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0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5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3042篇;相关期刊1150种,包括才智、产业与科技论坛、中国现代教育装备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2015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第四届长三角研究生论坛——“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教育教学新探”论坛、2013设计学跨学科协同创新创业国际研讨会等;实践课程的相关文献由355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洋、徐亮、冯运义等。
实践课程
-研究学者
- 刘洋
- 徐亮
- 冯运义
- 刘玮
- 张凯
- 朱敏
- 李慧
- 李琳
- 杨全胜
- 王丽
- 王晓蔚
- 王海燕
- 邱立峻
- 余必胜
- 刘万才
- 刘丹丹
- 刘新田
- 刘曼
- 刘玉娟
- 吴军
- 吴瑶
- 姜诚
- 宋慧玲
- 张慧姝
- 张晶
- 张玉惠
- 张玲
- 张瑞
- 张迪
- 彭勇
- 徐军
- 曹静
- 曾本友
- 朱芳慧
- 李丹
- 李传昌
- 李国坤
- 李尚生
- 李平
- 李敏
- 李霞
- 李静
- 杨帆
- 杨阳
- 樊丰富
- 王春霞
- 王洪艳
- 王霞
- 王鹏
- 胡小桃
-
-
赵奕宁
-
-
摘要:
构建高校生物制药专业课程的有效教学体系,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出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环节中的积极作用,以此满足当前我国生物制药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的人才需求,真正通过课程打造出牢固掌握专业技能并且具有更强岗位适应能力的全面型专业人才,推动生物制药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分别对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寻找符合当前教育观念的教学方法,从内部环节的优化着手,真正构建起整体的专业课程有效教学体系,为学生打造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
-
-
徐媛媛
-
-
摘要: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效融合,是新时代课程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本文以《职业礼仪》与《形体塑造》课程为例,对当前理论课程教学及实践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明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融合面临难题及其实际意义,并提出部分融合发展教育建议,为后续阶段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部分内容参考。
-
-
苏程;
章孝灿
-
-
摘要: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教育机构广泛采取在线教学形式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操过程中融汇专业知识,这对在线实践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2020年浙江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二年级暑期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在线实践课程的实施方式,总结与分析了在线实践课程中关于课程内容设置、利用与拓展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质量保障措施等内容。根据实践经验,建议在线课程平台提供必要的课程监控能力,为在线课程配备更多的助教,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
-
周小康;
李许演;
葛剑平;
李辰;
张旗
-
-
摘要:
目的探讨网络共享模式教学方法在牙体牙髓病学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2016级本科生38人,随机分为试验组19人、对照组19人。对照组即传统教学组,在进入临床实习前仅接受常规理论及相关实践课程。试验组即基于网络共享平台的混合教学组,在进行常规理论及相关实践课程的同时,自学相关网络共享视频。临床实习两周后所有学生进行临床操作考核及主观评价。结果临床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及教学主观满意度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网络共享模式的混合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本科生临床实习效率,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牙体牙髓病学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
-
尤智娴;
蒋建峰
-
-
摘要:
“立刻躲在桌子底下”“从楼梯跑,不要走电梯”“要跑到空旷地带”……在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每日晨会上,孩子们正讲述着遇到地震该如何自救的方法。该校设置“1-5-35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每天利用晨会课时间对《安全教育》读本中的知识点由学生进行1分钟的安全小提示;每周五放学前5分钟,由班主任对孩子们进行安全宣讲;每个双周,各班围绕《安全教育》读本开展专题讲座、班队、现场演练等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相较于以往传统观看视频的教学方式,幼儿园的安全实践课程拥有了专业用书——《安全教育》系列读本。
-
-
钱懿;
王玉玲;
许克杰;
冯亚南;
王孝顺
-
-
摘要:
针对现有单片机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优化课程设计实践.以“应用于特定需求的电动机控制系统”项目设计为例,说明采用线上资源、互动讨论、翻转课堂与虚拟仿真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该实践课程教学的系统性、灵活性和互动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
-
韩珣
-
-
摘要: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成为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现阶段,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陈旧、方法选择不当、结论可靠性较低等问题突出。因而,必须从课程建设上入手,探究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模式。本文以《经贸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为例,从完善选题设计思路、提升计量软件实践操作方法、明晰毕业论文写作范式等方面,阐释了完善课程内容和改革教学方式的方法,并且总结了课程建设成效,以期为提升本科生教学论文质量提供现实意义。
-
-
刘赛艳
-
-
摘要: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水利事业关乎国计民生,如何利用实践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养德才兼备的水利人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工程测量是我国高校水利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多样,教学实践平台丰富,具有专业性强、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等特点。本文结合《测量学教程》一书,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坚持有机融入,以充分发挥实践课程育人育德的关键作用。
-
-
-
李莉;
丁宗庆;
曹俊;
钱珊
-
-
摘要:
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经济环境逐渐改变,新工科就是在新环境下为满足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具有创新能力、实战能力的人才需求而产生的新的教育模式。新工科视角下探索环境类专业的教学创新策略,必须要打造创新课堂,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师生互动性,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蓝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助力国家在新时代下的跨越发展。
-
-
陈树新;
封同安;
张婧;
庞博
- 《第九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为了提升军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领域课程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给出了开展基于信息化条件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同时展示了实验课程建设和实验项目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空间、时间、方法、人员等多维度的深度混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基于“虚实混合”的环境建设,以及“软硬一体”平台构建的思路,探索了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方法.
-
-
-
WU Tong;
吴通
- 《2017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国际工业设计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以工业设计模型制作为代表的一系列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们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结合专业特点,以工匠精神为目标来组织实施工业设计实践课程教育,将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融合渗透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
徐桂芹
- 《第28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暨第10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职业安全卫生形式的日益严峻,社会对于职业卫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职业卫生检测课程的作用凸显.针对常规检测课程体系与现有对相关人才需求的矛盾进行了检测实践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建立了理论授课-综合设计性实验-实践现场实习三个模块为一体的逐渐递进的检测实践课程体系.每个模块的教学设计均以出口要求为导向,以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目的进行,并辅以企事业服务机构专家作为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提升教师的实务能力,增强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和开阔视野.考核方式的环节避免传统评价方式的固定的评分标准,重点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的教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
-
赵花
- 《2015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卓越的小学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好实践能力,在卓越教师的培养中,实践课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云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三所高校为例,比较分析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特点;以云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五所高校为例,比较分析硕士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特点;将美国三所高校与中国三所高校实践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启示中国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上应增加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实践课程多元化,高效实践,同时兼顾学术性的培养.
-
-
Peng Chong;
彭翀;
Yuan Minhang;
袁敏航;
Huang Yaping;
黄亚平
- 《2015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城乡规划专业一级学科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成为新学科的重要要求,本文诠释了当前多重出口导向下工科背景下本科实践课程设置在理论课程的知识应用、学科方向的实践准备、职业工作的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的国际接轨四方面的新要求,并在剖析了我国当前实践课程体系总设置思路、主要内容、实施组织以及实施评价四大方面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实践课程的改进建议:①在设置思路上,兼顾多出口导向目标,提倡分类化教学设置;②在实施内容上,强化理论和技术环节,并完善规划管理培养;③在实施组织上,梯度推进实践环节,弹性化设置实习体系;④在实施评价上,注重实践过程考评,多元化考核评估方式.
-
-
顾茜平
- 《2015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提高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保证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方法:强化教学规范化培训,并由专任实验教师负责培训和指导及管理兼职教师,并主带课程,带领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某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教学任务;结果:与以往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教学的模式相比较,提高了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增强;结论:专任实验教师负责培训及全程管理兼职教师教学过程的探索方法合理、可操作性强,兼职教师的实践课程教学能力提高显著.
-
-
-
-
Yang Ke;
杨柯
- 《2016中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迅猛态势,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等规划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城乡规划教育更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各类专门化人才的重任.这为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也需要我们适时对专业教育展开反思.以往对于规划的教育注重于空间思维训练,而其综合能力相对薄弱.从当前的社会需求和人才供给的矛盾来看,通过借鉴国内外规划人才培养经验,从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革来强化城乡规划多元化的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