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理论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481篇,主要集中在艺术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3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6659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美育学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艺术青年学者论坛、第四届长三角研究生论坛——“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教育教学新探”论坛、2015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等;艺术学理论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心峰、梁玖、夏燕靖等。

艺术学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3 占比:2.70%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6659 占比:97.19%

总计:17140篇

艺术学理论—发文趋势图

艺术学理论

-研究学者

  • 李心峰
  • 梁玖
  • 夏燕靖
  • 李倍雷
  • 王廷信
  • 秦佩
  • 仲呈祥
  • 凌继尧
  • 郭必恒
  • 王一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王一川主编的《艺术学原理》(第3版)于2021年7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艺术学原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兴”和“兴辞”为论述起点,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艺术与艺术学的关系,以涵养、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人格修养为目标,引领读者在艺术体验和艺术鉴赏之上进行理性反思,进而形成艺术学意识和思想,探究艺术素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该书在古今中外艺术及艺术理论的历史资源中挖掘新问题,扩展新思路,研究新方法,形成了新的艺术学理论建构;同时亦反思当下中外艺术发展状况,拓展艺术理论新传统范畴,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艺术的特质和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特色,对当下中外艺术学理论体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 徐宁泽
    • 摘要: 艺术学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与阐述各类艺术现象共同存在的普遍规律。艺术理论涵盖了哲学方面的探究领域,同时又与心理学、美学有密切的关系。哲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艺术学理论揭示了艺术的本质、产生和发展。文章从艺术门类中的音乐的本质入手,从艺术学视角探讨音乐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和音乐的抒情特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音乐的本质,在音乐表演中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 李心峰
    • 摘要: 艺术体系问题已成为近年来一个学术热点,但要真正弄清楚艺术体系演进的历史进程与其当下的共时性层次结构关系,还必须将研究朝着深化、细化的方向推进,需要逐一探讨各艺术门类与艺术体系整体之间的关系。其中,文学与现代艺术体系的关系,就是需要优先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既关涉艺术学理论的领域,也关涉文学理论、文艺学(文学学)的领域。
    • 李晓燕; 张立昆; 宋芳斌; 吴思佳
    • 摘要: 艺术学理论课程是高校艺术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高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构。当前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是:课程抽象性强,学生参与度较差,学习热情不高;课程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手段陈旧、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互动性差。将新媒介技术应用于高校艺术学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必要的。文章认为打破传统课程教学将媒介工具辅助工具的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树立主导性的艺术理论媒介教育思维;利用新媒介技术将抽象性强的艺术理论类课程变得具象化,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结合不同门类艺术学科特征,利用新媒介技术促进艺术理论类课程的“个性化”将是艺术学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路径。
    • 郭必恒
    • 摘要: 2021年艺术学理论界倡导学术研究的门类融通,艺术理论从更宽广的社会文化视角看待各门类艺术,使各艺术门类中蕴含的普遍性意义尽量释放出来,进而成为文化的普遍性符号形式系统,并作为文化成就的一部分,通过教育等手段而传递给后世。艺术的学术研究之融通性不局限于门类艺术之间的打通,而且也意味着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贯通。文艺评论的当代新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关于文艺评论的再认识。2021年五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注重加强传统文艺评论的同时,也强调了网络文艺评论的重要性,提出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应从观念上确立对文艺评论发展新方向的认识,践行文艺评论“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的根本使命。当代媒介变革不仅决定着艺术的呈现形态,也创造出新的艺术类型,再进一步则改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承认新媒介促使艺术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新探索与新建构是十分必要的。
    • 摘要: 2022年4月23日至24日,“艺术的跨媒介研究”高端论坛依托腾讯会议平台于云端顺利举行。此次论坛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及其知识学研究”课题组承办,南京大学教授周宪、何成洲、周计武负责召集。
    • 摘要: 《艺术百家》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CASS)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科技期刊数据库(SCD)源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刊。
    • 摘要: 张慨,历史学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艺术地理研究所教授,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筹)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地理学、中国艺术史。在《人文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 当代中国艺术体系研究课题组
    • 摘要: 2021年是艺术学独立为学科门类、艺术学理论成为一级学科十周年,艺术学理论学科在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交叉学科研究等四个方面取得重要发展。在艺术理论方面,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历史、定位、共同体建构、“新文科”建设、构建中国特色艺术体系和学科体系、新技术与新媒介艺术研究等构成了艺术理论研究的多元景观;在艺术史方面,艺术史基础理论、数字艺术史、艺术史文献以及学科建设等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在艺术批评方面,聚焦点集中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新类型和艺术批评管理等四个领域;在艺术交叉学科方面,艺术管理学、艺术教育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符号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媒介学以及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进一步发展,促进了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融合。
    • 匡存玖
    • 摘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莫拉夫斯基秉持“开放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将马克思主义与逻辑语义学、分析哲学、结构主义、符号学、自然科学等方法论融合应用于艺术与美学问题探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艺术结构语义学的批判范式。莫拉夫斯基将“艺术语义学”推进到后现代“文化语义学”批评,彰显出了东欧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批评的实践性、丰富性与多元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