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啤酒酵母

啤酒酵母

啤酒酵母的相关文献在195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8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1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8966篇;相关期刊330种,包括微生物学杂志、现代食品科技、啤酒科技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5年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010(PEEC2010)(2010年电力与能源工程学术会议)等;啤酒酵母的相关文献由212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崎、王金晶、顾国贤等。

啤酒酵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1 占比:4.72%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8966 占比:95.16%

总计:19930篇

啤酒酵母—发文趋势图

啤酒酵母

-研究学者

  • 李崎
  • 王金晶
  • 顾国贤
  • 郑飞云
  • 张博润
  • 刘春凤
  • 王德良
  • 肖冬光
  • 李永仙
  • 刘月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杰; 宋淑敏; 魏连会; 董艳; 杨庆丽
    • 摘要: 以酵母活菌数、菌干重、酵母菌形态和生长曲线为指标,通过在YEPD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中添加汉麻籽多肽,研究了添加汉麻籽多肽对啤酒酵母生长的影响。以精酿啤酒发酵结束时啤酒酵母的活菌数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主发酵温度、汉麻籽多肽添加量和添加时期对精酿啤酒中啤酒酵母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汉麻籽多肽可以提高YEPD培养基中啤酒酵母的活菌数和菌干重,以0.5%汉麻籽多肽的添加量为最佳;添加汉麻籽多肽对啤酒酵母生长曲线的趋势影响不大,但可以显著提高指数期到稳定期啤酒酵母的数量;影响啤酒酵母在精酿啤酒中活菌数量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为主发酵温度>汉麻籽多肽添加量>汉麻籽多肽添加时期,提高精酿啤酒活菌数量的最佳条件为主发酵温度8°C,汉麻籽多肽添加量0.5%,在主发酵后添加。
    • 范威威; 林熙; 龚霄; 周伟; 李积华; 孔智文; 苏波; 李扬宇
    • 摘要: 酵母菌种对啤酒的风味与品质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以皮尔森麦汁、啤酒花、啤酒酵母、百香果原浆和水等为主要原料酿造百香果果啤,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测定不同啤酒酵母(S-04、US-05、S-33、CS31和CN36)酿造的百香果果啤中挥发性香气化合物。采用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OPLS-DA),区分不同品种酵母酿造的百香果果啤。结果表明:采用GC-IMS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酯类16种、醇类8种、醛类6种、酮类4种、酸2种、烯烃类1种;PCA分析结果离散型较好,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0.6%;OPLS-DA前两种成分总方差之和为68.1%,乙酸、辛酸乙酯、3-羟基-2-丁酮、己酸乙酯等17种风味化合物贡献率较大(VIP>1)。S-04发酵果啤特征性风味物质为乙酸和2-戊酮,US-05为丁酸甲酯,S-33为3-羟基-2-丁酮,CS31为辛酸乙酯、己酸乙酯、异戊醇和正丁醇,CN36为乙酸异丁酯、乙酸丙酯和丙酸乙酯。研究结果可为筛选适合生产百香果果啤专用酵母提供科学依据。
    • 刘小航; 阮玉磊; 宿萌; 付晓芬; 贺秀丽; 郭立芸; 武晓乐; 郭学武; 肖冬光; 陈叶福
    • 摘要: 在啤酒工业中,啤酒酵母的絮凝特性是决定啤酒高质量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啤酒酵母菌株L-1应用于大生产存在酵母悬浮稳定期较短等问题,导致发酵不彻底,影响了最后的啤酒风味质量。基于此,该研究以菌株L-1为出发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并对诱变菌株进行初筛和二轮复筛,获得了絮凝性减弱且遗传稳定性能较良好的3株目的菌株179、293和361,其絮凝能力分别降低了6.67%、6.67%和5.56%,死亡率分别降低了31.21%、34.57%和16.93%,对应的发酵液中乙醛含量分别降低了19.53%、19.17%和15.83%,同时其消耗碳源、α-氨基氮、产酒精能力等指标均有所提高,主要高级醇含量无明显变化。这些菌株的获得在啤酒工业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潜力。
    • 崔丹瑶; 慕济锗; 张卜升; 郭立芸; 谢鑫; 刘小二; 林良才; 张翠英
    • 摘要: 高级醇与酯类物质是啤酒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它们的含量与比例对啤酒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为解决啤酒中高级醇与酯类物质比例不协调的问题,该研究以啤酒酵母S5为出发菌株,利用3种不同的启动子TEF1p、VPS8p、ATF1p,分别构建过表达醇乙酰基转移酶基因ATF1、同时敲除支链氨基酸转氨酶基因BAT2的重组菌株S5-T、S5-V、S5-A。发酵结果显示,与出发菌株S5相比,菌株S5-T、S5-V、S5-A的总高级醇生成量呈下降趋势,分别降低了8.77%、6.92%、8.13%;乙酸乙酯生成量呈上升趋势,分别提高了156.46%、20.39%和24.39%。因此,重组菌株S5-T、S5-V、S5-A生成的醇酯比分别降低至2.9∶1、6.2∶1和5.9∶1。研究证明不同启动子过表达ATF1基因有助于调控啤酒的醇酯比,为选育具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的适宜产醇酯比啤酒酵母提供新的策略。
    • 黄思鸿; 涂京霞; 陈君; 陶苑; 黄盖中
    • 摘要: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低pH环境下酵母细胞胞内pH的水平(即抗酸胁迫能力)评估酵母活力水平,研究啤酒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不同使用代数、不同种类的酵母活力差异,发酵及储存过程酵母活力的变化,以及酵母在发酵罐内停留时间、不同发酵工艺对酵母活力的影响,进一步推动啤酒工业化生产中酵母质量的精细化管理。研究发现,不同代数的酵母活力分布范围有所差异,不同种类酵母的抗酸胁迫能力亦有所区别:在发酵过程中,酵母活力随着发酵进程的推进而逐渐上升,完成发酵后,在发酵罐后储或回收酵母罐保藏过程中,其活力则会逐步回落:延长发酵中期时间和提高接种量会降低酵母的活力。另外,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式细胞术检测酵母抗酸胁迫能力方法的适用范围。
    • 董建军
    • 摘要: Lager酵母作为最重要的工业微生物之一,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真贝酵母(Saccharomyces eubayanus)之间的自然杂交产生的。其在啤酒酿造中的成功是由于其继承了亲本中能利用麦芽三糖和耐低温两种不同的特性。自然杂交产生的其他酵母也应用于特色啤酒及其他酒类的酿造。因此基于杂交优势来选育酵母成为一种选择。啤酒酵母的杂交育种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应用场景主要是提升性能和增加风味,具体的方法有孢子杂交、罕见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等。最近的研究将几种方法应用于啤酒酵母尤其是人工产杂交生新的Lager酵母中,获得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杂交种。
    • 栾春光(译)
    • 摘要: 啤酒酵母菌株在麦汁中发酵时暴露于一系列的威胁和“胁迫”之中。酵母的储存(包括酸洗)和繁殖也会对酵母系统造成压力。这种应激胁迫是酵母在繁殖、储存、麦汁发酵过程中所能容忍的大量参数。应激胁迫会对酵母产生许多影响,包括对酵母活力的影响并造成活力的降低,细胞内糖原的消耗,海藻糖的增加,以及细胞内蛋白酶A和其他蛋白酶的排泄,并影响啤酒泡沫的稳定性。细胞壁组分也会被剪切。此外,还可以改变酵母的絮凝特性,同时形成不可过滤的甘露聚糖蛋白啤酒雾。最后,有研究表明胁迫可增加呼吸缺陷(小)和酵母突变。
    • 胡美欣; 杨志伟
    • 摘要: 该研究以啤酒酵母和花生粕混合物为原料,综合分析蛋白回收率、水解度和感官评价等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优化试验确定酶解制备鲜味多肽的最佳条件.正交试验选取温度、时间和加酶量3个因素进行优化,以蛋白回收率为指标.优化结果如下: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1:3(质量比),加酶量(E/S)为1.2%,料液比1:12(g/mL),pH 7.0,时间12 h,温度55°C,蛋白回收率为(67.78±1.06)%,水解度为(20.05±0.49)%.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肽分子量主要分布在5000 Da以下,占比为99.72%.游离氨基酸总含量达169.98 mg/g,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比15.45%.
    • 冯鹏鹏; 孙丽静; 肖冬光; 谢鑫; 宋富; 张翠英
    • 摘要: 高级醇是啤酒酵母在啤酒酿造过程中代谢产生的,是啤酒风味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的高级醇能赋予啤酒独特的香味,但其含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啤酒的质量.该文重点综述啤酒酵母中高级醇的生成途径、关键基因、代谢调控机理及选育低产高级醇优良菌株的主要方法,为适当降低啤酒中高级醇含量,进而推动啤酒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焕文
    • 摘要: “精酿”是一种态度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本就没有“精酿啤酒”。“精酿啤酒”其实是中国人创造发明的一个中文词汇。如果要搞清精酿啤酒,就要对啤酒的酿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啤酒最基础的酿造工艺分为上发酵(Ale艾尔)和下发酵(Lager拉格),两种技术的差别只在于发酵的温度和酵母工作的位置,上发酵啤酒酵母在发酵罐顶端工作,温度在10-20度,下发酵啤酒酵母在发酵罐底部工作,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