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感官品质

感官品质

感官品质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1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6篇、会议论文155篇、专利文献18129篇;相关期刊344种,包括茶叶通讯、现代食品科技、肉类工业等; 相关会议99种,包括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第八届中国肉类科技大会、全国大米加工及综合利用研讨会等;感官品质的相关文献由583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荣冰、张见明、尹军峰等。

感官品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6 占比:7.47%

会议论文>

论文:155 占比:0.78%

专利文献>

论文:18129 占比:91.75%

总计:19760篇

感官品质—发文趋势图

感官品质

-研究学者

  • 陈荣冰
  • 张见明
  • 尹军峰
  • 林燕萍
  • 章建浩
  • 黄毅彪
  • 熊善柏
  • 唐飞
  • 毛峰
  • 许勇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康; 吴成建
    • 摘要: 为探索不同等级白茶的最佳煮饮方法,采用TDS计检测茶汤浓度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研究不同投叶量时煮饮白茶的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在等级与投叶量相同条件下,煮饮的白茶饼茶和散茶茶汤浓度差异极为明显,饼茶的茶汤浓度明显高于散茶;白茶饼等茶汤浓度随投叶量增加而增大,白牡丹二级的高于白牡丹一级,茶汤质量浓度处于100~400 mg/L之间为感官品饮适宜区,质量浓度在200~300 mg/L之间是品饮的较佳浓度;煮饮时,白茶饼茶的适宜投叶量为8~10 g,白茶散茶的适宜投叶量为10~12 g,研究结果可为消费者煮饮白茶提供参考。
    • 许斌; 高洁; 于翠翠; 侯丽真; 高雅鑫; 张蒙冉; 王凤忠; 李淑英
    • 摘要: 为了明确温度对热风干燥黄蘑菇品质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温度(50°C、60°C、70°C)处理,研究了其对黄蘑菇干燥特性、感官品质、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干燥温度为70°C时,尽管黄蘑菇干燥速率最快、干燥所需时间最短、复水性能好,但黄蘑菇的色泽、营养成分均受到较大的影响;当干燥温度为60°C时,黄蘑菇不仅干燥速率慢、产品复水性能差且褐变明显,营养成分流失严重;当干燥温度为50°C时,黄蘑菇的干燥速率与复水性能要优于60°C,干制后的样品与新鲜黄蘑菇色差值最小且营养成分损失较少。因此,50°C热风干燥处理在保证黄蘑菇较快干燥速率和良好加工品质的同时,更有利于保持其营养品质,该温度是黄蘑菇热风干燥加工的适宜温度。
    • 张旭斌; 马昀; 王宁; 赵越
    • 摘要: 以窄叶鲜卑花叶片为原材料研究了炒锅杀青、蒸汽杀青、微波杀青三种较为广泛运用的杀青方式对窄叶鲜卑花绿茶品质的影响,经过感官品质的分析以及萜类、多糖两个指标含量综合分析确定出较好的杀青方式和工艺。结果表明:蒸汽杀青和炒锅杀青是两种比较适宜窄叶鲜卑花绿茶杀青的方式,蒸汽杀青时间4 min杀青效果最佳;炒锅杀青时间在3 min时,高温220°C具有较好的杀青效果。在160°C杀青温度下,杀青时间保持在4 min为宜。
    • 杜金杰; 吴新惠; 代雨晴; 刘晓纯; 廖楷滨; 覃玉娜; 钟丽华; 张灵枝
    • 摘要: 试验以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群体种毛茶为原料,利用现代化冷水渥堆工艺制作的、不同发酵阶段的茶样为研究对象,对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品质与茶多酚、茶色素、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黄酮类物质等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及茶褐素理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渥堆过程中,水浸出物的百分比、茶多酚、茶红素、游离氨基酸、总黄酮等含量,均显著下降(P40 d>60 d>20 d,研究结果可为六堡茶生产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程向红; 刘强; 王根发; 邱建华; 武志勇
    • 摘要: 以国内配方香料烟叶组为原料,在5个不同干燥强度下制成香料烟叶丝样品,考查叶丝干燥强度对香料烟叶丝致香成分、感官品质和物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强度的提高,挥发性有机酸总量、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下降幅度超过50%;中性致香成分中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呈增加趋势,最高增幅达56%,新植二烯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达40%,中性致香成分总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中等干燥强度含量最高。干燥强度越低,香料烟香气特征越明显,但整体感官品质以较低、中等干燥强度为优。干燥强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叶丝填充能力,但会增加叶丝的造碎程度。综上所述,在香料烟制丝加工的生产实践中,干燥工序以较低和中等干燥强度为宜。
    • 刘雨萱; 李彬彬; 黄晓红; 兰沁洁; 邓霖; 裴慧洁; 王艺伦; 刘书亮; 杨勇
    • 摘要: 为探究外源添加二胺氧化酶是否会对川味香肠的感官品质造成影响,以及其降解生物胺能力,该研究以外源添加二胺氧化酶的川味香肠为实验对象,测定了香肠的感官品质及生物胺含量。感官评价、电子鼻、电子舌、质构以及色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二胺氧化酶的添加对川味香肠的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添加二胺氧化酶的川味香肠的总生物胺含量从316.50 mg/kg降低至160.91 mg/kg,其中组胺降低了54.47%,酪胺降低了52.68%,尸胺降低了43.69%,腐胺降低6.29%。结果显示,外源添加二胺氧化酶对川味香肠的感官品质无明显影响,但可以显著降低总生物胺含量及4种主要生物胺的含量、提高川味香肠的食用安全性。
    • 张娇娇; 梁明锋; 雷显仲; 薛新新; 陈禹锜; 沈世明; 何猛超; 胡景辉; 谢三款; 张明松; 韩兴林
    • 摘要: 以绵柔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和色谱分析等技术剖析绵柔酱香型白酒具体的感官品质和风味特征,同时利用spearman指数研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绵柔酱香型白酒具有酱香突出,花果香和糊香较好,陈香较舒适,空杯留香较持久,酒体绵甜爽净,柔和协调,酱香风格典型的特征;风味构成特征为总醇类21%~32%,总酯类38%~45%,总酸类19%~22%,总醛类8%~12%,总酮类0.9%~2.0%,总芳香类0.22%~0.28%,具有相对较高的醇类和酮类占比以及较高的乳酸/乙酸值;对酱香型白酒绵柔品质正向影响较大的风味物质有正丙醇、仲丁醇、2,3-丁二醇、3-羟基-2-丁酮、丙酸。酱香、陈香、醇香、焦香、酸味、苦味、陈酒味、回味、柔和感和爽净感等感官特征易受风味物质影响,影响较大的风味物质有异戊醇、异戊酸乙酯、丁酸乙酯、乙缩醛、苯甲醛、活性戊醇和苯乙醇。
    • 孙怡; 李建颖; 蒋冬阳; 孙嘉辰; 邢丽颖; 韩东
    • 摘要: 为研究黑果腺肋花楸的品质状况,选取了我国15个不同产地的黑果腺肋花楸样品,对理化品质、营养品质、质构特性以及感官品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个品质指标中变异系数大于15%的有9个,包括咀嚼性、花色苷、原花青素、黄酮、多酚等,说明不同产地之间品质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将12个品质指标降维成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7.42%,能够很好地表达黑果腺肋花楸的品质,其综合排名前三的产地为HLJ-MDJ-8、LN-SY-1、LN-TL-6。聚类分析将不同产地的黑果腺肋花楸分成了3类,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排名结果基本一致。据此可以得出HLJ-MDJ-8、LN-SY-1、LN-TL-6由于营养物质质量分数高所以更适合作为保健品开发的原料;GS-JC-14甜度高,口感较好,所以更加适合鲜食。
    • 王若娴; 黄翔翔; 李勤; 李娟; 谭君; 朱洺志; 王坤波
    • 摘要: 白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微发酵茶,为探明不同类型白茶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选取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共10个白茶样品,分别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儿茶素、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香气成分以及感官评价,并结合方差分析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白茶中儿茶素含量差异较大,贡眉的总儿茶素含量最高,寿眉最低,分别为66.84和32.66 mg/g,并且所有白茶共检测到50种香气物质,主要香气组分有正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I、II)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4种传统工艺白茶的香气组成和含量与新工艺白茶有明显差异,其中,(E)-2-戊烯醛、2-庚酮等8种香气成分在4种传统工艺白茶中大量存在,而在新工艺白茶中未检测出。通过多组分化学计量学分析发现,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与新工艺白茶的儿茶素和香气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而寿眉与新工艺白茶相差不大。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类型白茶的品质差异,为白茶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 崔云
    • 摘要: 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形质,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除了要求较好的口味口感,还要求完美的外观。本文对影响面食发酵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探索提高发酵面食感官品质的方法和路径,为各类发酵面食的制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