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桦脂酸

白桦脂酸

白桦脂酸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262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中药药理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化工年会、第四届环渤海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2016首届中国中药资源大会暨CSNR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等;白桦脂酸的相关文献由59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启和、储呈娇、宋妍等。

白桦脂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4.1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2262 占比:95.64%

总计:2365篇

白桦脂酸—发文趋势图

白桦脂酸

-研究学者

  • 陈启和
  • 储呈娇
  • 宋妍
  • 徐超群
  • 王强
  • 陈广通
  • 何国庆
  • 傅明亮
  • 刘婧
  • 宋开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旺; 王美慧; 帅丽霞; 詹雁; 谭镭; 阮佳; 徐超群
    • 摘要: 建立一种快速专一测定白桦脂酸(BA)含量的LC-MS方法,采用选择离子检测方式,测定Caco-2细胞中BA的含量,用于研究BA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与转运情况。采用色谱柱Agilent SB-C18(2.1 mm×50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甲醇(22∶78),流量0.3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下定量分析BA和齐墩果酸(内标)碎片离子质荷比(m/z)455.4。BA在8.4~84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定量限为8.4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基质效应为107.9%~114.5%,提取回收率为97.2%~103.0%;样品室温、长期和冻融稳定性良好,RSD小于10%。该法快速、灵敏、简单、专属性强,可用于定量分析BA在Caco-2细胞的摄取与转运。
    • 李军; 姜华; 张宁; 王琦; 陈雯雯; 宋文博
    • 摘要: 目的:测定山萸肉加工过程的下脚料-果核的果壳果仁中白桦脂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80∶20∶0.0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0 μL.结果:山茱萸果壳中白桦脂酸的含量范围为3.65~5.34 mg·g-1,熊果酸的含量范围为0.87~1.72mg·g-1.山茱萸果仁中白桦脂酸的含量范围为3.61 ~4.97 mg·g-1,熊果酸的含量范围为4.88~7.46 mg·g-1.结论:实验建立的山茱萸果核中果壳和果仁的白桦脂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以用来科学评价山茱萸果核中白桦脂酸和熊果酸的含量,为山茱萸果核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 王东伟; 刘海萍; 王庆东; 赫赤; 刘思洋; 胡玉红; 陈萍; 臧荣佳
    • 摘要: 目的 观察白桦脂酸(BC)对异氟醚(Iso)诱导的发育期大鼠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so组、Iso+BC 100和200 mg·kg-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置麻醉箱内吸入1.5%Iso 6 h麻醉.麻醉前1 h分别ip给予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和Iso组)或不同剂量BC预处理.麻醉完毕后立即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而后,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处死并取海马,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海马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DCFH-DA染色法测定海马神经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Fluo-3/AM探针法测定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每组另10只大鼠继续饲养6周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各组大鼠血液pH值、pO2和pCO2均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so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海马组织中MDA含量、海马神经细胞内ROS水平和游离Ca2+浓度显著升高(P<0.01),海马神经细胞MMP明显降低(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空间搜索时间减少(P<0.01).与Iso组相比,Iso+BC 100和200 mg·kg-1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海马组织中MDA含量、海马神经细胞内ROS水平和Ca2+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MMP显著升高(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空间搜索时间延长(P<0.05).结论 BC预处理能够改善Iso暴露诱导的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及空间记忆功能障碍.
    • 王宁; 蔡晴; 单军洁; 庞现红; 朱焰
    • 摘要: 研究泰山产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果实的化学成分.利用正相、反相、凝胶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海州常山果实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1 H-NMR、1D-NMR、2D-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海州常山果实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8个化合物,分别为:松香烷二萜-1(1)、松香烷二萜-2(2)、白桦脂酸(3)、羽扇豆醇(4)、3-乙酰氧基齐墩果醛(5)、熊果醛(6)、熊果酸(7)、1H-咪唑-4-甲酸丁脂(8).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海州常山果实中分离得到.
    • 何明会; 曾丽兰; 党笑笑; 杨诗雯; 张勇民; 董登祥
    • 摘要: 为改善白桦脂酸的水溶性和稳定性,以白桦脂酸苷元为起始原料,对其28-COOH进行甲基化修饰后制得白桦脂酸-28-羧甲酯(1).分别以D-半乳糖、D-氨基葡萄糖等为起始原料,通过对糖羟基保护与去保护,得到一系列单糖、二糖片段.通过三氯乙酰亚胺酸酯途径合成的糖片段对1的3-位羟基进行修饰,合成了3种白桦脂酸糖苷化衍生物2~4,其结构经1 H NMR、13 C NMR和MS(ESI)表征.采用MTT法测试了2~4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4在不同浓度下对A549细胞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4在浓度1×10-3 mmol·L-1时抑制率最高,达到(91.07±0.18)%.
    • 赵晓羲; 李英; 张家齐
    • 摘要: 目的 探讨白桦脂酸对H2O2诱导的PC12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PC12神经细胞分成Control、Model(H2O2刺激)、BA-L(1μmol/L的白桦脂酸和H2O2刺激)、BA-M(2μmol/L的白桦脂酸和H2O2刺激)、BA-H(4μmol/L的白桦脂酸和H2O2刺激)、BA-H+PMA组(1μmol/L的白桦脂酸、H2O2、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PMA刺激),CCK-8方法分析细胞增殖活性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水平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细胞中Bax、Bcl-2、P65蛋白表达变化,黄嘌呤氧化法检测SOD水平,比色法检测GSH-Px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水平、CellROX Green荧光法检测ROS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PC12神经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OD、GSH-Px活性降低,MDA、ROS水平升高,P65蛋白水平升高.与Model组比较,BA-L、BA-M、BA-H组PC12神经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升高,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细胞中Bax蛋白表达逐渐减少,Bcl-2蛋白表达逐渐增加,SOD、GSH-Px活性逐渐升高,MDA、ROS水平逐渐降低,P65蛋白水平逐渐降低.与BA-H组比较,BA-H+PMA组C12神经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Bax、P65蛋白表达增多,Bcl-2蛋白表达减少,SOD、GSH-Px活性降低,MDA、ROS水平升高.结论 白桦脂酸通过下调NF-κB信号抑制H2O2诱导的PC12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
    • 郑文浩; 徐超群; 白筱璐; 胡竟一; 陈旺; 谢林碧; 雷玲; 余悦; 吴瑕; 李东晓
    • 摘要: 目的:考察马甲子总三萜对大鼠实验性炎性肠病(IBD)的干预作用,并预测其主要成分白桦脂酸干预IBD的相关靶点和通路.方法:以白桦脂酸为配体分子,利用在线数据库对相关靶点进行基因功能注解(GO)、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预测白桦脂酸干预IBD的潜在靶点和通路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建立大鼠IBD模型,设置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315 mg/kg)、白桦脂酸30 mg/kg组、马甲子总三萜50 mg/kg组,灌胃给药10 d,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粘膜损伤指数(CMDI)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等指标评价马甲子总三萜对大鼠结肠炎症的干预作用.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共筛选出13个与IBD相关的白桦脂酸潜在作用靶点,其中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TGS2/COX2)、紧密连接蛋白1 (TJP1)等8个关键蛋白靶点与白桦脂酸存在亲和力,涉及4条疾病相关信号通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DAI、CMDI及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1),血清中COX2、PGE2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桦脂酸30 mg/kg组、马甲子总三萜50 mg/kg纽CMDI评分显著降低(P<0.01),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马甲子总三萜50 mg/kg组血清中COX2、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马甲子总三萜及其主要成分白桦脂酸均可抑制TN-BS诱导的IBD模型大鼠的结肠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OX2活性,影响花生四烯酸合成等信号通路,进而抑制PGE2等炎症介质的生成有关.
    • 陈泽坤; 郭传龙
    • 摘要: 目的 制备增溶型白桦脂酸(BA)纳米制剂,并探讨其在体内外抑制乳腺癌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Soluplus为载体,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包载BA的纳米制剂(Soluplus-BA)并进行表征;MTT法检测Soluplus-BA制剂和游离BA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影响;DCFH-DA和JC-1染色检测Soluplus-BA对细胞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γ-H2AX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oluplus-BA对细胞DNA损伤的影响;HUVEC细胞成管实验和鸡绒毛尿囊膜(CAM)实验检测Soluplus-BA是否可抑制血管新生;Western印迹法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小鼠移植瘤实验检测Soluplus-BA在体内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制备的Soluplus-BA制剂的平均粒径为(54.77±1.26)nm,多分散指数(PDI)为0.083,并在9个月内存储稳定性好.MTT测定结果显示,Soluplus-BA制剂增强了BA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8.81±4.9)mg·L-1(Soluplus-BA)和(15.45±3.01)mg·L-1(BA).Soluplus-BA制剂可通过诱导MDA-MB-231细胞活性氧的积累和线粒体膜电位的破坏发挥抗肿瘤作用.免疫荧光结果显示γH2AX荧光斑点的增加,表明Soluplus-BA制剂诱导了DNA双链断裂.Soluplus-BA制剂还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小管形成和迁移,并抑制鸡绒毛尿囊膜的新生血管形成.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Soluplus-BA通过抑制HIF-1/VEGF-FAK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血管新生活性.小鼠体内结果显示,Soluplus-BA制剂显著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高于游离BA.结论 增溶型Soluplus-BA胶囊增加了BA在体内外的抗肿瘤活性,并调控HIF-1/VEGF-FAK信号通路.
    • 雷玲; 詹雁; 胡竟一; 白筱璐; 余悦; 吴瑕; 陈健; 李东晓; 徐超群
    • 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马甲子素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初步考察大鼠单次灌胃给予马甲子总三萜固体分散体后马甲子素的药-时曲线和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大鼠行颈静脉插管手术3d后,单次灌胃给予马甲子总三萜固体分散体,分别在灌胃后15 min~720 min内多时间点颈静脉取血,以UPLC-MS法测定血浆中马甲子素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UPLC-MS法可检测马甲子素在血浆中的浓度,线性范围为3.91 μg/L~500μg/L;单次灌胃给予大鼠相当于马甲子素9.78 mg/kg的马甲子总三萜固体分散体,马甲子素血浆达峰时间(Tmax)、药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o-∞))分别为90 min,(207.4+11.1) μg/L和(44 242±5 159) μg/L·min.结论:马甲子总三萜固体分散体单次灌胃给予大鼠,可在血浆中检测到马甲子素,其体内过程经DAS2.0拟合符合一室模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