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艺术史

艺术史

艺术史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904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世界各国艺术概况、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4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1313篇;相关期刊945种,包括收藏.拍卖、中国收藏、文艺研究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艺术青年学者论坛、新中国美术60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8年年会等;艺术史的相关文献由2325位作者贡献,包括苏伟、鲁虹、卢迎华等。

艺术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84 占比:20.29%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1313 占比:79.59%

总计:14214篇

艺术史—发文趋势图

艺术史

-研究学者

  • 苏伟
  • 鲁虹
  • 卢迎华
  • 朱青生
  • 杨宝智
  • 司徒华城
  • 汉斯·贝尔廷
  • 吕澎
  • 李心峰
  • 苏伟(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鲁树人
    • 摘要: 全球化研究视野是艺术史不可逆的大潮,跨门类、跨学科的研究逐步成为时尚。在这样的浪潮中,认识中国与西方艺术史研究思维的差异性,对于中国学者把握研究方向、丰富研究成果有着积极的作用。以近10年来与中国书画研究相关的西方著作为研究对象,试图站在中立客观的角度对相关作品进行审读与评价。
    • 摘要: 观看绘画作者:[英]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译者:高薪ISBN:9787544787963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原作名:Looking at Pictures出版时间:2021年11月页数:264定价:75.00元丛书:克拉克艺术史文集纯粹的愉悦!艺术史大师肯尼斯·克拉克爵士回归艺术鉴赏的原点——观看绘画。怎样观看一幅艺术杰作?在那些杰作的画布里,隐藏着艺术家怎样的巧思妙想?
    • 李立; 向宝云
    • 摘要: 40年来,《美的历程》经历了两次论争。第一次论争主要聚焦于写作方法,可以归纳为方法之争。第二次论争主要聚焦于写作体例,可以归纳为观念之争,两次论争引发的核心问题是《美的历程》到底是不是艺术史?重读《美的历程》我们发现从表面上看是方法与观念之争,实则反映了艺术趣味与学科制度之间的选择差异。《美的历程》充分说明艺术史的定义、内涵、范畴在中国学术语境中有其特殊性,这既给了中国学者在此领域的创新机会,也有导致重复研究的可能。新文科建设下的艺术史需要更为宽容地允诺艺术趣味,吸取《美的历程》的历史经验,保持“开放的艺术史”眼光,夯实艺术史的文献基础,唯其如此,学科方有发展,学术方有创新。
    • 李康敏; 王治华; 吴晨
    • 摘要: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体量宏伟、内容繁杂,建筑、山水、人物取法大唐“古典”范式,在“敦煌石窟美术史”中可谓“独树一帜”。《五台山图》是五代曹氏时期以“画院制度”为背景的“宗教美术”遗迹,于后汉天福十二年(947)九月绘成。该图实证了“丝路审美”图像的“趋同法脉”,融通着“艺术史”空间场域的“承新自生”。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不仅是敦煌“五台圣迹”的集大成,也是五代、宋之“非审美”参考的“艺术史”的重要补充。
    • 王宗英
    • 摘要: 人类艺术史一直在做加减法,从艺术诞生时期的同质化,逐步加入神话、宗教、历史、政治、文学、观念……渐渐成为复杂、多元的艺术。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味地做加法,减法也伴随始终。西方文艺复兴思想家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思想,延及绘画,出现了去除神性、张扬人性的艺术潮流。
    • 谢文娟
    • 摘要: 韦斯·希尔在《民俗学是如何塑造现代艺术的:后批判美学史》一书中提出从民俗与艺术流变的共同特点寻找阐释全球当代艺术的新视角。尽管希尔从民俗学的角度对现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艺术思想的演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但民俗学视角是否代表了理解当代全球艺术的“良方”,是否拓宽了民俗学研究的路径,仍有待商榷。
    • 李牧
    • 摘要: 民俗学作为现代学科的意义和价值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其中的一项便是其理论与方法论未能对其他学科有所促进和发展。韦斯·希尔的《民俗学是如何塑造现代艺术的:后批判美学史》一书似乎从艺术史学科的角度回应了这一问题,展现了民俗学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理论潜力和拓展空间,为以民俗学为基础的跨学科研究指明了新的路径和发展方向。
    • 当代中国艺术体系研究课题组
    • 摘要: 2021年是艺术学独立为学科门类、艺术学理论成为一级学科十周年,艺术学理论学科在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交叉学科研究等四个方面取得重要发展。在艺术理论方面,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历史、定位、共同体建构、“新文科”建设、构建中国特色艺术体系和学科体系、新技术与新媒介艺术研究等构成了艺术理论研究的多元景观;在艺术史方面,艺术史基础理论、数字艺术史艺术史文献以及学科建设等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在艺术批评方面,聚焦点集中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新类型和艺术批评管理等四个领域;在艺术交叉学科方面,艺术管理学、艺术教育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符号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媒介学以及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进一步发展,促进了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融合。
    • 陈瑞
    • 摘要: 艺术史上往往有两种艺术家令人印象深刻,一种是天才型的,出手即自成一派,比如说像席勒、梵高,他们用短暂的时间去融化自己的生命,迸发出令人惊叹的杰作。还有一种就是通过自己长期的学习观察,一点一滴的积累吸收,不断完成自身的迭代,过程注定充满曲折,但最终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比如说塞尚、马蒂斯。对于周一清先生而言,显然属于后者,这也是看到其在已年逾七十之际,创作出的大批的油画作品时的油然感慨。
    • 摘要: 《当代美术家》长期关注当代艺术、学院美术与青年艺术的最新成果与动向,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探讨当代艺术领域的学院教育、各类艺术事件、思潮及相关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