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他霉素

纳他霉素

纳他霉素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588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4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26847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中国抗生素杂志、肉类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首届中日传统食品创新论坛暨第八届中日酿造/食品/营养/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四川省营养学会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全国第二十次银杏学术研讨会等;纳他霉素的相关文献由135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成、卢彩鸽、王敏等。

纳他霉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4 占比:1.37%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26847 占比:98.51%

总计:27254篇

纳他霉素—发文趋势图

纳他霉素

-研究学者

  • 刘伟成
  • 卢彩鸽
  • 王敏
  • 刘霆
  • 杜连祥
  • 骆健美
  • 李江阔
  • 魏宝东
  • 张鹏
  • 李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焦文成; 周忠雨; 陈磊; 毕秀芳; 刘蕾
    • 摘要: 本文对脆红李、青脆李和茵红李三种李子的腐败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了ε-聚赖氨酸、纳他霉素、脱氢乙酸钠对分离得到的李子腐败真菌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共分离出西方毕赤酵母(Pichia occidentalis)、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特立科拉毕赤酵母(Pichia terricola)、假丝酵母(Candida sp.)、赤霞珠葡萄表皮酵母(Saturnispora diversa)、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 crataegens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7种腐败真菌。随着抑菌剂浓度的升高,抑菌效果均逐渐增强。其中,复膜孢酵母对纳他霉素的耐受程度最高,纳他霉素对复膜孢酵母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4 mg/mL;西方毕赤酵母对ε-聚赖氨酸与脱氢乙酸钠的耐受程度均大于其它腐败真菌,二者的对应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6、0.10 g/mL。在今后对李子进行化学保藏、复合涂膜保鲜等研究时,可依据抑菌剂和李子的种类选择对抑菌剂耐受度最高的腐败菌作为指示菌。本文为今后李子进行化学保藏、复合涂膜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杜莉芳; 曾晴; 徐晶; 张思怡; 俞国相; 郭天荣; 莫亿伟
    • 摘要: 【目的】鉴定引起哈密瓜(Cucumis melo L.)果蒂处的果肉腐烂病原菌种类,以及对不同宿主的致病性检测,探讨光照、温度、pH值、碳源、氮源及不同药剂处理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哈密瓜镰刀果腐病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的哈密瓜果实中分离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转录延伸因子EF-1α和组蛋白Histone3序列的分子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测定不同的培养温度、pH、碳源、氮源、光照及需氧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用NaHCO;、硼酸、施保功、苯甲·嘧菌酯和纳他霉素处理,观察各种药剂的抑菌效果。再用罗丹明123、健那绿B、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Mito Tracker;Red CMXRos)及溴化丙啶(PI)染色,了解不同药剂处理对病原菌细胞膜透性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用安全性较高的纳他霉素对哈密瓜进行室内防效实验,了解纳他霉素对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病原菌为哈密瓜果腐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编号ZJHM-01),孢子形态呈镰刀状,长度为25.4~35.5μm,宽度为3.3~5.4μm;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宿主具广谱性,光照能促进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C,最适p H为7~9,最适碳源为淀粉、山梨醇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膏。1.0%NaHCO;、1.2%硼酸、0.025%施保功、0.016%苯甲·嘧菌酯和40 mg·L^(-1)纳他霉素均能完全抑制病原菌生长。罗丹明123染色结果发现,1.0%NaHCO;、1.2%硼酸和30 mg·L^(-1)纳他霉素处理使菌丝的细胞膜透性增加;健那绿B和Mito Tracker;Red CMXRos染色发现,药剂处理降低了菌丝的线粒体活性;PI染色结果表明,病原菌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线粒体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受损。纳他霉素室内防效表明,纳他霉素处理的果实发生病害时间明显延后且症状减轻,说明纳他霉素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结论】果实采收期,生产上用施保功和苯甲·嘧菌酯防治哈密瓜镰刀菌果腐病。果实采收后,用1.0%NaHCO;、1.2%硼酸和40 mg·L^(-1)纳他霉素浸泡果实处理以降低哈密瓜镰刀菌果腐病的发生率。从食品安全性考虑,纳他霉素应该作为哈密瓜采后镰刀菌果腐病防治的首选药剂。研究结果为哈密瓜镰刀菌果腐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
    • 程同杰; 孙颖颖; 韩秀; 朱文轩
    • 摘要: 纳他霉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光照会明显影响纳他霉素活性、加速其降解。类菌孢素氨基酸(MAAs)是大型海藻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水溶性化合物,具有抗紫外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将红毛苔和石花菜MAAs提取物,分别加入纳他霉素溶液中,分析MAAs提取物对纳他霉素光降解的影响。在光照试验第10d,对照组纳他霉素含量为原含量的10.20%,添加红毛苔和石花菜MAAs提取物光照组中纳他霉素含量分别为原含量的85.10%和82.81%。MAAs对纳他霉素的光降解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了MAAs提取物浓度与其对纳他霉素光降解抑制作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MAAs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它们对纳他霉素光降解的抑制作用增强。这是第一次报道红毛苔和石花菜MAAs提取物对纳他霉素光降解的抑制作用。
    • 刘娟; 杨俊; 孙露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伏立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联合纳他霉素点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对患眼泪液(1,3)-β-D-葡聚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1例FK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1例,31眼)、B组(26例,36眼)及C组(24例,34眼),A组使用50 g·L^(-1)纳他霉素滴眼液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0.25 g·L^(-1)伏立康唑进行角膜基质内注射,C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0.5 g·L^(-1)伏立康唑进行角膜基质内注射。比较治疗7 d后3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 d、7 d时3组患者泪液中真菌指标(1,3)-β-D-葡聚糖水平。比较3组患者治疗7 d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治疗7 d时,总有效率B组(94.45%)、C组(97.06%)高于A组(7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时3组患者(1,3)-β-D-葡聚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B、C组(4.96±0.28)、(4.57±0.26)ng·L^(-1),低于A组(5.32±0.31)ng·L^(-1),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B组(5.56%)、C组(8.82%)高于A组(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略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立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联合纳他霉素点眼治疗FK效果良好,可提高总有效率。
    • 李娜
    • 摘要: 目的探究纳他霉素联合不同剂量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99例99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A组(33眼)、B组(33眼)、C组(33眼)三组,A组给予患者5 g/L氟康唑和50 g/L的纳他霉素滴眼液点眼;B组和C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分别给予0.25 g/L和0.50 g/L的伏立康唑进行角膜基质内注射。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病原学检测,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及随访3个月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治愈率为51.52%,明显低B组的78.79%和C组的90.91%(P0.05),但C组对重度角膜炎患者治愈率为80.00%,明显高于B组的20.00%(P<0.05);治疗后三组视力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B组和C组治疗后视力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P<0.05);C组有1眼于第四次注射后出现眼部异物感、畏光等症状,所有患者治疗后3个月随访,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治愈者无复发。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为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轻度、中度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可选择剂量0.25 g/L伏立康唑进行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重度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可选择剂量0.5 g/L伏立康唑进行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
    • 陈秀英
    • 摘要: 目的:验证广州市增城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实验室是否有能力开展《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B/T 21915—2008)的项目。方法:本文使用自动进样器进样,液相色谱仪的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用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外标法定量,对方法检出限、线性范围、基质效应、精密度和正确度进行验证。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基质效应、精密度和正确度均满足标准方法要求。结论:本实验室具备开展食品中纳他霉素测定的能力。
    • 罗冬兰; 曹森; 马超; 吉宁; 王瑞; 巴良杰
    • 摘要: 为探究不同生物保鲜纸对采后百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百香果为研究材料,用不同处理的保鲜纸(800 mg/L纳他霉素、800 mg/Lε-聚赖氨酸)放入装有百香果的保鲜袋中,在(20±0.5)°C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保鲜纸处理对采后百香果贮藏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和ε-聚赖氨酸保鲜纸均能够抑制失重率、皱缩指数、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能有效维持果实的好果率、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含量、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且显著增强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SOD)活性,有效抑制果实霉菌及酵母菌的生长,较好地保持了百香果的贮藏品质。其中,在贮藏期20 d时,对照组、纳他霉素和ε-聚赖氨酸的百香果好果率分别为83%、90%、86%,纳他霉素的保鲜纸处理比ε-聚赖氨酸的保鲜纸效果更好,因此,800 mg/L纳他霉素保鲜纸更适宜百香果采后保鲜,能有效地保持百香果采后贮藏品质,并延长贮藏期。
    • 张慧琼; 郑陆红; 黄柳霞; 陈丽香
    • 摘要: 为了简便快速地测定糕点中的富马酸二甲酯和纳他霉素,本文建立了一种以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糕点中的富马酸二甲酯和纳他霉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75%甲醇超声提取后,采用Agilent TC-C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分离,以甲醇∶水为70∶30(V/V)为流动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并用峰面积外标法来定量。方法采用了加标的方式来进行验证,分别对同一富马酸二甲酯和纳他霉素的加标样品进行了6次精密度试验。结果显示,富马酸二甲酯的回收率在97%~104%,相对标准偏差为0.71%~0.94%,检出限为0.004 μg·mL,定量限为0.01 μg·mL^(-1);纳他霉素的回收率在95.1%~99.3%,相对标准偏差为0.20%~0.86%,检出限为0.004 μg·mL^(-1),定量限为0.01 μg·mL^(-1)。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操作特点为简便、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糕点中富马酸二甲酯和纳他霉素含量的测定。
    • 王鑫宇; 许倍铭; 刘陈梦; 吴康; 孙瑞杰; 贾士儒; 谭之磊
    • 摘要: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对纳他霉素生产菌株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TUST01进行诱变处理,结合低pH值平板筛选及24孔深孔板高通量筛选获得耐低pH值菌株S.gilvosporeus Y-10。耐酸菌株Y-10在pH4.0平板上生长良好且在pH4.4和pH7.4摇瓶发酵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和生物量较出发菌株都有明显提高。在不控制pH值和控制pH6.3的5 L发酵罐条件下,Y-10生物量较出发菌更高,但纳他霉素产量偏低。高生物量表明Y-10具有较好的耐酸性,而纳他霉素产量低可能是由于在5 L发酵罐发酵过程中菌体异常上浮导致菌体没有充分利用碳源和氮源。对Y-10的耐酸机制进行研究,通过比较Y-10与出发菌的胞内三磷酸腺苷水平发现,Y-10较出发菌株有更高的胞内三磷酸腺苷水平,以保证其在酸性条件下的正常生长。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发现Y-10细胞膜脂肪酸的不饱和度更低,可能影响了其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
    • 牛超杰; 汪慧; 常超
    • 摘要: 利用脱脂奶粉、纳他霉素和Na-CMC的pH驱动制备纳他霉素纳米乳液,制备高包封率且稳定性好的纳米乳液,同时通过AFM对纳米乳液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考察了纳米乳液的贮藏稳定性,借助FTIR、XRD衍射分析对纳他霉素纳米乳液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发现,纳他霉素纳米乳液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脱脂奶粉浓度为10 mg/mL、纳他霉素浓度为12 mg/mL和Na-CMC浓度为4 mg/mL,三者体积比为1∶1∶1。在此条件下,纳米粒粒径约为238.46 nm,Zeta电位约为-42.8 mV,包封率约为92.14%,在4°C下贮藏30 d性能保持稳定。AFM结果显示纳米乳液的分散性相对良好,FTIR结果显示纳他霉素纳米乳液没有出现新的特征峰,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作用都有所减弱。XRD衍射分析表明纳米乳液中被包埋的纳他霉素晶型改变。本研究结果可为拓展纳他霉素的实际应用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