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绞股蓝

绞股蓝

绞股蓝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8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867篇;相关期刊708种,包括中国野生植物资源、中成药、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暨中南六省区中西兽医研究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2014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彝医药学术研讨会等;绞股蓝的相关文献由385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世彪、不公告发明人、张钊等。

绞股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8 占比:60.51%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1.70%

专利文献>

论文:867 占比:37.79%

总计:2294篇

绞股蓝—发文趋势图

绞股蓝

-研究学者

  • 刘世彪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钊
  • 谭华炳
  • 刘金龙
  • 徐世明
  • 肖娅萍
  • 彭涛
  • 彭小列
  • 张海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苏瑶; 王兰; 常相娜; 龚频; 杨文娟; 崔丹丹
    •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揭示绞股蓝防治肥胖的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结合文献补充筛选绞股蓝活性成分;使用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绞股蓝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DurgBank数据库获取肥胖疾病靶点。取绞股蓝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为绞股蓝防治肥胖作用靶点,并使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Discovery Studio 3.5对筛选出的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分子对接,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通过上述结果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相互作用网络模型。结果:共筛选出槲皮素、3-甲基鼠李素、人参皂苷f2、绞股蓝皂苷XXVIII等16个化合物为绞股蓝防治肥胖物质基础,107个绞股蓝治疗肥胖靶点,其中包括STAT3、AKT1、VEGFA、SRC、EGFR、MAPK3等38个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PI中度值前6位核心靶点与相对应化合物3-甲基柔二醇、3-甲基鼠李素、黄夹次甙丙、a-菠菜甾醇、胆甾醇、槲皮素、人参皂苷f2、绞股蓝皂苷XXVIII有较好的结合活性,推测这些化合物可能为主要药效成分;GO分析得绞股蓝防治肥胖主要涉及细胞生长增殖过程、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酶结合、蛋白结合等分子功能,细胞核、细胞质等细胞组成。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绞股蓝防治肥胖通路涉及癌症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绞股蓝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影响机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糖脂代谢及维持机体稳态等多方面实现肥胖防治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成分及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 马泽刚; 辛超; 杨新春; 吴秀丽; 徐静
    • 摘要: 通过陕西省绞股蓝总黄酮对ABTS、超氧阴离子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性能,并采用半数稀释法测定绞股蓝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等5种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制浓度。结果表明,绞股蓝总黄酮对ABTS、超氧阴离子及DPPH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且对超氧阴离子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绞股蓝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强。
    • 刘韵琦
    • 摘要: 绞股蓝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以及市场经济价值,在我国广泛种植,为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绞股蓝生命力顽强,但是也受到病虫害的侵蚀。为了提高绞股蓝的产量与质量,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文章通过分析绞股蓝的生长特点、药用价值等,阐述了绞股蓝常见的病虫害,并阐述了绞股蓝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及防治技术,提出了提高绞股蓝产量与质量的有效措施。
    • 徐列明
    • 摘要: 中成药扶正化瘀制剂由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研创,2002年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现已被多个相关指南收录。扶正化瘀制剂由六味中药组成:丹参、桃仁、人工虫草菌丝、松花粉、绞股蓝和五味子。按照中医药理论组方,方中丹参养血祛瘀,冬虫夏草(虫草菌丝)补虚损、益精气,共为君药;桃仁助丹参活血化瘀,为臣药;松花粉益气润燥,绞股蓝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绞股蓝含有比入参更高浓度的人参皂貳,可协助补气),同为佐药;五味子味酸入肝为引经使药。
    • 马泽刚; 辛超; 刘孝桢; 吴秀丽; 徐静; 钟辉云
    • 摘要: 以陕西产绞股蓝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绞股蓝中总黄酮。考察了提取溶剂、温度、时间、次数和料液比对绞股蓝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绞股蓝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g·mL^(-1)),提取温度80°C,乙醇体积分数70%,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该条件下的绞股蓝总黄酮得率为7.91%。
    • 高毓溪; 廉秀颖; 韩佳彤; 仲丛慧
    • 摘要: 以荷叶和绞股蓝为主要原料,对荷叶与绞股蓝复配比例、过筛目数、水的添加量和冲泡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L_(9) (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绞股蓝荷叶复配茶包最佳工艺配方为:荷叶添加量与绞股蓝添加量的比例为1:4、过筛目数为70μm、水添加量为150 mL、冲泡时间为7 min,此条件下的荷叶绞股蓝复配茶包感官评分最高,为95分。
    • 甄瑞峰; 卢文君; 刘树娇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绞股蓝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绞股蓝的活性成分以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药物靶标数据库(TTD)、在线孟德尔人类遗传数据库(OMIM)和药物遗传学与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PharmGKB)获取骨质疏松症的相关靶点。对药物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绞股蓝有效活性成分24种,包括槲皮素、3′-甲基鼠李素和异氟固醇等,和其相对应的靶点有217个。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4620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121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出JUN原癌基因(JUN)、肿瘤蛋白P53(TP53)、蛋白激酶(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RELA原癌基因(RELA)、雌激素受体1(ESR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Fos原癌基因(FOS)、Mys原癌基因(MYC)、转录激活因子1(STAT1)等可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在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方面分别有1964、43和160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等162条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绞股蓝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骨质疏松症,其分子机制可能与JUN、TP53、AKT1、MAPK1、RELA、ESR1、MAPK14、FOS、MYC、STAT1等靶点相关,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受体激活、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这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彭震; 朱里; 罗庆; 高建有; 查满荣; 彭小列; 郭惠红; 刘世彪
    • 摘要: 绞股蓝茎端具有钻入土中转化为根状茎的特殊越冬和繁殖方式。本研究将绞股蓝藤蔓顶端置于遮光的塑料瓶中,检测暗诱导引发的从正常茎端转化为根状茎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和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暗处理后8 d茎端经黄化膨大期、变态芽期发育成根状茎。与光照材料相比,暗处理的茎端在膨大黄化期的生长素、赤霉素和茉莉酸含量均升至最高,至变态芽期均明显下降,至根状茎期除生长素有所上升外,其余激素含量持续下降。膨大黄化期可能是绞股蓝茎端转化为根状茎的必须期和关键期,含量变化最大的赤霉素可能是茎端转化的主要调控激素。暗处理后茎端变化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连续下降趋势,蔗糖和果糖平缓上升,还原性糖上升较快。
    • 刘霞; 马泽刚; 马林
    • 摘要: 以玉米须、绞股蓝提取物为原料,研究玉米须绞股蓝茶饮料的制备工艺,通过正交优化获得饮料的最佳配方,并评估饮料的抗菌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须绞股蓝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玉米须绞股蓝(1∶1)提取稠膏5 g,黄原胶和卡拉胶混合物(1∶1)0.08%,柠檬酸0.12%,白砂糖14%,在该条件下制备的饮料感官评分可达90.3分;最佳配方下的复合饮料中玉米须绞股蓝提取物混合液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阴沟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提取物混合液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效果。
    • 张亦琳; 延永; 张琴
    • 摘要: 以陕西道地药食两用的中药材绞股蓝为研究对象,以乙醇回流提取为基础,增加溶剂浸泡的考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绞股蓝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绞股蓝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0%,提取温度59.40°C,料液比1∶10.10,浸泡时间30 min,回流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绞股蓝总黄酮的提取率平均值为3.80%(RSD=94.88%),经验证,绞股蓝总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8种测试菌均有抑制活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