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63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3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358241篇;相关期刊316种,包括监督与选择、中国消费者、应用预防医学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首届中日传统食品创新论坛暨第八届中日酿造/食品/营养/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四川省营养学会学术年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作服务研讨会等;微生物指标的相关文献由118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丽、马俪珍、史记等。

微生物指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3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8241 占比:99.83%

总计:358857篇

微生物指标—发文趋势图

微生物指标

-研究学者

  • 王丽
  • 马俪珍
  • 史记
  • 沙尚之
  • 陆东林
  • 黄艾祥
  • 吕敏
  • 李宏
  • 郭云峰
  • 马晓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柏海兰; 刘玉娥
    • 摘要: 目的了解阜宁地区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状况,为今后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提供依据。方法2017—2021年,随机抽取阜宁地区美容美发店、酒店宾馆、浴室足浴会所等394家休闲娱乐场所,采集用品用具3260份样本,按相关国标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2017—2021年,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84.75%,各年分别为65.47%、79.75%、79.64%、100.00%、9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79,P<0.01)。各类场所中美容美发店合格率最高(93.91%),酒店宾馆、足浴会所分别为82.64%、81.40%;各类用品用具中足浴会所的修脚工具合格率最高(96.55%),其他依次为美容美发工具(95.26%)、毛巾(93.20%)、酒店宾馆杯具(88.64%)、足浴会所布草(82.23%)、酒店宾馆布草(82.07%)、足浴会所杯具(72.53%);不同指标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格率最高(99.76%),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分别为95.29%、83.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52、60.25、424.61,P值均<0.05)。结论阜宁县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状况堪忧,尤其是布草和杯具类,应加大监管干预力度。
    • 蓝翔; 左光应
    • 摘要: 随着国家全面小康的普及、美丽乡村的建设和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农村饮水安全成为其实现的根本基础。为了解全国农饮水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本文通过收集20多个省份的资料进行整理,利用大数据及对比分析,总结出中国农饮水发展现状,其中,微生物指标等问题最为突出,从水源地和水处理两个方面探讨了切实可行、有效的安全保障技术。同时,基于国情,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未来展望,为以后农饮水安全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刘燕珺; 王琼; 沈易霖; 隆旭红; 卓玉凤; 胡永清; 徐虎
    • 摘要: 为了探索巴氏杀菌乳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牛乳中热敏感指标、乳蛋白含量和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调整巴氏杀菌乳的杀菌温度和时间,并同步对各时间节点的巴氏杀菌乳进行乳果糖、糠氨酸、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检测,分析比较,找到热敏感指标乳果糖、糠氨酸和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且乳蛋白含量高的最适温度和时间。结果:78°C/15 s为最优巴氏杀菌乳的杀菌温度和时间。结论:用78°C/15 s热处理工艺加工的巴氏杀菌乳,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含量高于预设的其他热处理工艺的巴氏杀菌乳,菌落总数最低,大肠菌群未检出,糠氨酸、乳果糖均符合国家标准。
    • 张泽清
    • 摘要: 为了解农村饮水水质情况,对同一时期送检的75例农村饮水和85例市政管网水的感官性状(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和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农村饮水合格率为42.67%,与市政管网水100.00%的合格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项指标合格率比较方面,农村饮水的色、浊度、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5项指标的合格率与市政管网水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数比较方面,农村饮水的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3项指标的平均数与市政管网水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3个不合格农村饮水样品中,仅菌落总数1项指标不合格的有40个,占比为93.02%,是引起农村饮水不合格的首要原因。
    • 牛萌萌; 姬俊; 王立云; 王尊文
    • 摘要: 目的:评价2020年青岛市生产的医用口罩的过滤效率和微生物指标。方法:对37批次三种类型的医用口罩分别按照现行标准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行检测。结果:所检批次口罩中,有两批次的微生物指标不符合规定,所有批次的过滤效率均符合规定。结论:2020年青岛市生产的37批次三类医用口罩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为95%,过滤效率合格率为100%。
    • 孙明波; 董健; 陶烨; 陈文博; 蔡盼盼; 刘浩; 付新; 杜春淼; 余洋
    • 摘要: 目的:尝试用薄膜过滤检查法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微生物指标中的菌落计数进行方法学验证,并用建立的新方法与平皿法进行对比。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结果:在对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方法验证的3次独立平行试验中,供试品组的菌回收率均在50%~200%,故可根据此方法进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菌落总数的测定。通过对32批产品进行微生物指标考察,分别采用薄膜过滤法和平皿法对其菌落计数进行比较,其合格率均为96.9%,无明显差异,但由于薄膜过滤取样量大,且所用培养基灵敏度更高,故所得菌数精准度较高。结论:通过方法学验证说明建立的微生物指标检查方法适用于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微生物指标检查,保证微生物指标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朱丹; 康帅帅; 王宏霞; 陈旭峰; 许女
    • 摘要: 该研究对山西老陈醋压醅后熟过程中醋醅的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压醅后熟过程中,醋醅中总酸、不挥发性酸、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还原糖、水分和总酯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细菌总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酵母菌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霉菌未检出;有机酸总量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压醅第3天含量达到最高值为(9.30±0.13)g/100 g,乙酸和乳酸为主体有机酸;共检测出8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大部分风味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反,氨基酸含量则呈现上升趋势,与压醅第0天相比,压醅第5、6天氨基酸总量显著上升,最终氨基酸总量提高33.82%,其中,丙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为压醅过程中的主体氨基酸。
    • 牛文秀; 陈援援; 秦建鹏; 杜俊杰; 柳国鹏; 马俪珍
    • 摘要: 为研究常压杀菌方式对红肠在冷藏过程中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变化的影响,将加工好的红肠真空包装后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K)、一次杀菌组和二次杀菌组。将3组红肠置于0~4°C条件下冷藏9周,分别在0、3、5、7、9周取样分析各组的理化指标(pH、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水分迁移变化、亚硝酸盐残留量)和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肠杆菌科菌、假单胞菌、乳酸菌)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各组红肠样品中微生物数量、TBARs值和pH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亚硝酸盐残留量呈降低趋势;与CK组相比,各冷藏时间点的一次杀菌组和二次杀菌组红肠中的细菌总数、肠杆菌科菌、假单胞菌、乳酸菌数量和TBARs值、亚硝酸盐残留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且二次杀菌组显著低于一次杀菌组(P<0.05);从水分迁移的变化来看,二次杀菌的红肠,初始横向驰豫时间T_(22)由CK组的37.649 ms升至41.408 ms,说明不易流动水向右发生了微弱的迁移现象,肌肉蛋白对水分约束力略有下降。由此说明,常压杀菌尤其是经过二次杀菌的红肠,其微生物指标、脂肪氧化程度、亚硝酸盐残留量显著降低,呈现出显著的优势,提高了红肠的食用安全性。
    • 朱素珍; 李光先; 杜柳珊; 张汪聪
    • 摘要: 目的:为了解广州市化妆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状况,对2021年广州市18家化妆品生产企业的139间化妆品生产车间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采样的检测方法,对广州市18家化妆品生产企业的139间化妆品生产车间(包括配制间、灌装间、半成品储存间、清洁容器储存间、包装间)进行空气悬浮粒子、微生物指标、其他相关技术指标静态的现场检测及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动态的现场检测。结果:139间化妆品生产车间空气洁净度达到10万级要求的有132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的有133间,其中悬浮粒子的合格率为94%,浮游菌的合格率为100%,沉降菌的合格率为100%,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的合格率为95%。结论:广州市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车间环境卫生状况较好,但仍需加强生产车间风速、压差、空气中悬浮粒子、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控制。
    • 解双瑜; 毛文颖; 李智; 刘东傲; 孙波
    • 摘要: 文章研究了东北农家酱发酵过程中盐浓度对其品质变化的影响。通过控制东北农家酱的盐浓度(8%、10%、12%),在其发酵过程中(0,15,30,45,60 d)测定其品质变化,包括感官品质(滋味、气味、色泽、体态)、理化与微生物指标(总酸、氨基酸态氮、菌落总数),同时采用电子鼻对产生的风味物质种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盐浓度为10%的样品感官品质评分最高,其各项评分分别为35.90,25.90,17.30,9.00。电子鼻结果表明,东北农家酱在发酵过程中,会生成甲基类、醇类、醛酮类化合物,而盐浓度的增加会抑制烷烃类、醇类与氢化物类化合物的产生。酱中的总酸、氨基酸态氮与菌落总数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盐浓度为10%的样品的理化与微生物指标最为适宜,其各项指标分别为1.06 g/100 g,1.68 g/100 g,8.10 lg CFU/g。由此可知,过高或过低的盐浓度都会降低东北农家酱的品质,结合感官品质评价与理化指标可知当盐浓度为10%比较适合东北农家酱的发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