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33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6篇、会议论文489篇、专利文献111222篇;相关期刊636种,包括食品安全导刊、药物分析杂志、农药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24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2016第六届中国兽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6学术年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2016年联合学术大会)、2014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等;液相色谱法的相关文献由639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秋叶、郭夏、王宇杰等。
液相色谱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1222篇
占比:98.45%
总计:112977篇
液相色谱法
-研究学者
- 刘秋叶
- 郭夏
- 王宇杰
- 方灿良
- 宋雪梅
- 陈东
- 张道林
- 罗祖良
- 万树青
- 李翠枝
- 赵贞
- 陈泽鹏
- 马苏峰
- 付晓泰
- 张梅
- 贾少华
- 赵路路
- 黄海燕
- 冯明声
- 刘静
- 姚晓敏
- 彭学东
- 曹于平
- 范婧
- 赵金召
- 赵静
- 辛若竹
- 邵建波
- 郭学阳
- 颜波
- 万益群
- 万鹏
- 耿信笃
- 郭祥荣
- 陈燕
- 韦建玉
- 顾云
- 丁梅
- 任一平
- 倪文龙
- 倪桃
- 再帕尔·阿不力孜
- 冒宜兰
- 刘万卉
- 刘云华
- 刘欣
- 刘玉红
- 刘闯
- 刘霞
- 吴筠
-
-
李鹏;
李峰;
马宏伟;
蒋梅峰
-
-
摘要:
根据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要求,对GB/T 22325—2008《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相关的技术要求及参数进行验证,验证内容包括标准曲线线性、方法测定低限、精密度、准确度和加标回收率等。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良好、易操作,结果准确,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能够满足实验室检测需求。
-
-
朱波;
赖璟琦;
叶小莉;
倪一平;
冯奋栋
-
-
摘要:
本文针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常规项目糖精钠出现的假阳性样本,采用多重手段识别并分离干扰物质,以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样本进行确证实验。试验表明,液相色谱法测定糖精钠仅利用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容易出现假阳性结论,需要采用保留时间结合全波长扫描光谱图初步判断其是否存在干扰物质,并改变流动相组成,使糖精钠与干扰物质分离,得到准确的定量结果。
-
-
郁蕉竹;
张宏宏;
周长民;
崔明雪;
张天实
-
-
摘要:
针对在瓜子中糖精钠的液相色谱法测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糖精钠假阳性问题,通过调整流动相比例,使样品中糖精钠谱峰和干扰谱峰分离,从而对样品中糖精钠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测试结果表明,采用GB5009.28—2016第一法,V(乙酸铵)∶V(甲醇)=95∶5时,瓜子样品的谱图中出现糖精钠干扰峰;调整流动相比例为V(乙酸铵)∶V(甲醇)=89∶11后,糖精钠谱峰与干扰峰分离完全。对样品进行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糖精钠的回收率分别为99%,102.3%和102.2%,RSD分别为3.1%,2.3%和2.5%,能够满足检验要求。
-
-
杨林;
于奎峰;
王丽娟
-
-
摘要:
现阶段,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中常用的物质,在现代食品加工处理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针对液相色谱法在食品防腐剂检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违规使用或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根据食品添加剂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的影响,总结工作经验,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
李萍
-
-
摘要:
嘌呤类物质是人体DNA的重要组成物质,但摄入过量的嘌呤类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啤酒中含有一定量的嘌呤类物质,对啤酒中嘌呤类物质进行检测,从而降低其含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介绍了目前工业领域内用于测定啤酒中嘌呤类物质的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
-
黄小清;
王宇;
刘佳;
谭锦萍;
林泽珊;
王成龙;
黄松;
赵金利
-
-
摘要:
评定柱后衍生–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克百威残留量的不确定度。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JJF 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有关规定,对该方法建立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计算的数学模型,对测定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和评估。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包括标准溶液稀释过程、样品的称量、样品溶液的稀释定容、重复性测量,分别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并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当蔬菜中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残留量为0.020 mg/kg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013、0.0016 mg/kg(k=2),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残留量分别表示为(0.020±0.0013)、(0.020±0.0016)mg/kg(k=2)。该方法确定了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标准溶液的稀释过程,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提供了技术依据。
-
-
兰丽;
张彩霞;
高万东;
余志宝;
徐红;
唐振鑫;
范敏;
杨明阳;
田加美;
张雪娇;
张晶;
贺晓鸣;
郭素芳
-
-
摘要:
建立一种超高温(ultra high temperature,UHT)灭菌乳中α-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α-乳白蛋白及β-乳球蛋白含量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含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胍、柠檬酸钠、二硫苏糖醇等的缓冲液及试剂使蛋白溶解变性,运用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各蛋白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5以上,加标回收率为95.2%~105.0%,检出限为0.01~0.02 g/100 mL,相对标准偏差为0.78%~2.70%。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特点,适用于UHT灭菌乳中α-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α-乳白蛋白及β-乳球蛋白的定量分析。
-
-
侯美倩
-
-
摘要:
国标分析方法 GB 5085.3附录Ⅰ《固体废物有机磷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用于分析固体废物中有机磷化合物,并不适用于丙烯酸。固体废物中丙烯酸含量检测因基质复杂等原因不适合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及离子色谱法。开发了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用试验用水超声提取,静置或离心,上清液经微孔滤膜过滤,经液相色谱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此方法分析固体废物中丙烯酸的方法检出限可低至0.045m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9%(n=7),加标回收率在97.2%~101%之间,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1.000 0。方法满足检测要求。
-
-
辛若竹;
石金娥;
丁梅;
王莹;
王庆峰;
吕航
-
-
摘要: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法测定生湿面制品中的聚赖氨酸盐酸盐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0.02mol/L焦磷酸钠溶液(pH2.5)-乙腈溶液(95+5)超声提取后,以CAPCELL PAK C18 MG S-5色谱柱(4.6mm×250mm)分离,0.02mol/L焦磷酸钠溶液(pH2.5)-乙腈溶液(85+15)为流动相洗脱,DAD检测器195nm波长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在0.01~0.2m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1,加标回收率93.8%~103.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7%~4.0%的范围内,方法最低检出限0.015g/kg,定量限0.05g/kg。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重现性,可用于冷面、米线中聚赖氨酸盐酸盐含量的测定,为相关产品中聚赖氨酸盐酸盐含量的监测提供了检测方法。
-
-
马长海;
于明明;
闫吉昌;
辛若竹
-
-
摘要:
建立液相色谱-光谱图法定性确证食品中的苯甲酸、山梨酸。样品经提取后,以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分离,2 mmol/L甲酸与20 mmol/L乙酸铵混合溶液-甲醇(体积比为95∶5)为流动相洗脱,于230 nm波长检测,同时利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全光谱扫描功能(190~400 nm,步进值2.0 nm)分别采集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光谱图。以保留时间定性,通过比较标准溶液中苯甲酸、山梨酸的光谱图与样品溶液中可疑色谱峰光谱图的重合性,进一步定性确证样品中可疑色谱峰是否属于苯甲酸、山梨酸。该方法采用保留时间和光谱图信息两方面进行综合定性分析,可有效避免检测工作中因定性失误而出现假阳性样品。
-
-
SHANG Shi-Bo;
尚士博;
AN Kang;
安康;
HE Yang;
何漾;
LIU Xiao-Ze;
刘孝泽;
YIN Long-Long;
尹龙龙;
ZHANG Yi;
张毅
- 《第四届食品质量与安全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具有调节血糖功能袋泡茶中4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格列本脲、格列美脲)的含量的分析方法. 方法:采集7种调节血糖功能袋泡茶类保健食品,经甲醇提取,过0.22μm滤膜上机.采用Shim-Pack VP-ODS色谱柱(4.6mm×250mm,4.6μm);以甲醇(A),0.02mol/L磷酸二氢铵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25°C,外标法定量. 结果: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检出限分别为0.033、0.040、0.041、0.037mg/L,加标回收率为93.74%~104.31%,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4.99%.7件样品中有1件检测出含格列吡嗪,其余降低血糖作用化学药物成分未检出. 结论:市面上存在添加化学药物成分的调节血糖功能袋泡茶类保健食品,应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管.
-
-
XU Yue-Cheng;
徐跃成;
LIU Gang;
刘刚;
AI Tao-Bo;
艾涛波;
WANG Jian;
王健;
CHENG Gui-Hong;
成桂红;
ZHONG Hong-Xia;
钟红霞;
CHEN Yu;
陈雨
- 《第四届食品质量与安全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benzoyl peroxide,BPO)和苯甲酸(benzoyl acid,BA)的方法并进行过氧化苯甲酰稳定性考察. 方法:直接提取样品中过氧化苯甲酰和苯甲酸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同时测定,考察在不同基质类型、浓度水平、不同阶段中过氧化苯甲酰在样品储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稳定性. 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10%,在工作液浓度范围0.05(苯甲酸为0.10μg/mL)~100.00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空白基质加标量1mg/kg时苯甲酸、过氧化苯甲酰回收率分别为91.2%、100.4%,其他加标量苯甲酸回收率范围99.1%~109.9%;在阴性基质加标水平分别为20、10、5mg/kg时,30d后BPO直接测定含量的总体降低比率分别为33.4%、16.3%、8.1%,呈不断降低趋势. 结论:新方法可更准确地掌握过氧化苯甲酰在样品和前处理与检测过程的转化情况,可得到更可靠的评判数据,避免现有检测方法定性和定量不确切的缺陷.
-
-
DOU Ming-Li;
窦明理;
王明;
WANG Ming;
HE Nan;
何楠;
TAO Tao;
陶滔;
HE Heng-Wei;
何恒纬;
AI Xiao-Li;
艾晓莉;
CHEN Ze-Ping;
陈泽平;
辛颖;
XIN Ying;
DU Gang;
杜钢
- 《第四届食品质量与安全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食品中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等添加剂含量时的各种影响因素. 方法:从流动相比例、流动相pH、样品基质、流动相乙酸铵浓度、柱温、标准曲线溶液储存时间等方面判断各因素对色谱分析结果的影响. 结果:随流动相中乙酸铵浓度降低,柱温升高,4种物质的保留时间缩短,其中乙酸铵的浓度对糖精钠的影响最大.流动相pH对安赛蜜和糖精钠保留时间无影响,而苯甲酸和山梨酸随流动相pH升高保留时间缩短,其对山梨酸影响最大.样品pH对保留时间有影响,但并不影响分析结果.乙醇含量对保留时间无影响,标准曲线溶液4°C冰箱密封保存,一周内各浓度峰面积变化不显著(P>0.05). 结论: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分析会受各种色谱条件影响,标准曲线溶液4°C冰箱密封保存一周内有效.
-
-
乔凤霞;
苑亚楠;
陈欢欢;
闫宏远
- 《第九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β-雌二醇(E2)是天然的雌激素,是维持雌性特征的重要雌激素,其滥用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目前E2测定有免疫化学法和色谱法等,免疫化学法因为天然抗体的不稳定而使其应用受限,GC-MS法的样品衍生过程较为复杂,LC-MS法所用的仪器昂贵,而液相色谱-荧光法因简捷易用成为使用范围广的检测方法.本文通过物理作用使碳纳米管均匀支撑起石墨烯片层,得到三维结构的石墨烯/碳纳米管(G/MWCNTs)复合碳材料,该材料能缓解石墨烯聚集结块现象,提高材料传质速率,将优化后的材料及PT SPE过程用于处理牛奶样品,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雌二醇。
-
-
-
ZHAO Xu-Dong;
赵旭东;
QIAN Xun;
钱训;
ZHENG Zhen-Shan;
郑振山;
CHEN Yong-Da;
陈勇达
- 《第二届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青年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建立用于豇豆及土壤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残留量检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 方法:采用水和乙腈提取匀浆后豇豆和土壤样品,经N-丙基乙二胺和无水硫酸镁净化,使用甲醇(A)和0.05%甲酸水(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ESI+)采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对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扫描,结合目标物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经过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实验,建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74%~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0.9%~9.2%(n=5).吡唑萘菌胺顺式异构体(SYN534969)、吡唑萘菌胺反式异构体(SYN534968)、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一(SYN545364)、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二(SYN545449)和嘧菌酯的仪器检出限分别为0.1、0.1、0.1、0.8和0.03mg/kg,加标回收实验得出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二(SYN545449)在豇豆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5mg/kg,吡唑萘菌胺顺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一(SYN545364)及嘧菌酯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mg/kg. 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豇豆及土壤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残留量检测.
-
-
ZHAO Xu-Dong;
赵旭东;
QIAN Xun;
钱训;
ZHENG Zhen-Shan;
郑振山;
CHEN Yong-Da;
陈勇达
- 《第二届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青年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建立用于豇豆及土壤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残留量检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 方法:采用水和乙腈提取匀浆后豇豆和土壤样品,经N-丙基乙二胺和无水硫酸镁净化,使用甲醇(A)和0.05%甲酸水(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ESI+)采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对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扫描,结合目标物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经过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实验,建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74%~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0.9%~9.2%(n=5).吡唑萘菌胺顺式异构体(SYN534969)、吡唑萘菌胺反式异构体(SYN534968)、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一(SYN545364)、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二(SYN545449)和嘧菌酯的仪器检出限分别为0.1、0.1、0.1、0.8和0.03mg/kg,加标回收实验得出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二(SYN545449)在豇豆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5mg/kg,吡唑萘菌胺顺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一(SYN545364)及嘧菌酯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mg/kg. 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豇豆及土壤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残留量检测.
-
-
ZHAO Xu-Dong;
赵旭东;
QIAN Xun;
钱训;
ZHENG Zhen-Shan;
郑振山;
CHEN Yong-Da;
陈勇达
- 《第二届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青年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建立用于豇豆及土壤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残留量检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 方法:采用水和乙腈提取匀浆后豇豆和土壤样品,经N-丙基乙二胺和无水硫酸镁净化,使用甲醇(A)和0.05%甲酸水(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ESI+)采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对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扫描,结合目标物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经过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实验,建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74%~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0.9%~9.2%(n=5).吡唑萘菌胺顺式异构体(SYN534969)、吡唑萘菌胺反式异构体(SYN534968)、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一(SYN545364)、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二(SYN545449)和嘧菌酯的仪器检出限分别为0.1、0.1、0.1、0.8和0.03mg/kg,加标回收实验得出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二(SYN545449)在豇豆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5mg/kg,吡唑萘菌胺顺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一(SYN545364)及嘧菌酯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mg/kg. 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豇豆及土壤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残留量检测.
-
-
ZHAO Xu-Dong;
赵旭东;
QIAN Xun;
钱训;
ZHENG Zhen-Shan;
郑振山;
CHEN Yong-Da;
陈勇达
- 《第二届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青年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建立用于豇豆及土壤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残留量检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 方法:采用水和乙腈提取匀浆后豇豆和土壤样品,经N-丙基乙二胺和无水硫酸镁净化,使用甲醇(A)和0.05%甲酸水(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ESI+)采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对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扫描,结合目标物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经过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实验,建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74%~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0.9%~9.2%(n=5).吡唑萘菌胺顺式异构体(SYN534969)、吡唑萘菌胺反式异构体(SYN534968)、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一(SYN545364)、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二(SYN545449)和嘧菌酯的仪器检出限分别为0.1、0.1、0.1、0.8和0.03mg/kg,加标回收实验得出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二(SYN545449)在豇豆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5mg/kg,吡唑萘菌胺顺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一(SYN545364)及嘧菌酯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mg/kg. 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豇豆及土壤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残留量检测.
-
-
ZHAO Xu-Dong;
赵旭东;
QIAN Xun;
钱训;
ZHENG Zhen-Shan;
郑振山;
CHEN Yong-Da;
陈勇达
- 《第二届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青年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建立用于豇豆及土壤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残留量检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 方法:采用水和乙腈提取匀浆后豇豆和土壤样品,经N-丙基乙二胺和无水硫酸镁净化,使用甲醇(A)和0.05%甲酸水(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ESI+)采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对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扫描,结合目标物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经过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实验,建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74%~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0.9%~9.2%(n=5).吡唑萘菌胺顺式异构体(SYN534969)、吡唑萘菌胺反式异构体(SYN534968)、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一(SYN545364)、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二(SYN545449)和嘧菌酯的仪器检出限分别为0.1、0.1、0.1、0.8和0.03mg/kg,加标回收实验得出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二(SYN545449)在豇豆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5mg/kg,吡唑萘菌胺顺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吡唑萘菌胺代谢物一(SYN545364)及嘧菌酯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mg/kg. 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豇豆及土壤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和嘧菌酯残留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