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酱油

酱油

酱油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903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74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3596篇;相关期刊1263种,包括中外食品工业:贝太厨房、四川烹饪、上海调味品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首届中日传统食品创新论坛暨第八届中日酿造/食品/营养/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四川省营养学会学术年会等;酱油的相关文献由931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明泉、赵谋明、符姜燕等。

酱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74 占比:59.49%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70%

专利文献>

论文:3596 占比:39.81%

总计:9033篇

酱油—发文趋势图

酱油

-研究学者

  • 杨明泉
  • 赵谋明
  • 符姜燕
  • 贾爱娟
  • 梁亮
  • 王丽英
  • 黄文彪
  • 朱新贵
  • 高献礼
  • 刘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何一龙; 刘晓艳; 白卫东; 钱敏; 黄汉聪
    • 摘要: 该文研究华南高盐稀态酱油中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的差异性,旨在为华南地区酱油食用安全性提供一定依据。抽取不同品牌和等级的酱油,利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法和国标方法分别检测了其中的BAs、氨基酸态氮,并分析了不同品牌和不同等级的酱油中BAs的组分差异。结果发现,β-苯乙胺、腐胺、尸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是华南地区生产的高盐稀态酱油中主要的BAs,样品中的总胺大部分在10~500 mg/L,含量超过1000 mg/L的有3个,占10%,说明我国市面上酱油中BAs含量大多数属于安全范围,但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不同品牌和等级的酱油中BAs组分间有显著性差异,β-苯乙胺、色胺、精胺、亚精胺和酪胺对不同品牌和等级的酱油中BAs的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品牌和等级对酱油中BAs的富集具有显著影响。
    • 冯拓; 单培; 林虹; 徐婷; 王博; 张智宏; 高献礼
    • 摘要: 为构建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预测模型,该研究对比分析了与酱油二次沉淀形成相关的理化指标,包括p H值及铁离子、亚铁离子、多酚、多糖、氯化钠、乙醇、谷氨酸和温度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酱油二次沉淀生成量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与二次沉淀相关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生成量(Y,g/L)与pH值(X_(1))极显著相关(p<0.01)、与铁离子(X_(2),mg/L)、多酚(X_(4),g/100 mL)和氯化钠含量(X_(6),g/100 mL)均显著相关(p<0.05),并成功构建了它们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值与存放3个月后的实测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8517)。该预测模型有助于提前发现会产生严重二次沉淀的酱油,避免其流入市场和给企业造成经济和声誉损失,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梁小玲; 张巧苑; 李洁珠
    • 摘要: 酱油的独特风味使其在酿造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较为复杂的工艺,通过强化酿造工艺控制,才能够保证酱油质量的提升,以满足人们对于酱油的食用需求。本文对酱油酿造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能够提升酿造工艺水平,促进整体酱油生产质量的提升,减少食用安全问题,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食用要求,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 杨芳; 李歆
    • 摘要: 该实验评定了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酱油中游离氨基酸的不确定度。参考CNAS-GL 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规定与要求,分析游离氨基酸在测定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度来源。在包含因子k=2时,酱油中游离氨基酸的扩展不确定度范围为0.02~0.60 g/100 g。结果表明,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仪器本身的不确定度和酱油重复性测量的不确定度。
    • 曲艾钰; 张彦民; 王菲; 李沛; 吴关威; 赵国忠
    • 摘要: 该研究采用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未添加酵母抽提物(YE)酿造酱油(编号为YE0),发酵前期(入缸)、中期(发酵30 d)和后期(发酵60 d)添加YE酿造的酱油(编号为YE1、YE2和YE3)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四种样品通过GC-MS共检测到49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YE1中酯类、醛类、醇类和酮类的含量最高,这些物质有利于丰富酱油中的麦芽香、焦糖香、花香和果香,可使酱油风味更加饱满和谐,其中,3-甲硫基丙醛、5-乙基-4-羟基-2-甲基-3(2H)-呋喃酮(HEMF)是酱油典型香气的主要贡献物者;随着中、后期添加YE,酯类、醛类、醇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与在酱油发酵前期添加YE相比,在发酵中期和后期添加YE对酱油的风味影响不明显。
    • 科普中国
    • 摘要: 8常生活中,想要制作出一道道诱人的佳肴,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种调味品。与酱油、食盐、白糖一样,蚝油也是大家比较偏爱的调味品,或荤或素都能见到其身影。但最近,蚝油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网上很多人传言:蚝油能致癌,千万不能吃了!此言一出,引起众多人的关注。那么,蚝油真的能致癌吗?以后还能吃吗?
    • 摘要: 读者来信@木雨:贵刊过年期间出了一期“中国味道”美食刊,讲了很多美食味道的历史,酸甜苦辣咸应有尽有,看完不仅让人垂涎三尺,还长了知识。有一篇讲酱油的文章提到,以前留学海外的中国人很难吃到酱油这种中国特产,西餐里真的从来不放酱油吗?
    • 李崇寒
    • 摘要: 美食家蔡澜有个习惯,外出旅行,身上和尚布袋或行李箱中总要带点袋装酱油,碰上不好吃的饭局,打包点炒饭回酒店,半夜肚子饿了,“这时加点酱油,什么都能解决”。再平凡的米饭,有了酱油的点缀,也变得好吃起来。
    • 赵方圆
    • 摘要: 近日,消费者刘女士发现,市面上的薄盐酱油多了起来。自己本着健康的理念买了一瓶薄盐生抽,期望日后家里的饭菜能够真正做到减盐。然而在做菜过程中,刘女士发现,由于薄盐生抽口味较淡,为了调味,自己经常是加着加着就过了量。“买薄盐生抽的初衷是想减盐,但实际上盐的摄入一点也不少。”刘女士告诉记者。
    • 陈之秀
    • 摘要: 调味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我们对其产品的相关知识是否了解?又该如何选择?近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酿造科学与工程研究部续丹丹从“哪种盐可以放心吃?”“怎样选购酱油?”“醋真的有保健效果吗?”三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了有关调味品的知识,并向大家介绍了科学选购调味品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