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氨基甲酸乙酯

氨基甲酸乙酯

氨基甲酸乙酯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73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2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54033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现代食品科技、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研究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磷复肥/磷化工技术创新(宜化)论坛、第二届中国白酒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等;氨基甲酸乙酯的相关文献由160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坚、堵国成、方芳等。

氨基甲酸乙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2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4033 占比:99.74%

总计:154434篇

氨基甲酸乙酯—发文趋势图

氨基甲酸乙酯

-研究学者

  • 陈坚
  • 堵国成
  • 方芳
  • 徐岩
  • 陈启和
  • 庄亚东
  • 张媛
  • 熊晓敏
  • 白卫东
  • 范文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群
    • 摘要: 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被列入重点扶植和发展的酒精饮品之一。但黄酒的传统酿造采用多菌种、边糖化边发酵的工艺,除了产生乙醇、功能寡肽和大量各类香气物质外,还可能会产生或不慎引入一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主要包括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甲醛、生物胺和黄曲霉毒素等。
    • 张献; 冯治平; 张耀; 张雪怡; 杨丽娟
    • 摘要: 氨基甲酸乙酯是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一种潜在致癌物。生物酶法可有效降解氨基甲酸乙酯。该研究从假丝酵母CCTCC AY 2017001基因组中克隆了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基因cpUH,并实现了其在Escherichia coli中的高效表达。实验结果表明,cpUH基因大小为1656 bp,编码552个氨基酸;重组蛋白大小约为60 kDa,纯化后比酶活力为3.10 U/mg;cpUH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40°C和7.5,其在25~30°C和pH 6.0~9.0均有较好的稳定性;金属离子Cu^(2+)、Zn^(2+)明显抑制酶活力,其余Fe^(3+)、Mn^(2+)、Ca^(2+)、Co^(2+)、Mg^(2+)都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而EDTA对酶活力无影响;此外,以氨基甲酸乙酯为底物时,其K_(m)和V_(max)值分别为6.01 mmol/L和3.34μmol/min,且cpUH对乙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有望应用到酒饮料生产中。
    • 唐云容; 杨军林
    • 摘要: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作为一种存在于蒸馏酒中的2A类致癌物质,成为影响饮酒人群健康安全的潜在因素之一。我国白酒固态发酵方式及独特的生产工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有EC控制措施的可使用性。本文从我国白酒发酵、蒸馏及贮存过程等方面概述EC的现有代谢机制、控制措施及其风险评估,这有利于我国白酒中EC限量标准的建立,为消费者和白酒生产企业提供参考,使我国白酒企业得以良性发展及保障白酒产品的质量安全。
    • 王金梦; 范文来; 徐岩; 杨金玉; 谢国排; 孙露露; 薛锡佳
    • 摘要: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发酵食品和酒精饮料中的2A类致癌物;氰化物既是蒸馏酒中的有毒有害物,也是EC的重要前体。将实验室规模下进行的壶式二次蒸馏技术应用于酒厂中试生产,研究其对白酒中氰化物、EC、总酸、总酯、微量成分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试规模壶式二次蒸馏的蒸馏效率达99.32%;氰化物绝对去除率R_(1)和相对去除率R_(2)分别为96.10%和78.43%;EC绝对去除率R′_(1)和相对去除率R′_(2)分别为97.10%和98.47%;蒸馏后酒身中氰化物和EC浓度分别下降至23.75μg/L和8.08μg/L;浓香型原酒经蒸馏后总酸和总酯分别降低93.90%和19.87%;大部分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酯类物质中乳酸乙酯下降71.05%,而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分别上升15.69%,7.14%和9.40%;在感官品质方面,蒸馏后的酒香味及酒体丰满度较原酒稍差,但是口感更纯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原酒的异杂味。
    • 辛茜; 贾少杰; 郑欣欣; 韩海涛; 闫宗科; 刘丽丽
    • 摘要: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具有致突变性、免疫抑制性及心率抑制性的2A类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酿造酒等发酵产品中,对人体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机制、国际标准、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控制手段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为提高我国白酒产业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 高孝; 高洁; 刘晓宇; 王中选; 刘庆涛; 桑亚新
    • 摘要: 将合成的来源于长孢洛德酵母菌(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属的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异源表达,并进行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摇床培养后酶的比活力为4.52 U/mg,经过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至显示单一条带后酶的比活力为9.86 U/mg。酶学性质研究表明,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C;最适pH值为7.0;金属离子Mg^(2+)对该水解酶的酶活有微弱的促进作用,而Cu^(2+)以及Fe^(3+)对酶的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低含量的乙醇溶液与NaCl溶液有一定的耐受性;并且该水解酶可以对不同底物的酰胺类化合物进行有效降解,以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为底物进行反应时测得水解酶的动力学参数K_(m)值为6.64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_(max)值为8.24μmol/min。
    • 张献; 彭涛; 张耀; 李若熙; 杨丽娟
    • 摘要: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 EC)是酒精饮料生产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副产物,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遗传毒性,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隐患。利用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Urethane hydrolase, UH)消除酒精饮料中已存在的EC具有直接、高效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EC水解酶的功能与作用,本实验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已注释的EC水解酶进行其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跨膜结构域、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及功能域进行预测分析,并将EC水解酶蛋白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EC水解酶基因编码472~551 aa,分子量在50~62 kD之间,理论等电点(pI)在5左右,均为酸性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EC水解酶的氨基酸都以α螺旋以及无规则卷曲为主,螺旋与折叠排列有序。此外,使用同源建模的方法对EC水解酶进行模型的构建,预测结果质量评估均较好,并使用同源比对的方法,分析出EC水解酶高保守氨基酸残基。这些分析与预测为挖掘新的EC水解酶、进一步研究EC与EC水解酶结合位点以及对EC水解酶的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 申鹏森; 田争福; 田晓菊; 周桂珍; 张惠玲
    • 摘要: 为筛选用于葡萄酒发酵的可降解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酵母菌,对酿酒葡萄、干化葡萄、酒醅进行筛选,获得7株对EC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经过发酵性能、耐乙醇以及耐二氧化硫实验,发现2株菌发酵性能较好。在此基础上,对这2株菌所发酵的葡萄酒进行EC含量、理化指标、香气组分的比较及电子鼻分析,并以商业酵母XR作为对照。筛选出目的菌株,经分子鉴定后,确定该菌株为酿酒酵母,并命名为NXU12-2。研究所获得的菌株是具有氨基甲酸乙酯降解能力的酿酒酵母,其发酵的葡萄酒品质较优。该研究为葡萄酒中EC的调控提供了优质的菌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田夏琼; 江华明; 关统伟; 杨涵; 彭忠; 林宜锦; 张家旭; 赵小林
    • 摘要: 浓香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影响其安全性。该实验考察了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EC含量分别与环境因子及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C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发酵的中后期;pH与EC含量呈负相关,系数为0.9,而水分则与EC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温度和乙醇含量对EC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71。此外,发酵体系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和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与EC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7和0.96,两者的丰度越高,EC越容易积累;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则对EC的合成起到反作用,与EC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8。因此可在浓香型白酒的发酵期间人为调控pH值、水分含量及上调芽孢杆菌属在发酵微生物中的比例,达到降低EC含量的目的。
    • 张宇晨; 程国霞; 张巍; 吴华; 刘晓庆; 解宇菲; 梁晓聪
    • 摘要: 目的了解市售酒类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污染状况,分析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膳食暴露风险,并对居民提出不同酒类消费量建议。方法随机采集白酒、黄酒、葡萄酒294份,采用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酒类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结合居民酒精饮料消费量,对市售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暴露量及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假设能够引起公共卫生高关注度(既MOE=10000)的氨基甲酸乙酯暴露临界状态下,对居民酒类消费量提出指导。结果本次采集的不同酒类共294份,总检出率为79.59%。白酒、黄酒、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平均含量分别为0.078 mg/kg、0.069 mg/kg、0.021 mg/kg。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平均含量最高,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最大值为0.48 mg/kg。省居民市售白酒的氨基甲酸乙酯平均暴露水平为0.000898μg/kg BW,MOE=333930,具有较低公共卫生关注度。不同体重人群白酒每周最大建议消费量均低于黄酒、葡萄酒。结论居民市售白酒氨基甲酸乙酯暴露健康风险较低,对市售白酒、黄酒、葡萄酒给出最大消费量供居民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