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药材质量

药材质量

药材质量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会议论文200篇、专利文献106408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现代中药等; 相关会议112种,包括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医药学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研讨会、第十届中国中药鉴定学教学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中药标本馆学术研讨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等;药材质量的相关文献由1642位作者贡献,包括孟祥才、李敏、王文全等。

药材质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0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200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106408 占比:99.53%

总计:106908篇

药材质量—发文趋势图

药材质量

-研究学者

  • 孟祥才
  • 李敏
  • 王文全
  • 刘春生
  • 丁立威
  • 张艺
  • 程翼宇
  • 魏胜利
  • 侯峰
  • 刘汉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戎锦; 张鸿旭; 武家杰; 于晓风; 睢大筼; 门丽慧
    • 摘要: 目的 检测并比较不同栽培土壤条件下种植的灵芝经济性状、三萜及甾醇类成分、多糖类成分以及水分和浸出物含量,探讨山核桃壳、山沙土、玉米芯及玉米秸秆4种栽培土壤对灵芝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20版)方法,对山核桃壳、山沙土、玉米芯及玉米秸秆栽培土壤培育的灵芝中灵芝三萜及甾醇、多糖、水分及浸出物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4种栽培土壤所种植的灵芝三萜及甾醇、多糖、水分及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其中,玉米秸秆土壤栽培的灵芝样本中检测到的灵芝三萜及甾醇、多糖成分比其他三组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浸出物含量及较低的含水量。结论 山核桃壳、玉米芯及玉米秸秆土壤均可代替山沙土培育灵芝。
    • 钟可; 王票票; 吕丽娟
    •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蝉蜕的药材质量。方法:根据2020版《中国药典》四部浸出物、灰分、水分测定的方法,测定不同产地蝉蜕药材的浸出物、灰分、水分的含量。结果:蝉蜕浸出物测定以70%醇溶性热浸法为最佳。不同产地的蝉蜕浸出物含量为5.90%~7.68%,其中四川产浸出物含量最低,整体来看蝉蜕药材浸出物的含量较低,低于10%以下;不同产地蝉蜕的灰分含量为11.74%~22.78%,其中四川产灰分含量最高,整体来看蝉蜕药材的灰分含量较高,四个产地的药材灰分含量均高于20%。不同产地蝉蜕的水分含量为7.63%~9.31%。结论:建议中药蝉蜕的质量控制中浸出物测定选择70%醇溶性热浸法,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5.0%;灰分含量不得超过20.0%,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0.0%。本实验建立的蝉蜕药材浸出物测定法操作简便,能作为中药蝉蜕质量控制的方法。限定灰分和水分的含量可为蝉蜕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 【道地特征】《镇番县志》称:“锁阳三九者佳。入春尚可用,入夏则可以饲马,质老而味苦。”强调采收季节对于锁阳药材质量的影响。【药材性状】本品呈扁圆柱形,微弯曲,长5~15cm,直径1.5~5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明显纵沟和不规则凹陷,有的残存三角形的黑棕色鳞片。
    • 臧亚男; 顾正位; 冯帅; 李佳; 王晓燕
    • 摘要: 中药道地药材需要保证品质。从生态因子入手研究中药材品质,可以指导中药材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从源头保障药材质量。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梳理与生态因子相关的中药材品质研究的进展情况,表明多种单一生态因子均可对多种中药材的品质产生影响,其中尤以土壤因子、光照强度、降水量三个生态因子与中药材品质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参考文献33篇。
    • 姚亮; 李国转; 王婷; 韦坤宏; 王强; 陈卫东; 彭代银
    • 摘要: 目的:对仿野生种植丹参与普通种植丹参的药材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标准,对仿野生种植丹参与普通种植丹参进行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物测定)、浸出物测定(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及含量测定(丹酚酸B、丹参酮类)。结果:仿野生种植丹参与普通种植丹参的鉴别结果大体类似,但仿野生种植丹参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低于普通种植丹参,且仿野生种植丹参中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及丹酚酸B、丹参酮类的含量均高于普通种植丹参。结论:仿野生种植丹参的质量优于普通种植丹参,仿野生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中药材的质量。
    • 师若云; 许静远; 谢国勇; 朱艳; 秦民坚
    • 摘要: 黄芩为中医临床组方中常用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市售黄芩药材主要为人工栽培品,而人工栽培黄芩的品质差异较大,因此系统地阐述影响黄芩品质变化的因素对保证黄芩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极为重要.通过对黄芩的种质资源、栽培过程、采收加工和贮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黄芩科学种植及药材合理加工贮藏的方法,以期为控制黄芩药材质量提供依据.
    • 苏学秀; 杨世琴; 张富娴; 贾存勤; 杨丽; 陈小娟; 滕泽学
    • 摘要: 目的 了解甘肃栽培肉苁蓉的质量状况.方法 对甘肃省四大肉苁蓉产区的原药材进行初加工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指标性成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和醇溶性浸出物总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结果 样品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除切片阴干和切片微波干燥样品较低外,其余初加工品皆高于药典标准,以蒸制整枝品含量最高,各初加工品的醇溶性浸出物总量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药典标准;铅、镉、汞、砷、铜最大检测值分别为0.2 mg/kg,0.02 mg/kg,未检出,0.1 mg/kg,8.2 mg/kg,均显著低于药典标准;酒泉市金塔县各初加工品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产区.结论 甘肃栽培肉苁蓉质量较好,建议大力发展当地相关种植业,其中酒泉市金塔县可以此为优势产业发展;蒸制整枝烘干的产地加工法可加以推广.
    • 翟俊杰; 安凤霞; 张腾腾; 王孟虎; 孟祥松
    • 摘要: 对近几年有关栽培技术对桔梗药材质量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了种质、产地、栽培措施、采收加工等栽培技术对桔梗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桔梗的高产优质栽培以及现代种植提供参考.
    • 朱振兴; 包婉玉; 江林波; 钟淑梅; 马毅平; 舒少华
    • 摘要: 为探究间作大豆对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在固定半夏播种密度下,设置35、50、65 cm的大豆株距,分析间作大豆条件下半夏生长环境的改变、生长状况、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和种间竞争力以及半夏产量和药材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加,半夏冠层光照度降低,叶面温度降低,土壤温度降低;间作大豆显著增加了半夏主叶叶面积、出土部分叶柄长及叶片SPAD值;间作系统中土地当量比增加,大豆竞争力强于半夏;间作大豆显著增加了半夏产量以及千粒重,其中以大豆50 cm株距间作下半夏产量最高,较半夏单作增产42.9%;间作大豆下的半夏药材质量和对照无显著差异,均符合药典要求。间作大豆为半夏提供了更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了半夏生长势,提高了产量。
    • 王源源; 丁鹏
    • 摘要: 目的:建立绞股蓝药材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蒸发光散射器(HPLC-UV-ELSD)串联指纹图谱方法,并同时测定槲皮素、芦丁、绞股蓝皂苷A和绞股蓝皂苷XLIX的含量,对其质量优劣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方法:采用HPLC-UV-ELSD串联法和相似度评价软件,对15批不同产地绞股蓝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对绞股蓝中槲皮素、芦丁、绞股蓝皂苷A和绞股蓝皂苷XLIX 4种指标性成分中的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建立了绞股蓝药材HPLCUV-ELSD串联指纹图谱法,标定了11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4个色谱峰;不同产地绞股蓝药材中槲皮素、芦丁、绞股蓝皂苷A和绞股蓝皂苷XLIX 4种成分的含量高低不一,质量存在差异。结论:建立了绞股蓝药材HPLC-UVELSD指纹图谱法,并结合相似度评价和4种成分的定量分析结果,较全面地反映该药材的质量,该法可用于不同产地绞股蓝药材质量的有效评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