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2篇,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2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9033篇;相关期刊618种,包括职业教育研究、田径、辽宁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四届“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 第二十六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大会 等;动作技能的相关文献由1722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洪波、刘诗教、孙喜和1等。

动作技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2 占比:7.26%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9033 占比:92.60%

总计:20553篇

动作技能—发文趋势图

动作技能

-研究学者

  • 赵洪波
  • 刘诗教
  • 孙喜和1
  • 宋玉晨
  • 张志
  • 张磊
  • 李鸿江
  • 王琳
  • 许永红
  • 陈昌福2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晓阳; 黄兆媛
    • 摘要: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认为身体是认知的逻辑起点。即运动认知是由身体的物理属性决定的,身体是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基础。身体意象和身体图式是架构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要素,两者在具身认知的行为层面中共同发挥作用且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身体意象、身体图式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揭示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身体意象和身体图式是通过身体练习而发挥作用的,学习者只有反复实践才能形成准确、熟练的动作技能
    • 刘顺凯; 范振艳; 刘铭栋
    • 摘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来发展学生体能和身心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一门必修课程。而学生的体能、素质如果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必须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作保障。新修订的2017版《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教学建议。在“发展跳跃能力练习与游戏”课堂学习中,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动作技能发展规律。
    • 陈碧霄
    • 摘要: 幼儿运动是感知、体验和运动的统一,是心理过程和身体运动过程的统一。因此,在幼儿园开展运动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而且是以幼儿的兴趣为中心,实现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此,从2013年开始,笔者携同温州市鹿城区的幼儿园开展了迭代区域研修,形成“运动工坊”晨间运动创新模式。在研修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们基于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精心创设开放的运动环境,动态投放适宜的运动材料和器械,让幼儿在网状式分块布局的“运动工坊”中混龄合作,充分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与美好、冒险与挑战。
    • 王兰
    • 摘要: 爬是人类获得的第一个位移动作,是一种有趣且能促进幼儿身体全面发展的动作技能,除了能锻炼全身大肌肉的力量和四肢活动的协调性、灵活性外,还有助于视听觉、空间方位感、平衡感的发育,能整体提高幼儿的肢体动作和运动能力。2~3岁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虽然爬这一基础动作已经习得,但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和控制力等方面还尚待发育,需要教师和家长创造大量爬的练习机会。
    • 宋仁静
    • 摘要: “会自己系鞋带”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对5~6岁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合理期望,也是儿童独立生活的基本技能。在我的观察看来,很多家长或“怕麻烦”,或不相信儿童,极少给孩子穿系鞋带的鞋子,这不仅剥夺了让幼儿感受自我能力的机会,导致幼儿对成人过分依赖,也造成了幼儿自理动作技能发展滞后——这种滞后不是发育迟缓,而是缺乏练习所致。
    • 陈为玮; 朱小烽; 张虹雷
    • 摘要: 神经发育障碍普遍存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中,尤其是运动障碍。运动障碍可能导致社交沟通异常,也是ASD非典型发展的第一个标志。ASD运动功能的测量有助于鉴别ASD的特殊运动损伤、可能的潜在神经机制以及运动功能与其他领域的关系。通过梳理ASD动作功能的测评方法、神经诊断措施以及运动干预已有研究,可为ASD早期诊断、临床分层以及干预运动处方的开发与制订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指明多学科、多途径、全方位的交叉综合研究是当今特殊儿童动作技能测评与发展研究的未来趋势,这对实现儿童运动发育异常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有积极意义。
    • 陈卿雲; 王丹英
    • 摘要: 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接触大自然、感受生活、体验游戏的重要组织形式。为了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需要,我园在户外的一处高地为幼儿开辟了一块自主游戏区域“隧道山坡”。“隧道山坡”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草坪覆盖面积70平方米,坡顶离地面约2米,平均坡度45度,坡度适中,安全系数高,材料取放便捷,因此深受幼儿的喜爱,成为幼儿玩耍嬉戏的乐园。在“隧道山坡”自主游戏中,师幼通过“创场景--探内容--破形式--享发展”四步骤(见下图),经历了游戏活动转型升级,赋予了游戏新的生命力,引发了全园幼儿积极参与。如此,不仅发展了各年龄段幼儿的动作技能,还促进了幼儿多领域均衡发展,充分体现了“隧道山坡”游戏区域的内涵和价值。
    • 王珽珽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测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3~6岁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三者的表现水平进行统计与分析。探究动作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发展和体力活动促进的优选中介机制,以及优选机制对实践的启示。研究结果:1)3~6岁儿童的体力活动水平、身体素质水平和动作技能水平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其中,体力活动水平性别差异性发展的“分水岭”是4岁,位移技能和操控技能性别差异性发展的“分水岭”分别是6岁和5岁,而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等性别差异性发展的“分水岭”在3~4岁。2)学龄前儿童动作技能水平、身体素质水平和体力活动水平三者之间存在6种中介作用机制;其中,学龄前儿童动作技能提升的优选机制是“以身体素质水平为中介变量的体力活动水平对动作技能水平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模型”;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优选机制是“以动作技能水平为中介变量的体力活动水平对身体素质水平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模型”;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促进的优选机制是“以动作技能水平为中介变量的身体素质水平对体力活动水平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模型”。研究结论:体力活动、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三者作用机制的明确,对从事幼儿体育研究的工作人员、幼儿园教师或体育幼师等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参照本研究所得的3种优选中介作用机制,来促进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水平、提高身体素质和提升动作技能等。
    • 赖春玲
    • 摘要: 为了促进青少年健康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中考成绩。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教学体会,用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法,从科学锻炼的角度,对“青少年身体发育高峰期是发展体能,增进健康,提高中考体育成绩的关键”这一论点,进行了探讨论述。首先,阐明了身体发育第二高峰期的年龄段及其所对应的年级段;说明了这个阶段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然后,以体育锻炼对运动、呼吸、神经等系统的良好作用为依据,论证了第二高峰期是发展体能,提高成绩的黄金时期。又以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体能快速发展的阶段性,和学校的实际事实及经验为论据,说明了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好时机的时段,即:男生是在小学到初二时期,女生是在小学到初一时期。得出了“要提高中招体育成绩,小学是基础,初一、初二是关键,初三再练很困难。那种初一‘松’,初二‘闲’,到了初三突击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不仅提高不了成绩,还会损害健康,影响生长发育”的论断。最后,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科学训练原则和要求。一是要坚持科学锻炼的原则。二是要根据生理功能的特点科学锻炼。三是要遵循科学规律,指导锻炼。
    • 陈碧霄
    •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当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开展运动游戏时不再是单纯地促进幼儿动作技能发展,而是需要提供幼儿感兴趣的运动和游戏空间,通过快乐的运动经历和体验,唤起幼儿的运动热情,让幼儿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各个部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稳定的人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