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76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8999篇;相关期刊511种,包括商情、考试周刊、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下)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华北地区高校图协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华北高校图协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等;美感教育的相关文献由76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妍妈妈、刘丽媛、胡知凡等。
美感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999篇
占比:96.12%
总计:19765篇
美感教育
-研究学者
- 陈妍妈妈
- 刘丽媛
- 胡知凡
- 蔡军伟
- 陈涛
- 黄渭铭
- 余承林
- 倪兰芳
- 刘治永
- 史令慧
- 周珊珊
- 孔德忠
- 巩联彦
- 张丽薇
- 张粹然
- 文方华
- 曹艳
- 李宁
- 李昌佑
- 李春燕
- 李祥林
- 杨宗元
- 江意
- 沈祖荣
- 牛素梅
- 王从利
- 王俊一
- 王刚
- 王利
- 王梦婕
- 王艳梅
- 蒋敏
- 薛俊峰
- 钢山
- 钱进明
- 阿不力克木·努尔
- 陈刚
- 陈新瑶
- 陈洁
- 陈秋燕
- 陈静
- 高生鹏
- 丁圆圆
- 丁旭光
- 丁枫
- 丁田琴
- 丁静
- 万传菲
- 万利生
- 丘富天
-
-
刘纯成
-
-
摘要: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以塑造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为目的。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美育工作有助于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中,笔者借鉴介入性艺术的前沿成果,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分析并探讨剧场概念与高校美育间的关系;第二,研究出一条构建高校师生交往理性的合理路径;第三,使当今的美育与前沿的艺术形态相匹配。
-
-
高万成
-
-
摘要: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培养和提高人对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鉴别、欣赏和创造的能力,陶 冶人的情懆,提高人的生活趣味,使人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地成长。美育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审美实践实 现的,培养和提高人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培养和社 会化的训练获得的。比如,一个在原始部落生活的土著人和一个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当代人对自然美、社会 美、艺术美的感受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故而欣赏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欣赏造型艺术要有感受形式美的眼 睛,欣赏小说要有借助语言艺术进行艺术现象描述的能力。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 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
-
杜艳军;
贾苗苗
-
-
摘要:
德育历来备受重视。蔡元培曾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此为‘五育并举’。"城乡接合部初中地处城乡交错地带,"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生源比重大,学生德育水平较低。因此,要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就必须探索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德育机制,促进学生品格养成。笔者以城乡接合部初中典型案例为实践基础,提出在城乡接合部初中构建融合德育机制的实施策略。
-
-
魏芳
-
-
摘要:
美育通常要通过文化艺术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与德育、智育一样,主要涉及人的思维形态与精神生活。美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大学美育概述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以审美为切入点实施教育的一种模式,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鉴别力、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与审美情趣,以促进人格的健全与完善,从而推动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与优化。
-
-
-
陈庆远
-
-
摘要:
新课改之后,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已经变成了全面发展,美育已成为培育学生的重要方面.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也可与美育紧密结合,本文通过研究高中物理与美育的关系,从物理学史、文学艺术、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几个方面入手,将美感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以便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
-
-
徐欢
-
-
摘要: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即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谈美书简》是一部系统性美学著作,是人们学习美学知识的必读书目。阅读《谈美书简》,加之以作业设计与评价,能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达到美育目标。审美能力包括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想通过作业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
-
-
丁静
-
-
摘要:
互联网与美育教育的结合,给师范院校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实习平台。网络覆盖偏远山区也普及了美育教育。借助互联网会议系统的优势,经济快捷地完成了美育专家远程培训课程,为提升美育教育质量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互联网美育的教学必须围绕思政教育展开教学。什么是美育?[1]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
陈丽英
-
-
摘要: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借助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审美观,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净化心灵、提高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和增强体质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丰富内涵。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园林”,拥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和谐、空间巧妙迂回、植物寓意深长,营造出人与自然相融的意境,使人身心愉悦。
-
-
-
-
摘要:
美育成为教育的热点和时代的热词,自有其内在原因。如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一文中所言:“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的时候,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在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美育能够以艺术人文经典中所蕴含的人类文明价值,在大众化、世俗化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给人以精神的引领和情感的陶养,从而有力地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
-
-
陈岸瑛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实验学校年会(第十五届)》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以朱光潜为例,对20世纪上半叶流行于中国的美育思潮进行了重新审视.“美育”作为一套话语,并不等于在院校或社会上实施的艺术教育,它源于舶来的西方美学,却在深层次上与儒家信条相呼应.通过对朱光潜的《谈情与理》《谈美感教育》等相关文本的批判性解读,可看到美育思想在朱光潜整个关学体系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它不仅促使朱光潜对他所接受的克罗齐表现论和形式主义艺术观进行了改造,而且也构成了朱光潜研究和传播西方美学的动力.出于一种隐蔽的儒家立场,朱光潜有选择地接受西方思想资源,论证美育是德育的基础.这种做法在同时代的中国美学家中是带有普遍性的.这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艺术界和哲学界走向了“反关学”的道路,而西方传统美学在中国却被不加质疑地接受和传播,甚至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
-
陈淳迪;
游羽葳;
李昆
- 《2015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世界华人设计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本研究基于美感教育计划,以台北教育大学美术馆(北师美术馆)为教学场域,从服务设计以使用者体验与需求为重的角度,探讨美术馆与参观者对于资讯提供与取得的困难与需求.研究者透过高涉入族群(参与美感教育计划的国中美术教师以及策展人员)的访谈,初步厘清参观者的问题,并从中发现潜在的需求.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于参观展览前,教师会找寻展览相关资讯,而美术馆端则因展场尚未布展完成,展览资讯仅限于书面资料,而会发生部分展览内容难以传递的问题.于参观展览中,教师可能因无法与美术馆做完整个沟通,使得导览过程无法符合学生需求,造成学生于导览过程中容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北师美术馆馆方则会以分派不同属性之导览员,对于不同年龄、群众进行导览.
-
-
钢山
- 《华北地区高校图协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大学的文化标志,同时更应该是一座审美建筑,成为美感教育的基地与课堂.高等教育在传承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注重美的教育与培养,以美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本文通过美感教育——当代大学教育不能忽视的内容、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创设的美育功能、高校图书馆得天独厚的美感教育条件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美育的特点及重要性.一此为未来高校图书馆新馆建筑提供参考.
-
-
-
-
王永蓉
-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研究专题研讨会(2020)》
| 2020年
-
摘要: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标志.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和青少年品德形成的规律,为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而进行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中学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总称.思想教育是指思想意识教育,是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的教育.政治教育是指学校对中学生进行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教育.品德教育是指道德行为、道德作风方面的教育.
-
-
王永蓉
-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研究专题研讨会(2020)》
| 2020年
-
摘要: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标志.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和青少年品德形成的规律,为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而进行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中学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总称.思想教育是指思想意识教育,是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的教育.政治教育是指学校对中学生进行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教育.品德教育是指道德行为、道德作风方面的教育.
-
-
王永蓉
-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研究专题研讨会(2020)》
| 2020年
-
摘要: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标志.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和青少年品德形成的规律,为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而进行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中学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总称.思想教育是指思想意识教育,是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的教育.政治教育是指学校对中学生进行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教育.品德教育是指道德行为、道德作风方面的教育.
-
-
王永蓉
-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研究专题研讨会(2020)》
| 2020年
-
摘要: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标志.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和青少年品德形成的规律,为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而进行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中学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总称.思想教育是指思想意识教育,是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的教育.政治教育是指学校对中学生进行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教育.品德教育是指道德行为、道德作风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