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第二届全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研讨会
第二届全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研讨会

第二届全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研讨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7-09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全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简称LPS)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中的致病成分。本试验利用LPS诱导慢性免疫应激,研究长期注射不同剂量细菌脂多糖对肉仔鸡肉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40只体重相近的2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饲喂基础日粮和添加维生素C(400mg/kg)的基础日粮,其中每个日粮组分别自28日龄开始隔日经腹腔注射LPS生理盐水稀释液,试验期14d,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2日龄称重,取试鸡血液制备血浆,测定血浆皮质酮、肿瘤坏死因子和丙二醛的含量;取胸肌和腿肌,测定丙二醛、pH、滴水损失、肌纤维束面积、肌内脂肪、腹脂率。结果表明:(1)LPS处理显著降低了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2)LPS处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皮质酮、肿瘤坏死因子水平(P<0.05);显著降低胸肌、腿肌pH值(P<0.05),提高腿肌滴水损失(P<0.05),提高胸肌和腿肌的肌纤维束面积(P<0.05),提高腹脂率(P<0.05)。(3)LPS处理也显著提高了血浆和胸肌脂质过氧化产物水平(P<0.05)。
  • 摘要:选用23周龄海兰褐蛋鸡216只,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研究玉米-豆粕-棉粕-菜粕日粮(T0)中分别添加硫酸铜(CuSO4,Ts)和柠檬酸铜(CuCit,Tc)形式的铜6mg/kg以及两种铜源的不同比例(Tsc,1:1、Ts2c,2:1、Tsc2,1:2)共6个处理,研究其对产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组织铜沉积、血液生化指标、鸡蛋胆固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两种铜源同时使用对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添加两种铜源的处理组的鸡蛋品质指标差与Tc,但好于Ts;所有CuCit添加的各处理组的血浆总蛋白含量均高于Ts和T0,同时添加两种铜源的3个处理组的血浆总蛋白质低于Tc(P<0.05),但高于Ts;日粮中同时添加两种铜源,对降低血浆胆固醇、TG和LDL-C,升高HDL-C有一定作用;同时添加两种铜源的3个处理组的胆汁和肝脏铜含量均显著高于Ts、Tc和T0(P<0.01);同时添加两种铜源的3个处理组的蛋黄胆固醇均低于Ts和Tc,随CuCit比例的增加蛋黄胆固醇含量降低(P>0.05),Tsc2最低。
  • 摘要:目的:研究β-胡萝卜素对持续高温条件下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方法:将160只8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600、1000mg/kg 1﹪ β-胡萝卜素、50mg/kg斑蝥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提高了肉仔鸡后期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P<0.05),具有降低腹脂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2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胴体色度,但效果不理想。斑蝥黄可以显著提高肉仔鸡的胴体色泽(P<0.05),但对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效果不明显。结论:在持续高温环境中,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β-胡萝卜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温热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
  • 摘要:本文旨在比较研究几种饲用抗生素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黄羽肉鸡225羽,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5个处理组分别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上添加2.5mg/kg那西肽,3mg/kg阿美拉霉素,5mg/kg恩拉霉素,11mg/kg林可霉素和45mg/kg杆菌肽锌。结果表明:(1)那西肽、阿美拉霉素、恩拉霉素、林可霉素和杆菌肽锌各组鸡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那西肽、恩拉霉素和杆菌肽锌各组料重比显著低于阿美拉霉素组和林可霉素组(P<0.05),那西肽、恩拉霉素和杆菌肽锌各组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添加那西肽的鸡屠宰率和胸肌率显著高于林可霉素组和杆菌肽锌组(P<0.05),那西肽、阿美拉霉素、恩拉霉素各组间屠宰率和胸肌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那西肽和阿美拉霉素的鸡半净膛率显著高于林可霉素组(P<0.05),那西肽、阿美拉霉素、恩拉霉素和杆菌肽锌各组间半净膛率差异不显著(P>0.05)。5个处理组间全净膛率和腿肌率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那西肽、阿美拉霉素、恩拉霉素、林可霉素和杆菌肽锌在促进黄鸡生长方面无显著差异,但那西肽、恩拉霉素和杆菌肽锌在提高饲料利用率方面明显优于阿美拉霉素和林可霉素。在改善胴体品质方面,以那西肽的效果最好,阿美拉霉素和恩拉霉素次之,林可霉素和杆菌肽锌效果较差。
  • 摘要:本研究选取北京油鸡为试验动物,研究饲料长期添加不同剂量的维生素E(0、10、50、100、150、200IU/kg饲料)对北京油鸡的生长性能、肌肉组织抗氧化性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期120d(1~120日龄)。试验鸡群共180只母鸡,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维生素E对体重、净膛重、胸肌率和腿肌率等胴体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增加胸肌和腿肌中肌内脂肪的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胴体的腹脂率(P<0.05)。维生素E的添加能显著降低肌肉的丙二醛水平(MDA, P<0.05),说明添加维生素E能抑制肌肉的脂质氧化,延长胴体的货架寿命。较高剂量的维生素E能显著降低胸肌组织脂肪酸中C14:0、C16:0和C18:0的含量,增加C18:1(P=0.08)、C18:2(P<0.05)、C18:3(P<0.05)、C22:6(P<0.05)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使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日粮添加维生素E不仅增加肌肉的抗氧化能力,而且能改变肌肉脂肪酸的组成比例。同时,对于北京油鸡,日粮添加50~100IU/kg维生素E有利于肌肉抗氧化能力的增加。
  • 摘要: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国内外有关饲料原料组成、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添加剂等对鸡肉品质的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 摘要:本文包括四个试验,研究在不同动物日粮的生产过程中添加水分改善饲料成品水分、饲料水活度及防霉效果的技术。结果表明,在饲料混合阶段液体喷雾设备添加组成成分为有机酸、表面活性剂、水结合剂组合而成的水溶液,能够提高成品饲料水分,并且能有效控制饲料的水活度,从而有效抑制饲料发霉,大大提高饲料的储存期。这种技术为国内大多数饲料企业成品水分难以控制或水分稍高饲料就容易发霉的问题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 摘要:饲养试验按肉鸡生长的两个阶段(8~21日龄和22~42日龄)分别进行,采用普通去皮豆粕(代谢能水平为9.8324MJ/kg)配制对照日粮。优质高蛋白豆粕配制5个等蛋白和添加相同量的HVS的试验日粮。试验日粮1的能量水平与对照相同,其他按0.8368MJ/kg逐个降低。试验所观察的肉鸡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效率与相应的代谢能水平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HVS比DSBM代谢能高1.68MJ/kg,即HVS在肉鸡生产中的代谢能为11.51MJ/kg。
  • 摘要:本试验选用288只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试验饲粮分别为:(1)玉米-普通豆粕饲粮作为对照组(含抗生素);(2)低磷、低蛋白玉米-去皮豆粕基础饲粮(不含抗生素)中添加0.2g/kg植酸酶和0.5g/kg复合酶,设为试验饲粮Ⅰ;(3)在试验饲粮Ⅰ中进一步添加0.3﹪果寡糖和0.1﹪益生素,设为试验饲粮Ⅱ。结果表明:饲喂试验饲粮肉鸡的增重速度仍达到甚至高于对照组;试验饲粮有增加采食量和降低料重比的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饲粮Ⅰ使氮、磷排放量分别降低37.05﹪(P<0.05)、23.70﹪(P<0.05),试验饲粮Ⅱ使氮、磷排放量分别降低41.05﹪(P<0.05)、33.94﹪(P<0.05);试验饲粮Ⅰ使发酵粪中NH3和H2S的散发量分别降低56.76﹪(P<0.05)、45.76﹪(P<0.05),试验饲粮Ⅱ使发酵粪中NH3和H2S的散发量分别降低80.04﹪(P<0.05)、64.37﹪(P<0.05)。
  • 摘要:随着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植物及其加工产品被用作动物的饲料原料,但关于其安全性尚存疑虑。本文在简要介绍转基因植物在全球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转基因植物在饲料中应用可能存在的风险,转基因植物作为动物饲料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及目前国内外对转基因植物作为饲料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 摘要:试验采用2×5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考察底物(P3168和P8810)和酶活水平(6000、8000、10000、12000和16000U/g)对植酸酶活力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8810为底物检测的植酸酶活力显著高于使用P3168的检测结果(P=0.00),但底物类型与酶活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使用P8810与使用P3168的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公式为:y(P3168)=0.843x(P8810)-431.16(R2=0.987)。通过对曲线预测值验证的结果表明,可以使用P8810替代P3168作为底物进行植酸酶检测。
  • 摘要:选健壮、活泼、均匀1日龄艾维茵肉鸡360羽,饲养至22日龄时进行称重,保证组间个体均重差异不显著。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20羽),分别饲喂正对照组日粮(玉米-豆粕型日粮)、负对照组日粮(小麦型日粮)、试验日粮(小麦型日粮添加100g/t木聚糖酶)。试验在22~49日龄进行,为期28d。自由采食、饮水。计算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成活率,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的日增重降低2.16﹪,料重比和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日增重分别比正、负对照组提高2.38﹪(P>0.05)和4.65﹪(P<0.05),料重比均下降6.91﹪(P>0.05),成活率显著提高6.47﹪(P<0.05)。试验组对于正对照和负对照组的生物学综合评定值分别为105.5﹪、103.7﹪,均大于100﹪,表明小麦加木聚糖酶日粮比玉米日粮、小麦日粮更能促进肉大鸡生长性能的发挥。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的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了0.15元/kg,试验组每千克增重降低饲料成本0.49元/kg。
  • 摘要:本实验研究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和酶制剂对鸭生产性能影响,选用21日龄临武鸭555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111只,分别饲喂于3个重复栏,每个重复栏37只,5个试验组分别饲喂5种不同的日粮。在保持含有相同的粗蛋白含量的前提下,5种日粮代谢能(ME)分别为10.91MJ/Kg、10.44MJ/kg、9.97MJ/kg、9.97MJ/kg(添加0.10kg复合酶制剂/t饲料)、9.97MJ/kg(添加复合酶制剂0.15kg/t饲料)。饲养期14d,分别测定28日龄和35日龄鸭的个体总增重和采食量,试验结果表明:日粮ME在10.91~9.97MJ/kg范围内,试验Ⅲ组(9.97MJ/kg)鸭个体总增重显著低于其他4个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之间的采食量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当ME值每下降1MJ/Kg时,鸭的日采食量平均上升16.37g;在低日粮ME水平条件下,随着酶制剂添加量的增加,平均个体总增重有增加的趁势,但试验Ⅳ、Ⅴ两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不加酶制剂组与加酶制剂组比较,相同的ME值水平下,加入酶制剂的试验Ⅳ、Ⅴ组与不加酶试验Ⅲ组的体增重相比较有所上升,差异显著(P<0.05),并达到高ME组的平均个体总增重水平,通过建立日粮ME与FCR之间的相关线性关系,得到本试验用的复合酶制剂潜在的表观ME为4.13~4.73MJ/kg;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Ⅳ、Ⅴ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养鸭毛利分别提高0.32﹪和1.08﹪;与相同能量水平的试验Ⅲ组比较,添加酶制剂的试验组的毛利分别提高了5.37﹪和6.13﹪。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开食对樱桃谷肉鸭消化道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出壳后0~3h健康的樱桃谷雏鸭152只,随机抽取8只雏鸭用于屠宰测定,然后按照体重一致原则分为二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雏鸭。处理一在出壳后6h内开食,为早期开食组,处理二在出壳48h后供水并饲喂,为非早期开食组。取样日期为出壳当天,出壳后第2、4、7、15、25d,每个重复取1只,即每个处理8只,称重后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并测定肌胃、腺胃、小肠各肠段重量,度量各肠段长度。试验结果表明:(1)第2~7d处理一肉鸭的体重极显著高于处理二肉鸭体重(P<0.01)。第25d,两组鸭的重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2d,处理一肉鸭的体重有所增加,而处理二肉鸭的体重下降15g左右;(2)除了4d胸肌率外,两种处理对肉鸭其他屠宰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3)处理一对2d、4d和25d胸肌相对重量有明显的提高(P<0.05),对腿肌相对重量没有显著影响;(4)两种处理对腺胃、肌胃相对重量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处理一第1周内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相对重量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处理二各肠段相对重量;第2、4、7、25d处理一空肠、回肠长度与处理二相比,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以上结果表明,早期开食可以促进小肠的迅速发育,促进单位体重胸肌量的增加,从而提高胸肉的产量,并引起樱桃谷肉鸭的体重差异。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那西肽对产气荚膜梭菌的药敏试验,并与其他几种药物对该菌的抑菌效果进行对比,筛选出对产气荚膜梭菌敏感性强的药物。本试验选择那西肽、恩拉霉素、阿美拉霉素、杆菌肽锌、盐酸林可霉素这5种药物,采用试管稀释法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CVCC52标准菌株和猪源产气荚膜梭菌CVCC2038标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鸡源产气荚膜梭菌对这5种药物均敏感,其敏感程度不同。其中那西肽对该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μg/ml。(2)那西肽、恩拉霉素、阿美拉霉素和杆菌肽锌能抑制猪源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而盐酸林可霉素对该菌没有抑制作用。其中以那西肽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05μg/ml。通过这5种药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药敏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那西肽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 摘要:本试验选用360只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0.3﹪果寡糖,基础日粮+0.1﹪枯草芽孢杆菌,基础日粮+0.3﹪果寡糖+0.1﹪枯草芽孢杆菌,基础日粮+150ppm金霉素(有效成分为15﹪)。结果表明,果寡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选择性地增加肉鸡盲肠中的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的数量,减少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的数量,二者的复合添加可以更好地调节肉鸡肠道微生态环境;与对照组相比,肉鸡日粮中果寡糖的添加使发酵粪中NH3和H2S的散发量分别降低38.38﹪(P<0.05)和24.35﹪(P<0.05),果寡糖+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使发酵粪中NH3和H2S的散发量分别降低62.14﹪(P<0.05)和28.49﹪(P<0.05),枯草芽孢杆菌或金霉素的添加对发酵粪中NH3和H2S的散发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果寡糖、枯草芽孢杆菌和果寡糖+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使肉鸡对粗灰分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8.94﹪(P<0.05)、17.36﹪(P<0.05)和23.66﹪(P<0.05),钙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0.78﹪(P<0.05)、14.63﹪(P<0.05)和21.31﹪(P<0.05),磷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6.60﹪(P>0.05)、12.32﹪(P<0.05)和14.67﹪(P<0.05),但不影响粗蛋白利用率(P>0.05)。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五味子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实验选用1日龄的健康肉仔鸡120羽,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于5日龄进行新生期五味子提取物的调控试验,五味子提取物添加量是0.125﹪。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五味子提取物能显著提高6周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且有利于盲肠中乳酸杆菌的增殖。
  • 摘要:试验选用1日龄320只健康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处理1为不加抗生素的基础日粮组,处理2为基础日粮添加0.013﹪富乐旺组,处理3为基础日粮添加0.1﹪复方1[#]植物提取物组,处理4为基础日粮添加0.1﹪复方2[#]植物提取物组。进行了21d的饲养试验,测定了1和32日龄肉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白蛋白含量,并监测了19、26、34、41日龄肉鸡的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复方1[#]植物提取物显著改善了肉仔鸡第1~7d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提高了第8~21d的饲料转化效率(P<0.05)、并显著影响32d肉鸡血清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两种复方植物提取物之间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复合植物提取物与其他各组相比极显著提高鸡新城疫抗体滴度(P<0.01),且复方2<'[#]>的效果优于复方1<'[#]>(P<0.01)。
  •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日粮添加不同油脂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体水平、溶菌酶活性及前列腺素E<,2>(PGE<,2>)生成的影响。试验采用3×2因子设计:(1)脂肪类型(鸡油、玉米油和鱼油);(2)免疫抑制处理(注射环磷酰胺或生理盐水)。选择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rbor Acres)肉仔鸡360只,平均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结果如下,脂肪类型与CY注射对肉仔鸡试验全期的采食量和体增重、一免后第10d和二免后第5d的BSA抗体水平有互作关系(P<0.05)。注射CY显著地降低了肉仔鸡的生产性能、试验前期免疫器官相对重量、抗体水平及溶菌酶活性,并且增加了肉仔鸡的死亡率(P<0.05)。采食添加鱼油日粮的肉仔鸡4~6周及试验全期体增重显著高于玉米油组(P<0.05),且其试验全期死亡率显著低于禽脂组(P<0.05)。采食添加鱼油日粮的肉仔鸡一免后第10d和二免后第5d的BSA抗体水平、一免后第14d和二免后第9d的NDV抗体水平、第21、28、35d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玉米油组或禽脂组(P<0.05)。采食添加玉米油日粮的肉仔鸡试验全期血清前列腺素E<,2>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或禽脂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PGE<,2>合成与溶菌酶活性二者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2=-0.686,P<0.001),但在整个试验期,没有发现血清PGE2合成与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Y可以特异性抑制肉仔鸡体液免疫,但这种效应随着刺激的停止而发生逆转。日粮富含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玉米油可以增加肉仔鸡血清PGE<,2>生成,而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可以增加肉仔鸡正常生理状态或免疫抑制状态的体液免疫水平。鱼油对肉仔鸡体液免疫的调控作用可能通过非类二十烷酸途径来实现。
  • 摘要:谷氨酰胺(Gln)是调节肠道功能重要的氨基酸。由于一些参与Gln代谢酶的缺乏,Gln在家禽中的肠道中的代谢不同于哺乳动物的肠细胞,这就使得家禽肠细胞对Gln的利用能力非常有限。但年来研究表明,Gln促进了家禽肠道早期发育,改善了小肠的形态结构,Gln对家禽肠道的这些作用,很可能通过调节肠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蛋白的表达,及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参与了肠细胞的增殖,并参与了家禽发育早期肠道黏膜的保护。
  •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剂β-1,3-D-葡聚糖具有调节动物免疫机能、抵抗感染和应激、促进动物健康等作用。本文综述了免疫调节剂β-1,3-D-葡聚糖的结构特点、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并对其尚待研究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 摘要:为研究不同水平钴和维生素B12>对北京鸭生产性能、胴体品质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于夏季和冬季进行两次试验,采用2×2双因子设计,4个处理组日粮中钴和VB<,12>的添加水平分别为:Co 0mg/kg, B<,12> 0.025mg/kg; Co 0mg/kg, B<,12> 0.05mg/kh; Co 2.5mg/kg, B<,12> 0.025mg/kg; Co 2.5mg/kg, B<,12> 0.05mg/kg。结果表明:高钴水平显著降低北京鸭死亡率(P<0.10),对其他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高VB<,12>水平显著降低日采食量(P<0.10),有提高饲料转化率的趋势。钴对胴体品质没有显著影响;高VB<,12>水平显著提高胸肌率(P<0.10),对腿率没有显著影响。高钴水平极显著提高血液红细胞数(P<0.01),显著提高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P<0.10),显著降低血浆铁含量(P<0.10);VB12对造血机能没有显著影响。夏季试验高钴水平显著提高血浆白蛋白含量(P<0.10);冬季试验高钴水平显著提高总蛋白、球蛋白含量(P<0.10),极显著提高红细胞受体花环率(P<0.01),有提高白蛋白含量、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趋势;VB12对体液免疫和红细胞免疫无显著影响(P>0.10)。高钴水平和高VB12水平均显著提高血浆VB12含量(P<0.01)。钴与VB12之间无互作效应。结果说明北京鸭可利用日粮中外源添加钴合成VB12改善机体造血机能;日粮中添加钴能显著提高肉鸭体液免疫和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死亡率。钴盐可通过合成VB12以外的途径影响造血机能和免疫机能,在北京鸭日粮中VB12含量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额外添加钴盐仍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本试验选用30周龄罗曼公母鸡72只,分为12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鸡,进行单笼饲养,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理想需要量的36﹪,55﹪,65﹪,75﹪,85﹪和100﹪的半纯合梯度日粮,建立蛋白质和蛋氨酸沉积量对蛋氨酸食入量间的回归方程,来确定30周龄罗曼公母鸡的可利用蛋氨酸维持需要量。结果表明,公鸡蛋白沉积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分别以蛋白质和蛋氨酸沉积量为因变量,所得公鸡可利用蛋氨酸维持需要分别为每天39.34mg/kg BW0.75(或表示为266.81mg/kg BPM)和1.93mg/kg BW0.75(或表示为13.11mg/kg BPM)。母鸡可利用蛋氨酸维持需要分别为每天52.32mg/kg BW0.75(或表示为282.14mg/kg BPM)和7.76mg/kg BW0.75(或表示为41.87mg/kg BPM);由蛋白质沉积量为因变量所得的回归方程外推零蛋白质沉积时的蛋氨酸维持需要量要显著高于以零蛋氨酸沉积所得的维持需要量(P>0.05),母鸡可利用蛋氨酸维持需要高于公鸡的测定结果。
  • 摘要:本试验采用氮平衡试验研究产蛋高峰期罗曼公母鸡的氮维持需要量(Nm),并分析公母鸡氮代谢的变化规律。试验选取27周龄健康的公母鸡各30只,分别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鸡,对公母鸡分别饲喂5个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相同蛋白水平处理组的公鸡氮食入量和氮沉积率均高于母鸡的结果。母鸡和公鸡的氮食入量NI与氮沉积量NB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NB=0.3743NI-0.1589(R2=0.79)和NB=0.6228NI-0.3151(R2=0.85)。母鸡和公鸡的氮维持需要量分别为每天0.4245g和0.5059g;每千克体重0.2364g和0.2754g;每千克代谢体重0.2739g和0.3208g。
  • 摘要:本试验以樱桃谷肉鸭为试验动物,首先采集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产地的5种玉米原料,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法测定玉米样品中的总能(GE)、粗蛋白(CP)、粗纤维(C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然后采用Sibbald真代谢能(TME)法测定5种玉米的真代谢能值,并对玉米的化学成分与真代谢能值(TME)进行回归统计分析,为用化学成分估测鸭饲料真代谢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东北玉米真代谢能值最高,高油玉米次之,高赖氨酸和河南玉米代谢能值相近,河北玉米真代谢能值最低。表明玉米产地及品种对其真代谢能有一定影响。(2)GE、CP、CF和NDF中,以GE与TME的相关系数(R2=0.9965)最高,GE是一元线性回归预测鸭饲料真代谢能的最佳预测因子。(3)在此基础上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以GE和NDF为变量的最佳预测二元线性回归方程,TME=1.33988GE-0.38208NDF-3.82444(R2=0.9403, RSD=0.52954)。
  • 摘要:选用1日龄公母混合樱桃谷肉仔鸭3008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94只,研究添加棉籽蛋白(solvent-extracted cottonseed meal, SCSM)对肉鸭生产性能和胴体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试验设计,两种营养水平分别为市场料营养水平(commercial density, CMD)和樱桃谷日粮营养水平(cherry valley density, CVD),每种日粮营养水平下分别添加棉籽蛋白(SCSM)和不添加棉籽蛋白(NSCSM)。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棉籽蛋白日粮在肉鸭的采食量、日增重、出栏体重方面显著优于不添加棉籽蛋白日粮(P<0.05);市场料营养水平下,肉鸭的料肉比、日增重、出栏体重明显优于樱桃谷营养水平(P<0.05),但采食量基本一致(P>0.05);本试验条件下,以市场料营养水平下添加棉籽蛋白组肉鸭的生产性能最好,添加棉籽蛋白可以降低肉鸭毛重的饲料成本。
  • 摘要:本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比较了3~7周龄自由采食条件下AA肉鸡及白来航蛋鸡生长性能及其摄食相关的血液生化与激素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肉鸡采食量大、生长迅速的原因,并为进一步完善家禽摄食调控提供合理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鸡种间迥异的生长速度与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有关;7周龄肉鸡血浆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同日龄蛋鸡;4周龄肉鸡血浆瘦素水平显著低于同日龄蛋鸡水平,而血浆NPY浓度显著高于蛋鸡。
  • 摘要:本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CrPi)对肉仔鸡血清脂类的影响。试验选用144只1日龄体重均一、健康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期分别喂6种不同日粮:1组为对照组,喂基础日粮;2~6组为吡啶羧酸铬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5mg/kg、1.0mg/kg、1.5mg/kg、2.0mg/kg、2.5mg/kg铬(CrPi形式)。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应激显著提高了血清中总脂、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P<0.05),而吡啶羧酸铬有效地提高肉仔鸡的抗应激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1.0mg/kg吡啶羧酸铬明显缓解由于应激而造成的血清脂类显著变化,其血清总脂、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 摘要: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几种合生素和黄霉素对肉仔鸭生长性能与几种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日龄樱桃谷鸭200只,分为5个日粮处理,分别为基础日粮、基础日粮+黄霉素、基础日粮+合生素A、基础日粮+合生素B、基础日粮+市售合生素C。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0只。试验期为21d,试验期间记录肉仔鸭采食量,测定增重,试验期末,翅下静脉采血,分析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含量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黄霉素组和合生素B组及合生素C组均显著提高了肉仔鸭的日增重(ADG)(P<0.05)、降低了料重比(F/G)(P<0.05);合生素B组显著提高了血清尿素氮(BUN)的水平(P<0.05)。合生素A组显著降低了肉仔鸭血清总蛋白(TP)的水平(P<0.05)。黄霉素与几种合生素均显著降低了肉仔鸭血清白蛋白(ALB)的水平(P<0.05)。合生素A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鸭血清谷草转氨酶(GOT)的水平(P<0.05)。
  • 摘要:采用2×3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钙水平分别为0.5﹪和1.0﹪,酪蛋白磷酸肽(CPP)水平分别为0﹪、0.1﹪和0.5﹪。选用144只1日龄AA肉仔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试验期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主要成分染料木黄酮(GEN)对离体培养的鸡骨骼肌细胞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用岭南黄羽肉鸡骨骼肌细胞接受不同浓度的GEN处理48h后,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GEN对骨骼肌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染料木黄酮组骨骼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1μmol/L和16μmol/L染料木黄酮显著提高了鸡骨骼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OD活性(P<0.05),添加4μmol/L和16μmol/L染料木黄酮显著提高了GSHPx活性(P<0.05),细胞培养液中添加染料木黄酮具有提高GSHPx mRNA拷贝数趋势,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以上结果,添加染料木黄酮能抑制鸡骨骼肌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增强鸡骨骼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 摘要:25-OH-D3是唯一获得一般公认安全(GRAS)认可的维生素D3代谢产物,它在1995年获得肉鸡GRAS认可,1999年获得火鸡和蛋鸡的GRAS认可。在商品化家禽日粮中添加25-OH-D3,能获得单纯提高日粮维生素D3水平所无法获得的效果。其原因部分是由于它们在小肠吸收中存在差异。维生素D3的吸收与脂类相似,通过胆酸形成微团的形式吸收,而25-OH-D3则是直接吸收到门静脉中,无须生成微团,也无须胆酸的存在。因此,25-OH-D3的吸收受肠道损伤的影响较小,而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则会因肠道损伤导致吸收下降。维生素D3通过其活性形式发挥作用,最为人所知的功能是在钙磷代谢和骨骼矿化中的作用,此外还发现了其他功能如对受精率、胚胎发育、孵化率和免疫的影响。与笼养蛋鸡缺钙性搐搦和骨质疏松有关的产蛋早期死亡在种鸡和蛋鸡中并不罕见。使用25-OH-D3可确保蛋鸡在开产前获得最大的骨密度,并在整个产蛋期中维持结构性骨量。因此,饲喂25-OH-D3的蛋鸡很少会死于缺钙性搐搦和骨质疏松,也不会在产蛋后期发生蛋壳质量问题。在含有维生素D3的日粮中添加25-OH-D3,可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饲喂25-OH-D3的种母鸡所孵出的雏鸡"先天性佝偻症"发病率较低。在肉鸡中因"局部软骨症"引起的腿病通常与肠道疾病损伤造成的吸收不良有关。25-OH-D<,3>可有效减少因吸收不良引起的腿病,降低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ibial dyschrondroplasia),并提高骨骼灰分的含量。在肉鸡日粮中添加25-OH-D<,3>可改善生长性能、提高存活率和胸肉产量、减少与蜂窝组织炎和气囊炎有关的淘汰,并可降低近股骨腿肉烹饪变色发生率。
  • 摘要:预测家禽对于营养素的反应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现在不仅可以准确预测任意饲料的采食量,而且通过先进的模拟模型可以优化家禽的饲喂和饲养模式。预测模型的发展有效激励了研究者将目标锁定于解决控制理论和模型一体化之间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进展,讨论了一些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所出现的一些争论焦点,并且指出了目前家禽对营养素的需要量预测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以及国内外商业性计算机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 摘要:本试验通过添加1.5﹪和4.5﹪的茶叶粉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和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4.5﹪的茶叶粉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免疫器官的重量和指数,且作用效果随添加量的增多而加强;而试验组体重均较对照组偏低,三组鸡全期日增重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饲料转化率较理想,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半净膛率、腹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随添加量增多胸、腿肉比率随之增大,试验组腹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Ⅱ组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较好,而Ⅰ组对各营养物质的沉积效果较为理想。
  • 摘要:选用艾维茵肉仔鸡公雏200羽,于试验第56d,从每个重复笼按平均体重选取2只鸡屠宰,取胸肌、腿肌进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五味子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仔鸡的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P>0.05),但差异不显著。同时,五味子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肉仔鸡的腹脂率(P<0.05)。五味子提取物使肌肉的pH升高,其中添加0.1﹪五味子提取物组差异较显著(P<0.05)。五味子提取物的添加改善了肌肉嫩度,其中0.2﹪五味子提取物组差异较显著(P<0.05)。五味子提取物各组胸肌、腿肌粗脂肪含量均高于空白组和黄霉素组(P>0.05),0.2﹪五味子提取物组可显著提高胸肌蛋白含量(P<0.05)。添加五味子提取物各组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肌肉中肌苷酸含量,其中0.4﹪五味子提取物组差异较显著(P<0.05)。
  • 摘要:选择健康6周龄AA肉仔鸡公鸡50只,初步研究了屠宰致晕方法对其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麻醉(二氧化碳、电)处理后屠宰的肉品的pH1和pH24;ORP1值和ORP24相差较小,其ORP1值和ORP24值也均低于其他处理,剪切力也显著低于未经麻醉直接屠宰的处理,对滴水损失没有太大影响。结果显示致晕屠宰方法对肉质有一定的影响,相对于直接屠宰,致晕后屠宰可以改善肉质。
  • 摘要:本研究肉仔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冻存和复苏的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纯化出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SCS),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借此观察SC的增殖、分化特点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研究表明:两步消化法适用于肉仔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和获取,方法可靠。生长培养基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延迟分瓶或分化培养基能促使细胞分化形成肌管。骨骼肌结蛋白(Desm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Cs呈阳性,肌动蛋白(α-sarcometricaction)染色肌管呈强阳性,并具有良好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体外培养的肉仔鸡腿肌和胸肌SCs在合适的培养条件和传代比例下能够增殖与分化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可作为肉仔鸡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和再生机制研究的技术平台。
  • 摘要:选用中草药女贞子萃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通过测定8周龄肉仔鸡胸肌、腿肌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含量,研究上述饲料添加剂对AA肉仔鸡肉质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女贞子萃取物可显著降低鸡肉滴水损失,缓解鸡肉pH值下降程度,改善鸡肉嫩度,增加风味物质肌苷酸在胸肌的含量。
  • 摘要:研究日粮不同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蛋白质水平增加4﹪,平均体重显著上升6.84﹪、饲料转化率显著上升7.2﹪(P<0.05);日粮赖氨酸水平增加0.2﹪,体重呈二次曲线变化,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4.9﹪(P<0.05)。(2)随日粮蛋白质水平增加,胸肌和腿肌剪切力值上升,即嫩度极显著下降55﹪(P<0.01);低蛋白质水平下随赖氨酸水平增加0.2﹪,宰后45min的胸、腿肌pH值显著下降4.1﹪、3.8﹪(P<0.05)。这说明生长速度与肌肉品质呈负相关。
  • 摘要:肉类在居民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中占有重要比例。在我国肉类总产量中,禽肉占20﹪,且因其高蛋白、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特性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营养保健意识的增强,食物的功能特性不断得到重视。通过对产品营养和功能性成分进行改善与调控,生产功能型禽肉是肉禽业的新出路之一。禽肉中也含有较多的生物活性肽类,开发生产禽肉相关功能性肽类,作为活性成分应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是禽肉加工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功能禽肉的概念、设计思路、目前功能禽肉的生产以及禽肉水解物中功能性肽的提取及生理作用进行综述,并讨论了功能禽肉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 摘要:本试验采用TME法,以普通去皮豆粕(DSBM)为对照,对来自美国Renessen公司的高蛋白豆粕(HVS),用肉仔鸡测定了其禽代谢能和可利用蛋白质(氨基酸)情况。DSBM产于东海粮油公司,粗蛋白含量48.9﹪;HVS产于美国得梅因嘉吉公司,粗蛋白含量52.5﹪。结果表明,HVS的粗蛋白和纤维含量高于DSBM,而脂肪含量低于DSBM,干物质和KOH溶解度相似。HVS的含硫氨基酸和组氨酸低于DSBM,其他氨基酸都均高于DSBM。HVS与DSBM的总能接近,分别为17.68MJ/kg和17.72MJ/kg。HVS的代谢能高于DSBM。HVS的AME和AMEn均高于DSBM,超过量分别为0.47MJ/kg和0.49MJ/kg;HVS的TME和TMEn均高于DSBM,超出量分别为0.54MJ/kg和0.56MJ/kg。HVS的蛋白质表观利用率高于DSBM,而HVS的蛋白质真利用率高于DSBM。HVS的总氨基酸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均高于DSBM。HVS的含硫氨基酸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均低于DSBM,且HVS的蛋氨酸表观利用率显著低于DSBM。
  • 摘要:本文从家禽饲料代谢能值的影响因素人手,对品种、年龄、性别、测试方法、温热环境及饲料化学成分与家禽饲料代谢能值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鉴于不同元素对饲料代谢能值变异的影响不同,并呈现不同的特性,提出了针对不同的影响因子,代谢能值校正模型应在建模方法与手段上作适当调整。
  •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自黄曲霉毒素发现以来,在家禽上一部分有关霉菌毒素的研究,探讨了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可能造成霉菌毒素污染的不同环节,同时比较了黄曲霉毒素和赫曲霉毒素对家禽的毒性比较;从营养途径探讨不同营养物对霉菌毒素毒性的减缓作用,主要有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含硫氨基酸水平,维生素水平,脂肪种类及水平,抗氧化剂种类及水平,以及抗生素等,同时从非营养性物质主要是美国研究较多的脱霉素作为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对不同霉菌毒素的效果及其前景,选择性吸附是作为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首要条件。
  • 摘要:本试验采用回归分析法(Regression Analysis Technique, REG)研究了添加不同类型植酸酶对肉仔鸡内源磷排泄量和豆粕磷真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14日龄AA肉仔鸡(北京华都家禽育种公司提供)288只(公母对半),随机分成1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饲养于代谢笼内)。设计4种低磷水平(0.20﹪、0.25﹪、0.30﹪、0.35﹪)日粮,豆粕为唯一的磷来源,玉米淀粉-豆粕为基础的半纯合日粮作为对照组,试验2、3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6-植酸酶(北京挑战集团提供)和3-植酸酶(BASF公司提供)400FTU/kg,2种植酸酶均为5000酶活单位的颗粒型产品。试验共2期,每期8d,适应期1d,预试期3d,正试期4d。正试期中4d收集粪尿。试验结果表明:以日粮干物质采食量(DMI)为基础,排泄物中磷排出量与日粮磷的摄入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通过回归曲线将日粮磷的摄入量反推为零时,可得出内源粪磷的排出量。内源磷排出量不受植酸酶的影响,其平均值为0.250±0.10g/kgDMI。随着日粮磷水平的变化,肉仔鸡豆粕磷的表观消化率变化幅度较大。豆粕磷的真代谢率不受日粮磷水平变化的影响。2种植酸酶之间比较,肉仔鸡豆粕磷表观消化率和真代谢率的差异不显著。肉仔鸡在21日龄时,对照组、6-植酸酶组和3-植酸酶组的豆粕磷真代谢率分别为59.944﹪、65.130﹪、68.494﹪,肉仔鸡在42日龄时,豆粕磷的真代谢率分别为55.779﹪、64.429﹪、65.264﹪。肉仔鸡在21日龄时,豆粕磷的表观消化率比真代谢率分别低8.44﹪、14.15﹪、13.60﹪,肉仔鸡在42日龄时,豆粕磷表观消化率比真代谢率分别低8.58﹪、13.06﹪、13.87﹪。结论:本试验用线性回归法测得肉仔鸡内源磷排出量为0.250±0.10g/kgDMI。在低磷日粮下,内源磷是影响表观消化率的主要因素。内源磷排出量不受植酸酶影响。豆粕磷的表观消化率比真代谢率低8.44﹪~14.15﹪。3-植酸酶和6-植酸酶对肉仔鸡内源磷排出量和豆粕磷真代谢率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
  • 摘要:饲料酶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家禽配合日粮的一个必需"成分",对提高养分利用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列举了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应用于家禽饲料的几个饲养试验,并提出讨论和建议,为用户在禽料中使用复合酶提供参考。
  • 摘要:选用1日龄仙湖3号白肉鸭400羽,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4重复,每重复20羽),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g/t、100g/t、150g/t及200g/t木聚糖酶的日粮。试验分两阶段进行:1~10日龄、11~42日龄。试验全期采用大生产方式管理,自由采食和饮水。计算肉鸭各生长阶段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出栏率,并进行生物学综合评定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小鸭阶段,100、150、200g/t木聚糖酶组的日增重显著提高2.87﹪~6.45﹪(P<0.05),以150g/t木聚糖酶组的日增重效果最好。150g/t木聚糖酶组大鸭阶段和全期的日增重显著提高了4.90﹪(P<0.05)和5.04﹪(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150、200g/t木聚糖酶组小鸭的料重比显著降低6.58﹪(P<0.05)、3.95﹪(P<0.05);大鸭料重比,150g/t木聚糖酶组下降幅度最大,降幅为4.35﹪(P>0.05)。从肉鸭全期来看,同样是150g/t木聚糖酶组的料重比降低幅度为最大,降幅达到4.62﹪(P>0.05)。试验所有组肉鸭各阶段的采食量和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生物学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在肉鸭日粮中,添加150g/t木聚糖酶可明显改善肉鸭的生产性能。
  • 摘要:本试验在不同非植酸磷(NPP)水平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植酸酶,研究其对爱拔益加(AA)肉仔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胫骨指标的影响。864只1日龄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配到9个处理中,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试验分前期(1~21d)和中期(22~42d)两个阶段。其中处理1~3分别为低、中、高NPP日粮且不添加植酸酶,处理4~6是在处理1~3的基础上添加BASF植酸酶,处理7~9是在处理1~3的基础上添加VSAIN植酸酶。试验结果如下:(1)生产性能方面,低NPP日粮显著降低了肉仔鸡前期的平均日增重及日采食量,降低了中期的平均日增重(P<0.05);添加植酸酶能够显著提高肉仔鸡前期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在低NPP日粮时尤为显著(P<0.05),料重比均有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来源植酸酶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血清学指标方面,高NPP日粮显著升高肉仔鸡21和42日龄的血清钙、磷水平(P<0.05);与不添加植酸酶的对照组相比,VSAIN植酸酶显著提高肉仔鸡21日龄血清磷和42日龄血清钙水平(P<0.05),两种植酸酶均显著降低肉仔鸡42日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21和42日龄的血清尿素氮水平。两种来源植酸酶之间的差异及植酸酶来源与日粮NPP水平之间的互作达不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3)胫骨指标方面,中、高NPP日粮显著提高肉仔鸡21和42日龄的胫骨灰分及灰分中磷含量,高NPP日粮显著提高21和42日龄胫骨断裂强度(P<0.05);BASF植酸酶显著提高21日龄胫骨灰分及灰中磷含量(P<0.01),VSAIN植酸酶显著提高21和42日龄胫骨灰分及灰分中磷含量(P>0.05);两种来源植酸酶之间的差异及植酸酶来源与日粮NPP水平之间的互作不显著(P>0.05)。可见,在本试验中日粮NPP水平和植酸酶均显著影响肉仔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胫骨指标,两种植酸酶之间无显著差异。
  • 摘要:本试验模拟肉鸭胃肠道内环境,采用两步离体消化法,研究了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的6个水平(0,100,300,500,700,900ug/g)对稻谷离体消化能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均匀设计法,以稻谷离体消化液中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筛选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的最佳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木聚糖酶(x1)、纤维素酶(x2)添加水平对稻谷离体消化能值(Y)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二次回归关系分别为Y=-0.0721x12+0.6863x1+8.6309(R2=0.9690, n=6,P<0.05),Y=-0.0138x22+0.0851x2+8.5194(R2=0.8229, n=6,P<0.05);不同水平的三种酶组合对稻谷离体消化液中还原糖的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280ug/g木聚糖酶、87ug/gβ-葡聚糖酶和500ug/g纤维素酶组合的稻谷离体消化液中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消化液中还原糖的含量(P<0.05)。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胚胎给养L-精氨酸和L-鸟氨酸对肉仔鸡早期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200枚孵化18d的艾维因(Avian)肉仔鸡活胚蛋,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个蛋。处理组Ⅰ不注射任何营养物质作为对照,处理组Ⅱ、Ⅲ、Ⅳ分别向羊膜腔内无菌注射L-精氨酸(0.5﹪)、L-鸟氨酸(0.5﹪)、L-精氨酸+L-鸟氨酸(0.25﹪+0.25﹪)营养液1ml(各营养液均用0.75﹪生理盐水配制)。试验结果表明:(1)胚胎给养L-精氨酸、L-鸟氨酸及L-精氨酸+L-鸟氨酸(1:1)混合物都可改善肉仔鸡早期肠道黏膜形态学结构。(2)各胚胎给养处理组的作用效果在各肠段及不同出壳时间表现不同。(3)L-精氨酸与L-鸟氨酸对肉仔鸡早期肠道发育的影响没表现出加性效应。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替代抗生素对肉鹅的促生长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日龄杂交商品雏白鹅(皖西白鹅×川府白鹅)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黄霉素组对照组(黄霉素120g/t基础日粮)、试验Ⅰ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250g/t基础日粮)和试验Ⅱ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500g/t基础日粮)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雏鹅,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中活菌数2×10<'11>CFU/g,试验为期28d。结果显示:(1)试验Ⅰ组21日龄和28日龄平均体重分别提高了9.2﹪和6.85﹪(P<0.05),但与黄霉素组始终没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除21日龄外各日龄都与试验Ⅱ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1~28日龄阶段,试验Ⅰ组的ADFI显著低于黄霉素组和对照组(P<0.05);在0~7日龄,试验Ⅰ组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能显著降低8~14日龄、1~14日龄和1~28日龄的F/G(P<0.01)。(2)各组日粮干物质的平均消化代谢率分别达65.79﹪、68.04﹪、67.38﹪和68.96﹪,能量的平均消化代谢率分别为72.4﹪、74.55﹪、74.54﹪和74.21﹪,试验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3)芽孢杆菌对维持早期肉鹅小肠绒毛的发育有明显作用,试验Ⅰ组能增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V/C比值,并降低隐窝深度(P<0.01);能显著降低空肠隐窝深度(P<0.05);增加回肠V/C比值,并降低隐窝深度(P<0.01)。分析以上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1)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肉鹅有促生长作用,效果与黄霉素相当,250g/t添加量效果最好;(2)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促生长作用可能与其改善消化,促进小肠绒毛发育有关;(3)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可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使用于绿色肉鹅生产。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沙棘黄酮对AA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AA肉仔鸡360羽,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为基础日粮组、0.1﹪沙棘黄酮组、0.2﹪沙棘黄酮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分别于第3、6、8周采集样品,分析测定日增重、料重比、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T淋巴细胞比率。结果表明:在肉鸡生长全期饲料中添加0.1﹪、0.2﹪沙棘黄酮对AA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Ig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饲料中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提高趋势(P=0.054),显著提高了饲料中钙的表观消化率、56日龄血清IgG含量、21日龄血清IgM含量、21、42和56日龄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21和56日龄T淋巴细胞比率(P<0.05)。肉鸡饲料中添加沙棘黄酮可提高AA肉鸡的免疫功能和对饲料中钙的利用率。
  • 摘要:禽坏死性肠炎作为一种消化道疾病,发生率有所升高,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该病的病原、发病机制、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银耳多糖的功能作用,以及其在养殖业中应用前景。银耳多糖属于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提高机体抗病力的作用。银耳多糖的免疫功能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非免疫系统,促进胃肠道有益微生物生长,调节肠道理想微生物菌群的形成,增强动物对外源性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二是针对免疫防御系统,提高体液免疫能力,增强吞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和功能,促进细胞因子生长,保护红细胞膜不易受到氧化损伤。从而提高动物机体自身免疫能力,使动物体对疾病抵抗力增强。除对机体免疫力有提升作用以外,银耳多糖还可以促进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增加自身的修复能力,维护各器官组织特别是肝脏功能。使用银耳多糖在家畜家禽中有同样的功效,对动物及人体均无毒无害,可以在畜牧业中广泛使用。
  • 摘要:免疫营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免疫系统与动物营养代谢之间的相互调节关系,营养元素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和免疫系统对营养物质代谢的调节都是本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动物机体内的营养代谢过程是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是营养物质沉积、转化和消失的过程。免疫系统是维护动物机体内新陈代谢平衡的重要系统,其状态随着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动物机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多糖、黄酮和皂苷对免疫系统具有确切的调节作用,从对巨噬细胞活性影响的结果分析表明,多糖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而黄酮和皂苷常表现抑制作用。目前,在亚洲地区开展免疫营养研究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和日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医疗和保健方面,而畜牧领域研究的较少,正处于起步阶段。免疫营养学研究是畜产品质量改善技术、动物免疫机能增强技术、药物饲料添加剂减少或替代等技术开发的必要理论基础,是深入揭示营养物质在动物机体内的转化、转移和沉积规律及其调节机制的重要研究手段,对传统营养技术的升级换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摘要:试验选11日龄北京鸭商品代雏鸭42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7个复重,每重复10只,各组肉鸭体重经检验没有显著差异。日粮钴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25、0.5、1.0、2.0、4.0mg/kg。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钴对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各钴添加组有降低死亡率、提高腿率和肉色的趋势。0.5mg/kg钴显著提高血液红细胞数(P<0.10);红细胞压积除4.0mg/kg组外,其余4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添加1.0、2.0和4.0mg/kg钴显著降低血浆铁含量(P<0.01)。随日粮中钴添加量的增加,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与其呈二次曲线关系(P<0.01),血浆铁含量线性降低(P<0.01)。添加1.0mg/kg和2.0mg/kg钴显著提高血浆总蛋白含量及白蛋白含量(P<0.01);各钴添加水平显著提高血浆球蛋白含量(P<0.01),显著降低血浆清球比例(P<0.01)。随日粮钴添加量的增加,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与其呈二次曲线关系(P<0.01),清球比例线性降低(P<0.01)。各钴添加水平组显著提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P<0.01)。随日粮钴添加量的增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线性提高(P<0.01)。添加2.0mg/kg和4.0mg/kg钴显著提高血浆中维生素B<,12>含量(P<0.01)。随日粮钴添加量的增加,血浆维生素B<,12>含量与其呈二次曲线关系(P<0.01)。各钴添加水平显著提高血浆钴含量(P<0.01)和肝脏钴含量(P<0.01)。随日粮钴添加量的增加,血浆钴含量和肝脏钴含量与其呈二次曲线关系(P<0.01)。结果说明北京鸭日粮中添加钴能促进骨髓对铁的利用,增强造血机能;肝脏钴和血浆维生素B<12>含量是评价北京鸭钴营养状况的理想指标,综合考虑造血及免疫相关指标,北京鸭日粮中钴的适宜添加量为1.8~2.8mg/kg。
  • 摘要: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了家禽配合饲料中常用的饲料原料,包括能量饲料:玉米、小麦、次粉、麸皮;蛋白饲料:豆粕、棉粕、胡麻饼、鱼粉;矿物质饲料:石粉、磷酸氢钙、贝壳粉中的钴含量。结果表明:4种能量饲料只有小麦中钴含量可以测出,而且含量很低,玉米、次粉、麸皮中钴含量均低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最低检出限10-6g;4种蛋白饲料原料中钴含量范围为1.082~2.227mg/kg;矿物质饲料原料中钴含量范围为2.251~4.610mg/kg,对于生长家禽而言,配合饲料中钴含量自身含量不足以满足需要,而产蛋家禽配合饲料中钴含量符合要求。
  • 摘要:本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日粮硒对0~3周龄雄性北京鸭生产性能、组织硒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0~3周龄北京鸭硒需要量。试验设6个日粮硒水平(0.04mg/kg、0.24mg/kg、0.44mg/kg、0.84mg/kg、1.64mg/kg、3.24mg/kg)。320只1日龄北京鸭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饲养至3周龄。试验结果表明,日粮硒对0~3周龄雄性北京鸭日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均未产生显著(P>0.05)。0.24mg/kg以上日粮硒可显著提高鸭全血和肝脏中硒含量及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以组织硒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为评价指标,0~3周龄北京鸭硒需要量为0.24mg/kg。
  • 摘要:试验选取28周龄健康的罗曼公母鸡各16只,分别分为2个处理,每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鸡,分别饲喂2种试验日粮,即无氮日粮法(NFD)、NFD+5﹪酪蛋白,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测得的公母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EAAL)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NFD法和NFD+5﹪酪蛋白所得的公母鸡内源氨基酸和总蛋白质的排泄量有所不同。酪蛋白组能够增加内源氮和内源氨基酸的排泄量,NFD+5﹪酪蛋白法所测得的内源氮和内源氨基酸排泄量更接近试鸡的真实的情况。两种测定方法公鸡内源氮和内源氨基酸的排泄量均高于母鸡的结果。
  • 摘要:为比较饥饿法和无氮日粮法对肉鸭体重损失和内源干物质排泄量的影响,将40只成年樱桃谷公鸭分为未去盲肠鸭和去盲肠鸭两个处理,分别采用饥饿法和无氮日粮法测定肉鸭体重损失和内源干物质排泄量。结果表明:不论采用饥饿法还是无氮日粮法,去盲肠鸭体重损失极显著高于未去盲肠鸭(P<0.01),饥饿法对肉鸭体重损失极显著高于无氮日粮法(P<0.01);去盲肠鸭内源干物质的排泄量极显著高于未去盲肠鸭(P<0.01),饥饿法测定鸭内源干物质排泄量显著高于无氮日粮法(P<0.05)。用无氮日粮法测出的粪能和饥饿法测出的内源能差异不显著(P>0.05),无氮日粮法降低了肉鸭应激和体重损失,在估测动物内源能上优于饥饿法。
  • 摘要:以大豆分离蛋白、淀粉、葡萄糖等为主要成分配制而成的缺铁半纯合日粮为基础日粮,分别添加3种铁源(硫酸亚铁、蛋氨酸铁、甘氨酸铁)0mg/kg、40mg/kg、80mg/kg和160mg/kg铁,研究其对仔鸡肠道铜留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铁源和铁水平对十二指肠铜留存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铁源对空肠铜留存量差异极显著(P<0.01);对回肠铜留存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铁水平以40mg/kg与160mg/kg处理对空肠铜留存量差异显著(P<0.05),对回肠铜留存量以40mg/kg铁添加水平时为最高值,与0mg/kg添加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P<0.05)。
  • 摘要:选用168只产蛋鸡进行试验,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产蛋鸡抗氧化机能的影响。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n-3PUFA/n-6PUFA比例分别为1:1,1:4,1:8,1:16,1:32,维生素E(VE)添加水平为30mg/kg和300mg/kg。在试验开始后第5周和第10周测定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力(TAOC)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试验结束屠宰鸡只测定肝脏匀浆液中T-SOD、GSH-PX、TAOC活性及MD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n-3/n-6比值的下降,试验鸡血浆及肝脏中T-SOD, TAOC, GSH-PX活性增加,其中血浆中T-SOD活性只有在第5周时才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血浆中GSH-PX活性在第5周及第10周时均可达到显著(P<0.05)水平;血浆和肝脏中MDA含量随着日粮中n-3/n-6比值的下降显著(P<0.05)下降。高水平VE添加能够显著(P<0.05)提高产蛋鸡血浆和肝脏中T-SOD, TAOC, GSH-PX活性,降低血浆中MDA含量。
  • 摘要:本试验研究女贞子主要有效成分萃取物对热应激肉鸡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条件一致的21日龄东北农业大学低脂选择系的第9代肉鸡(母鸡)120羽,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0羽。处理Ⅲ组为空白对照,处理Ⅰ、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女贞子萃取物和5mg/kg黄霉素。试验从试验鸡的21日龄开始,设预试期为7d,预试期内鸡舍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50﹪~65﹪。正式试验期为35d,试验舍温度控制在32~35℃,湿度控制在65﹪左右。于试验鸡的42、63日龄,即试验结束时每重复组选4羽体重接近的健康鸡屠宰,颈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测定内分泌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下,女贞子萃取物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的含量(P<0.05),并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和血清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P<0.05)。此外本试验还发现女贞子萃取物组较对照组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胰岛素的含量(P<0.05),并有提高血清中生长激素含量的趋势。与此同时,女贞子萃取物可以显著降低醛固酮含量(P<0.05)。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不同蛋氨酸水平对北京鸭摄食的长期调控效应。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144只2d北京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6重复,每重复8只鸭,1组为对照组,2组、3组为基础日粮中添加1﹪、2﹪DL-蛋氨酸(DL-Met)。结果表明:添加1﹪、2﹪蛋氨酸显著降低采食量和日增重(P<0.05),2﹪蛋氨酸添加组料肉比升高(P<0.05),皮脂率、腹脂率和胸肉率都显著降低(P<0.05),血浆胰岛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结果:蛋氨酸对北京鸭的摄食产生长期调控效应。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含不同类型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鱼油和玉米油调控肉仔鸡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玉米油和鱼油组肉仔鸡血液脂蛋白脂酶(LPL)活性高于禽脂组。鱼油和玉米油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血液甘油三酯(TG)水平,提升血液游离脂肪酸含量以做供能利用、转化为活性物质或贮备。玉米油在提升LPL活性上表现出更强作用;鱼油在降低TG水平、增加血液游离脂肪酸含量上活性更强。提示不同类型脂肪酸通过不同途径改善机体脂质代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三个检测指标发现,总胆固醇含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HDL-C在21日龄时,玉米油和鱼油组明显高于禽脂组,提示PUFA主要是调整HDL-C含量,促进LDL-C和CM降低,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品质。脂质代谢检测结果提示PUFA在肉仔鸡TG和胆固醇代谢中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血液TG、LDL-C,提高FFA、LPL和HDL-C水平,且鱼油、玉米油的调节作用各有侧重,二者都能改善肉仔鸡脂质代谢,优化血液品质,提高机体健康。
  • 摘要:胚蛋注射具有促进家禽肠道发育、提高能量储备和促进生长等作用。本文综述了胚蛋注射在家禽营养中的效果,并指出了该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摘要:本文总结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在肉鸭消化生理、饲料营养价值及营养素需要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旨在为安全、高效、优质肉鸭养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那西肽对产气荚膜梭菌的药敏试验,并与其他几种药物对该菌的抑菌效果进行对比,筛选出对产气荚膜梭菌敏感性强的药物。本试验选择那西肽、恩拉霉素、阿美拉霉素、杆菌肽锌、盐酸林可霉素这5种药物,采用试管稀释法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CVCC52标准菌株和猪源产气荚膜梭菌CVCC2038标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鸡源产气荚膜梭菌对这5种药物均敏感,其敏感程度不同。其中那西肽对该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μg/ml。(2)那西肽、恩拉霉素、阿美拉霉素和杆菌肽锌能抑制猪源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而盐酸林可霉素对该菌没有抑制作用。其中以那西肽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05μg/ml。通过这5种药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药敏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那西肽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