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熊果酸

熊果酸

熊果酸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1篇、会议论文76篇、专利文献1892篇;相关期刊583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药物分析杂志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全国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中药专委会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药合理应用与健康产品研发高峰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2016年第三次会议等;熊果酸的相关文献由5572位作者贡献,包括邵敬伟、邹盛勤、孟艳秋等。

熊果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1 占比:46.80%

会议论文>

论文:76 占比:2.05%

专利文献>

论文:1892 占比:51.15%

总计:3699篇

熊果酸—发文趋势图

熊果酸

-研究学者

  • 邵敬伟
  • 邹盛勤
  • 孟艳秋
  • 查孝柱
  • 郭养浩
  • 张明发
  • 易以木
  • 沈雅琴
  • 范杰平
  • 刘军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霍明洋; 何嘉宇; 谭振宇; 陈响; 唐宁; 胡莲薪; 郗艳丽
    •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熊果酸经口灌胃对ICR小鼠结肠、肝和肾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熊果酸低、中和高剂量组[5、10 mg/(kg·bw)和15 mg/(kg·bw)]。熊果酸低、中和高剂量组给予熊果酸连续灌胃28 d,溶剂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摘取结肠、肝和肾组织,分光光度法检测组织抗氧化酶活力[(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和氧化损伤标志物水平[(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结果显示:口服熊果酸可以降低小鼠结肠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POD、CAT、SOD、GSH-Px、T-AOC和LPO),升高氧化损伤标志物的水平(MDA、H_(2)O_(2)和NO);小鼠肝组织和肾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GSH-Px、CAT、POD和SOD)显著提高。鉴于熊果酸具有可逆性地引起小鼠结肠组织抗氧化能力下降的能力,其可能起到保护肝肾组织的作用。
    • 田宁; 刘晓娟; 张大军; 栾天
    • 摘要: 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肝癌天然产物衍生物,依据药物拼合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熊果酸衍生物。将熊果酸与不同取代的N-苄基吲哚片段通过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均经过核磁氢谱、核磁碳谱以及质谱的联合确证。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其体外抗肝癌活性,结果表明,2-{[1-(2-氟苄基)-1 H-吲哚基]-3-次甲基}-3-羰基熊果酸(4b)与2-{[1-(3-氟苄基)-1 H-吲哚基]-3-次甲基}-3-羰基熊果酸(4c)对HepG2及BEL-7402两种肝癌细胞株的抑制活性优于熊果酸及阳性对照药氟尿嘧啶,同时对正常肝细胞L02的毒性显著降低。化合物4c的体外抗肝癌活性最为理想(针对HepG2的IC_(50)值为3.22μmol/L,选择性指数为6.89),分子对接实验模拟其作用靶标或为RNA聚合酶Ⅱ,可对其深入研究用以开发高效低毒的抗肝癌药物。
    • 金凤华; 程庆兵; 刘业飞; 叶红兵; 叶玲
    • 摘要: 目的建立中药材蛇莓的薄层色谱鉴定与含量测定方法,对其质量控制的关键性指标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方法该研究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蛇莓中的熊果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蛇莓中的鞣花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批次蛇莓药材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斑点;鞣花酸在进样量2.0~20.0µ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1%,相对标准差(RSD)=1.8%(n=10)。结论该定性定量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中药材蛇莓的质量控制。
    • 李瑶芳; 刘明颖; 邓双炳; 王章伟; 王振; 黄冰峰; 刘地发
    • 摘要: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山香圆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CE Excel 3 C_(18)-AR(4.6 mm×150 mm,3μm);以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0°C,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齐墩果酸在5.7803~17.3409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100.3%;熊果酸在12.1703~36.511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96.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山香圆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 丁明雪; 孟艳秋
    • 摘要: 熊果酸是天然抗癌药物之一,研究发现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很多阶段.为提高其生物活性,以熊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在其A环上首先将C-3位羟基氧化成为一个羰基,最终形成肟基并与氯乙酰氯反应,同时对C-28位羧基进行酯化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5个新型熊果酸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MS等确认.采用MTT法,选用3种癌细胞系(HeLa、SKOV3和BGC-823)对所得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测化合物对HeLa、SKOV3和BGC-823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强于母体熊果酸,其中化合物Ⅰ_(4)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具有比阳性对照药物吉非替尼更高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陈秀萍; 苏文炳; 蒋际谋; 姜帆
    • 摘要: 【目的】探讨枇杷种质资源不同组织中主要三萜酸组分含量多样性,为功能化利用与特异资源挖掘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份枇杷种质叶片、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熊果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等三萜酸组分含量,并进行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0份枇杷资源的叶片、果皮、果肉、种子中均含有熊果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各组织中的三萜酸组分含量变异系数为21.8%~213.4%,变异最小的是叶片齐墩果酸含量,变异最大的是果肉熊果酸含量。不同组织中,叶片的三萜酸含量最高,其熊果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和总三萜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0、3.47、1.10、8.63 mg·g^(-1),是果皮的1.8~2.2倍、果肉的64.1~582.2倍、种子的114.4~170.6倍。大多数资源叶片和果皮的熊果酸含量最高,平均熊果酸含量各占总三萜酸的47.5%和51.4%,其次是科罗索酸含量,各占40.2%和35.7%,齐墩果酸含量均最低;果肉中科罗索酸含量最高,占总三萜酸的75.6%~94.1%,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低。各组织中的熊果酸、科罗索酸与三萜酸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枇杷种质资源各组织中的熊果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含量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叶片的三萜酸含量高于果皮,二者的含量远高于果肉和种子。研究结果可指导叶片高三萜酸种质挖掘,也可用于果皮高熊果酸或果肉高科罗索酸优异资源的挖掘。
    • 杨仲平; 吴琦; 杨雅琴; 洪燕萍
    • 摘要: 通过制备熊果酸-茶氨酸共无定型复合物,提高熊果酸的水溶解度。采用溶剂法和物理研磨法制备不同配比的熊果酸与茶氨酸的无定型复合物,测定熊果酸的水溶解度,筛选出最佳配比和制备工艺,并对复合物进行PXRD和FTIR的检测分析。结果,熊果酸与茶氨酸最优配比为1∶5,溶剂法比物理研磨法制备效果好。经PXRD检测分析可知,共无定型复合物呈非晶型状态,FTIR检测显示熊果酸与茶氨酸间通过氢键结合形成共无定型复合物。结果表明,熊果酸与茶氨酸经过溶剂法制备形成了共无定型复合物,增加了熊果酸的水溶解度。
    • 黄百祺; 黎朝旭; 林海歆; 陈润涛; 肖婉娜; 吴巨贤
    • 摘要: 以枇杷叶为原料,研究微波辅助提取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最优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以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总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分离度为2.67,浓度分别在0.2~1.2mg/mL、0.02~0.12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1.5min、提取温度75°C、料液比1∶20g/mL、乙醇体积分数100%、微波功率500W,在此工艺条件下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总得率为0.928%,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25%。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靠,适用于枇杷叶中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提取。
    • 王冬梅; 黄振勇; 梁晓君; 韦馨平; 任惠; 淡明; 徐兵强; 张娥珍
    • 摘要: 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细胞破碎法辅助提取山黄皮果熊果酸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以熊果酸提取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山黄皮果熊果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27(g/mL)、乙醇浓度60%、超声功率234 W、超声时间60 min。通过验证,根据此工艺条件,山黄皮果熊果酸的提取量达5.15 mg/g,与预测值相近,试验预测准确,可为山黄皮果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 张小斌; 雷艳妮; 陈书存
    • 摘要: 为探索枇杷叶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以干燥的枇杷叶为原料,考察指标设为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含量,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样品有效成分,分别考察提取溶剂、溶剂用量、以及提取次数与提取过程所用时间对提取量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叶中提取熊果酸效率最高的溶剂是甲醇溶液,溶剂用量为45 mL,常规提取过程所用时间是40 min,提取次数2次,甲醇-水-磷酸(90∶10∶0.05)为流动相。在上述条件下熊果酸保留时间短,基线平稳,峰形对称且无干扰,出峰情况良好,熊果酸提取率最高,含量达到0.798%。同时,用这种方法还有很多其他好处,操作过程较为简单,提取时间较少,重现性好,提取效果高,完全可以作为控制医学领域枇杷叶药材质量的一个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