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体系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7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数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8篇、专利文献71270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中学数学(初中版)、中小学数学:小学版、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等;
数学知识体系的相关文献由39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兴和、刘永江、刘炜涛等。
数学知识体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1270篇
占比:99.47%
总计:71648篇
数学知识体系
-研究学者
- 孙兴和
- 刘永江
- 刘炜涛
- 吴维煊
- 张丽
- 朱昌宝
- 李坤梅
- 丁敏刚
- 严光位
- 于京辉
- 于春兰
- 于晓燕
- 任晓斌
- 任颖1
- 何国霞
- 何纯
- 侯晓燕
- 俞小冬
- 倪金花
- 傅崇军
- 傅顺文
- 全迅
- 兰赠连
- 冯丽娟
- 凌朝阳
- 刘云
- 刘兆伟
- 刘升军
- 刘娟
- 刘存德
- 刘德生
- 刘星
- 刘显桂
- 刘智霞
- 刘曼婷
- 刘泽斌
- 刘洪良
- 刘涛
- 刘玉环
- 刘瑞娟
- 刘绍海
- 刘翠青
- 刘艳
- 刘越
- 刘迪
- 刘银霞
- 刘长伟
- 刘鹏2
- 包锡宇
- 单治峰
-
-
黄敏
-
-
摘要:
数学知识体系繁杂,概念繁多。在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存在对数学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体会不清、对规范性的规定丢三落四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有助于记忆和对比数学知识的小办法,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
-
连永欣
-
-
摘要:
在新高考改革和高考命题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考数学科在考查过程中要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其中"综合性是指数学知识体系的内部联系,强调数学各分支内容的相互交叉与渗透"[1],从而"促进学生从整体上建构知识框架,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2].从高考命题角度,则通过"增强试题新颖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融会贯通、真懂会用,引导中学数学全面教学、夯实基础、灵活学习、创新思考"[3].
-
-
邹文雅
-
-
摘要:
1 引言在高中阶段,函数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始终是教育者关注的教学重点以及研究方向.近年来,在高考考点中也出现了很多与函数概念相关的题目,所以对高中生而言,函数概念是其需要迫切解决的重点问题,从其出现开始直至完善,其间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由此可以理解其抽象程度.实际上,之所以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其主要原因是函数这一部分内容涉及了对应的思想,再加上复杂的变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为了实现高效的函数概念教学,要以学情为基础借助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
蔡菊香
-
-
摘要: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关联性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数学教材中每一模块知识都有一定关联的原因,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以及构建健全的数学知识体系.根据新课标规定,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文化的支撑与引导,知名数学家庞加莱也说过:“要更好地研究数学这门学科,我们必须要有关联意识,以数学的发展史为参考去明确数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以更好地改善数学教学的现状.”同时,历史相似原理也认同数学关联性这一观点.
-
-
郑清月;
李淑杰
-
-
摘要:
1背景分析1.1课题的地位和作用轴对称变换是三大基本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折叠与翻折问题是中考常见的题型,主要考查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本课例基于图形的翻折,从运动变化的视角让图形动起来,在运动或变换中研究、学习、揭示图形的性质.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思维,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关键能力.
-
-
孙磊
-
-
摘要: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了逻辑严密的思维发展空间。很多爱学数学的学生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但也有很多学生抵触数学。究其原因,没有良好的数感是数学学习的一大障碍。对于小学生而言,数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深度的问题设计。本文以“数与运算”教学为例,对知识整合理论发展小学生数感的问题设计进行深度探究。
-
-
张新春
-
-
摘要:
“结构化”和“一致性”,这两个词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数学新课标”)中多次出现。数学新课标在介绍“课程性质”时指出,数学“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在阐述“课程理念”时指出,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并明确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在描述“课程内容”时强调,在数与代数部分,要“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在“学业质量描述”部分明确,评估学生核心素养达成及发展情况的第一条即是“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在形成与发展‘四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而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部分则提出,“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一方面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系、价值与意义……”,并举例——“对小学阶段‘数与运算’主题,在理解整数、小数、分数意义的同时,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基于计数单位表达的一致性”;在“培训建议”部分也要求“整体把握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
-
-
陈庆菊
-
-
摘要:
高三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对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等的回顾与梳理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的专题性、系统性的复习.高三二轮复习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完善考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与数学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破解数学问题的思想、意识、方法以及全面提升破解问题的能力等.合理强化数学意识,增强思想方法引导,全面深入二轮复习.结合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八省联考)数学试题加以实例剖析,借助强化高三二轮复习的三种意识,有效增强复习效果.
-
-
李舒宇
-
-
摘要:
《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与代数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一,是学生认知数量关系、探索数学规律、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石,可以帮助学生从数量的角度清晰准确地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而为初中阶段数与代数领域的三大主题“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和“函数”奠定基础的,则是“实数”这一重要概念。扎实的基础、对概念和定义的充分把握,是学生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感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基础。
-
-
李海峰
-
-
摘要:
数学是一门偏重于理解的学科,要推动学生的数学理解,问题是关键,只有在合适的问题引领下,学生才能展开有效的数学探究;只有在问题驱动下学生才能深入地探析数学规律,建构立体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这个角度来看,"三疑三习"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一、何为"三疑三习""三疑"指的是学生借助数学问题来学习的过程,与数学问题的处理密切相关。设疑主要指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或者选择适切的问题背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