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
风味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14850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园艺、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97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8534篇;相关期刊1214种,包括餐饮世界、中外食品工业:贝太厨房、四川烹饪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首届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第二届全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研讨会等;风味的相关文献由2070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艳、卢荣红、许芳芳等。
风味
-研究学者
- 张艳
- 卢荣红
- 许芳芳
- 张慜
- 李锐
- 不公告发明人
- 黄文雅
- 刘薇
- 汪凌峰
- 李洪久
- 李秉业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刘振民
- 殷军
- 潘道东
- 申健
- 葛留凡
- 王可健
- 张志年
- 李沛
- 励建荣
- 徐岩
- 许静
- 冯涛
- 姜兴涛
- 邢海鹏
- 赵谋明
- 吴志荣
- 吴晓伟
- 李鑫
- 刘亚萍
- 刘海燕
- 徐致远
- 曹锦轩
- 李学鹏
- 汪盛明
- 薛栋升
- 刘敏
- 王斌
- 徐爱华
- 曾小群
- 熊赞华
- 赵德安
- 陈伟
- 陈建
- 张涛
- 徐幸莲
- 李欣
- 汪江波
- 蔡凤娇
-
-
袁国亿;
何宇淋;
王春晓;
邱树毅
-
-
摘要:
米酒是我国传统的低度发酵型酒精饮料,由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喜爱。米酒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与诸多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者尝试从原料、酒曲、酿造条件等角度分析米酒中不同风味成分特征的形成原因,对米酒风味品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简介了米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然后详细阐述了原料、麦曲、微生物、高级醇、氨基甲酸乙酯及生物胺与米酒风味品质的关联,为调控米酒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
-
彭丽;
孙兴盛;
梁惜雯;
徐冬颖;
李江阔;
姜爱丽
-
-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果实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方法 分别使用0.5、1.0、1.5μL/L 1-MCP熏蒸处理“龙成二号”软枣猕猴桃24 h,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测定果实贮藏期间的外观、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口感、风味、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结果 不同浓度1-MCP处理均可较好地保持果实的外观和风味,降低软枣猕猴桃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抑制果实质量损失率和TSS含量的上升,延缓软枣猕猴桃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及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上升,从而延长果实的贮藏期,维持软枣猕猴桃采后的商品性。其中,以1.0μL/L 1-MCP处理的效果最佳。结论 不同浓度1-MCP熏蒸处理可以有效保持软枣猕猴桃的品质,减少膜损伤,延缓果实衰老,延长货架期。
-
-
韩贝贝;
王宝驹;
佟静;
刘明池;
武占会;
孟艳玲;
刘宁
-
-
摘要:
水培韭菜风味不及土壤栽培韭菜,其原因在于风味前体物质CSO积累不足。为提升水培韭菜风味,将4种参与CSO生物合成的氨基酸(缬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和谷氨酸)添加到营养液中,研究4种氨基酸对水培韭菜生长发育、营养品质及风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处理对光合色素含量和营养品质指标影响不大,而对韭菜生长指标、产量及辛辣度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以谷氨酸处理效果最佳,不但能显著促进韭菜生长,增加产量和VC含量,而且能显著提高4个韭菜FMO基因表达,韭菜辛辣度提升至土壤栽培产品水平。综上所述,在营养液中添加1 mmol·L^(-1)谷氨酸,能够有效改善韭菜品质,增加产量,显著提高辛辣度,提升韭菜风味。
-
-
范东翠;
徐继成;
张慜;
陈晶晶
-
-
摘要:
风味是评价米饭品质的重要因素。作者以航空餐用方便米饭为研究对象,对高温高压杀菌后米饭的风味进行改善,目标是接近现煮的米饭。结果表明:添加1%的米醋、1%的花生油和0.5%的海藻糖(均为质量分数),可以显著抑制高温高压造成的米饭风味下降。用二段式高温高压灭菌后,米饭可进行常温或低温贮藏与运输。电子鼻对方便米饭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变化反应灵敏,可用于米饭中挥发性成分的无损检测;PCA分析可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的米饭。
-
-
孙颖瑛;
高德梅;
许艳顺;
夏文水
-
-
摘要:
目的:研究复热方式对冻熟河蟹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复热时间、质构、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等为主要指标,研究未解冻直接蒸制和微波以及解冻后蒸制和微波4种方式复热对蟹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河蟹复热至中心温度约为75°C,未解冻直接蒸制、解冻后蒸制、未解冻直接微波、解冻后微波分别需要复热720,552,173,106 s;相对于未解冻河蟹,解冻后复热的蟹肉具有较低的复热损失以及硬度和咀嚼性;与蒸制组相比,微波处理后河蟹具有更高的硬度、咀嚼性及较高含量的核苷酸和游离氨基酸;未解冻直接复热河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高于解冻后复热组,微波复热河蟹较蒸制复热组具有较多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解冻后复热可以较好地保留蟹肉中的滋味而未解冻复热可以形成更多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微波复热河蟹较蒸制复热组具有更多滋味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论:复热方式对蟹肉质构影响不显著,微波复热的河蟹具有较好的风味品质,且解冻后微波复热的蟹肉品质更优。
-
-
吴宇;
方旭波;
陈小娥;
刘政捷;
袁高峰;
余辉;
杨会成
-
-
摘要:
为研究长孢洛德酵母对鱼蛋白酶解液风味与品质的改善作用,本试验以远东拟沙丁鱼酶解液为原料进行发酵,采用电子鼻主成分分析(PCA)法判断不同发酵条件下产物风味物质的差异,以感官评价及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条件,对发酵产物进行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和必需氨基酸营养评价,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析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风味物质的组成。结果表明,PCA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发酵条件下的发酵产物风味差异,在发酵时间为12 d、发酵温度为40°C、pH值为5.0时,风味与品质最佳,在此条件下氨基酸态氮含量为8.417 mg·mL^(-1),发酵产物鲜香味浓郁,无腥异味和苦涩味;游离氨基酸总量为7.872 g·100g^(-1),鲜味氨基酸为3.727 g·100g^(-1),必需氨基酸为3.082 g·100g^(-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5.76,表明营养价值较高。GC-IMS结果显示,随着发酵的持续,饱和直链醛等不良风味物质逐渐减少或消失,不饱和醇类及酮类等香味物质明显增加,在12 d时风味最佳。本研究结果为远东拟沙丁鱼调味基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
-
李青峰;
王诗琦;
赵贺;
李宏;
朱有敏
-
-
摘要:
该文研究不同品种柞蚕蛹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差异,综合评价其营养价值。以辽宁省现行的5个品种柞蚕蛹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含量、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检测,通过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营养指数和生物价等指标对柞蚕蛹营养价值和风味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柞蚕蛹营养成分丰富且均含有18种氨基酸,是理想的动物蛋白资源。其中辽蚕582和抗大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更高;抗大粗脂肪质量分数最低,粗蛋白质量分数和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同时含有丰富的鲜味氨基酸,氨基酸组成比例更符合人体所需;辽蚕582必需氨基酸指数、营养指数和生物价均最高,具有较高的相对营养价值和蛋白消化利用率。综合营养成分和风味评价认为抗大和辽蚕582营养价值更高、风味更佳,该研究结果为高营养价值柞蚕蛹的品种选育和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李泽林;
王秋婷;
郭其洪;
桂海佳;
谷大海;
王雪峰;
肖智超;
王桂瑛;
范江平
-
-
摘要:
目的:为探究鸡骨液酶解前后风味差异。方法:以鸡骨为原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鸡骨液酶解工艺,然后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味觉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筛选出酶解前后关键的呈味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结果:得到最优工艺为:时间5.1 h、酶添加量0.61%、料液比1:3 g/mL,水解度为33.68%±1.53%,经验证得水解度为33.24%±0.61%。共有13个游离氨基酸的TAV大于1,其中有8个游离氨基酸TAV大于10,对鸡骨液滋味贡献大。共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92种,酶解前63种、酶解后66种,其中OAV≥1酶解前13种、酶解后16种,包括醇类4种、酯类2种、呋喃类2种、醛类9种,酶解前鸡骨液有强烈的脂肪味,酶解后脂肪味减弱同时烘烤、绿豆、瓜香和肉香增加,使整体风味更丰富。结论:本研究为酶解前后的鸡骨液风味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
-
肖曼玉;
张秀玲;
刘明华;
李晨
-
-
摘要:
该研究采用微波-真空冷冻联合干燥方式对青椒进行干制,研究微波功率、中间转换点含水率及真空冷冻干燥时间对青椒干燥产品维生素C含量、感官评分、复水比及a*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微波-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工艺,并对青椒联合干燥产品的营养成分、风味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研究了微波-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对青椒干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81.17 W,中间转换点含水率61.81%,真空冷冻干燥时间12.04 h。3种青椒联合干燥产品在营养成分和风味上分别具有一定差异性。微波-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青椒产品在质构、青椒组织微观结构、部分理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微波干燥的青椒产品。
-
-
肖岚;
熊敏;
幸勇;
唐英明;
黄开正
-
-
摘要:
为了研究橄榄油与菜籽油的调和比例对花椒油挥发性物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和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联用技术对7个花椒油样品(纯橄榄花椒油GL、纯菜籽花椒油AJ、花椒油1-9(菜籽∶橄榄=1∶9)、花椒油3-7(菜籽∶橄榄=3∶7)、花椒油5-5(菜籽∶橄榄=5∶5)、花椒油6-4(菜籽∶橄榄=6∶4)、花椒油8-2(菜籽∶橄榄=8∶2))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椒油都有各自的特征峰区域,GL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是糠醛、乙酸异丁酯、乙酸乙酯、3-甲基丁醛、正已醇,AJ的特征风味物质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柠檬烯、正戊醇、丙酸、E,E-2,4-庚二烯醛、乙酸-3-甲基丁酯、羟基丙酮、2-庚酮等;根据指纹图谱及主成分分析发现,与GL风味最为接近的是花椒油1-9,与AJ风味最为接近的是花椒油8-2;GL中角鲨烯含量为2 912.11 mg/kg,花椒油3-7、5-5、6-4、8-2中角鲨烯含量均极显著低于GL(P<0.01);GL中甾醇含量为1 427.56 mg/kg,花椒油5-5、6-4、8-2中甾醇含量均显著高于GL(P<0.05);6个橄榄花椒油样品中的α-生育酚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可见,花椒油中的挥发性物质、营养成分与菜籽油-橄榄油的调和比例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菜籽-橄榄花椒调和油的调和比例提供数据参考。
-
-
-
侯园园;
王兴国;
刘元法
-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GC-O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可用于风味活性物质或特征致香物质的研究。本实验利用GC-O技术研究天然乳脂风味中的特征致香成分,鉴定出有十种物质对于乳脂的风味是有较大贡献的,分别是辛醛(水果味),2-壬酮(酒味),辛酸乙酯(奶油味),丁酸(奶油味,有点酸),戊酸(奶油味),2-十三酮(木香味),己酸(奶油味,有点酸),庚酸(奶油味,有点酸),辛酸(花香味,有点酒味),还有一种未知化合物(具有奶油味和酒味)。实验证明,GC-O技术对于分析天然乳脂的特征风味是非常敏锐和高效的。
-
-
王环宇;
单安山;
闫俊书;
郭晓秋
- 《第二届全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选用中草药女贞子萃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通过测定8周龄肉仔鸡胸肌、腿肌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含量,研究上述饲料添加剂对AA肉仔鸡肉质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女贞子萃取物可显著降低鸡肉滴水损失,缓解鸡肉pH值下降程度,改善鸡肉嫩度,增加风味物质肌苷酸在胸肌的含量。
-
-
卢庆萍;
董亚维;
王启军;
张宏福
- 《第十三届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 2007年
-
摘要:
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5周龄AA肉鸡公鸡和北京油鸡公鸡各108只,评价持续高温对其胸肌肉质性状及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34°C持续高温,自由采食(试验组,34AL);21°C适温,自由采食(适温对照组,21AL);21°C适温,采食量与34AL组相同(采食配对组,21PF)。所有仔鸡在人工环控舱饲养至8周龄试验结束。结果表明:在34°C环境高温饲养3周后,AA肉鸡胸肌L值和滴水损失增加(P0.05)。研究指出,持续34°C高温使AA肉鸡胸肌肉质有一定程度下降;而北京油鸡对高温的适应性较强,肌纤维对高温不敏感。
-
-
-
-
竺尚武
- 《第二届中国浙江学术节——食品安全监管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食品研究生论坛》
| 2005年
-
摘要:
金华火腿的口味是以鲜味为主,包括咸、甜、苦等多种口味的复杂呈味体系.谷氨酸是金华火腿中的主要鲜味物质.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谷氨酸的含量不断上升.金华火腿中含有的食盐赋予火腿以成味,同时又是谷氨酸鲜味的助鲜剂.金华火腿的pH值使其中的谷氨酸以鲜味最强的谷氨酸一钠的形式存在.金华火腿中的主要有机酸是乳酸.天冬氨酸也是金华火腿中的鲜味物质.金华火腿中还含有大量其它的呈甜味和苦味的氨基酸.在金华火腿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包括烷类、醇类、醛类、酮类、烯类.酸类和酯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