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子舌

电子舌

电子舌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767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7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683391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中成药、农业工程学报、现代食品科技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医药学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研讨会、第九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等;电子舌的相关文献由2449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壮、王俊、邓少平等。

电子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7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3391 占比:99.90%

总计:684043篇

电子舌—发文趋势图

电子舌

-研究学者

  • 郭壮
  • 王俊
  • 邓少平
  • 田师一
  • 张振东
  • 王玉荣
  • 王志强
  • 盛良
  • 蔡宏宇
  • 于海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智敏; 吴振; 师萱; 贾凤霞; 周瑶; 黄婧禹
    • 摘要: 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ay Fluorescent Spectroscopy,XRF)检测方法和电子舌传感技术,测定12种市售食盐中9种主要元素含量(Cl、Na、Mg、Sx、Si、Al、K、Ca和Zn)及其8种滋味响应值(酸味、苦味、涩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鲜味、丰富性和咸味),阐明食盐产品基本属性与其中微量元素含量、电子舌滋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其聚类相似度达到50%。食盐中海盐氯元素含量最高、井矿盐次之、湖盐最低,海盐中钾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井矿盐、湖盐;食盐所表现的咸味与K含量呈正相关、鲜味呈正相关,Cl含量与产品类别呈显著正相关,表明Cl含量可以作为判断产品原料来源的主要依据,该研究为健康食盐开发、主要原料来源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 律诗; 代晹鑫; 刘野; 张雨; 邹婷婷
    • 摘要: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9种食用菌的鲜味氨基酸、核苷酸含量进行检测并计算等鲜浓度(EUC)值,再结合感官分析和电子舌技术评价9种食用菌的鲜味强度。结果表明:鹿茸菇在9种食用菌中的感官评分和电子舌的鲜味评分值最高,EUC值为160.56 g/100 g,因此选用鹿茸菇为原料进行酶解提取工艺研究,以EUC值为考察指标,选用纤维素酶和风味蛋白酶复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鹿茸菇中鲜味氨基酸和核苷酸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食用菌的优化酶解条件为:料液比(g/mL)1∶44.78、纤维素酶添加量1607.52 U/g、风味蛋白酶添加量3044 U/g、酶解时间6.14 h、pH值6.50。以优化条件进行3次平行实验,得到EUC实际值为406.74 g/100 g,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6.12%。
    • 李虹; 黄晓欣; 刘勇; 田卉玄; 王泽亿; 王宇航
    • 摘要: 目的:运用电子舌技术对炒制前后酸枣仁滋味进行定量表征,建立生、炒酸枣仁滋味判别模型。方法:采用电子舌技术对生、炒酸枣仁本身味道进行检测,通过配对t检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获取的各味道特征值进行处理,分析酸枣仁炒制前后各味道的变化情况。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酸枣仁炒制对AHS(酸)、CTS(咸)、NMS(鲜)、ANS(甜)、CPS(通用)、SCS(苦)味值的变化均有影响,对PKS(通用)味值影响不明显,其中SCS、NMS、CPS、AHS、ANS味值上升,CTS味值下降,炒制对各滋味的影响程度为SCS>NMS>CPS>AHS>ANS>CTS>PKS;通过PCA可以区分酸枣仁与炒酸枣仁;通过OPLS-DA可以建立酸枣仁与炒酸枣仁滋味判别模型,该模型对X矩阵的解释率(R^(2)X)=0.900、对Y矩阵的解释率(R^(2)Y)=0.967、预测能力(Q^(2))=0.965,表明该模型拟合度、预测性良好。结论:电子舌技术可以从数值上客观化体现炒制对酸枣仁滋味的影响,可以对生、炒酸枣仁滋味进行鉴别,为生、炒酸枣仁差异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 陈增鑫; 刘咏霖; 潘芸芸; 姜竹茂; 洪杏德
    • 摘要: 为提高海参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率,以海参肠卵酶解液为原料,采用生姜掩盖法、活性炭吸附法、大孔树脂吸附法、酵母发酵法和乳酸菌发酵法进行脱腥处理,以感官值协同电子舌、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C-MS,HS-SPME/GC-MS)数据为评定依据进行脱腥效果分析,择出较优的脱腥方法。结果表明,生姜掩盖法的腥味值较高,且有较重生姜味;活性炭和大孔树脂吸附法脱腥效果一般;酵母法脱腥易引入菌体异味,影响脱腥效果;乳酸菌发酵法的脱腥效果较好,最适宜的条件为乳酸菌添加量0.4%、40°C、10 h,腥味值较低,且庚醛、反,顺-2,6-壬二烯醛等腥味物质显著降低,刺激性气味减少。综合分析可得,乳酸菌发酵法更适用于海参肠卵酶解液的脱腥。
    • 张顶坤; 邓秋红; 岳秦; 王艳芳; 龚兵; 黄译生; 胡鑫; 黄特; 王启会; 王海燕
    • 摘要: 以猕猴桃、糯米为原料制备猕猴桃米酒,采用密度瓶法、pH计、电子鼻、电子舌、色度仪等对不同发酵时间的猕猴桃米酒的酒精度、pH值、滋味、气味、色度等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主成分得分排名靠前的3个猕猴桃米酒样品发酵时间分别为78 h、66 h与30 h,其中,发酵30 h的米酒样品中,猕猴桃特有成分萜烯类物质含量最高,同时pH值最低,而苦味、涩味、后味指标均偏低。因此,发酵时间30 h有助于提升猕猴桃米酒的风味。
    • 袁灿; 何莲; 胡金祥; 林丹; 乔明锋; 蔡雪梅; 彭毅秦; 易宇文
    • 摘要: 为实现快速、准确地鉴别鱼香肉丝调料的整体风味信息,本实验以市售不同品牌的鱼香肉丝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不同品牌调料的气味和滋味差异性,并结合氨基酸分析,解析游离氨基酸与电子舌滋味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准确区分不同品牌鱼香肉丝调料的气味,样品B和C的香气相似,其它样品的香气差异明显。电子舌对于不同品牌鱼香肉丝调料的滋味区分较好,样品D的酸味较为突出,样品A的甜味较为突出,样品E在咸味和鲜味较为突出。在样品E中,谷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和组氨酸的味道强度值(TAV)均大于1,对鲜味和甜味呈味具有重要的贡献。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和Pearson相关系数关联性分析表明,电子舌的滋味特性与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呈现正相关,其中酸味和甜味分别与苏氨酸和甘氨酸相关性显著(P<0.05),咸味、鲜味和苦味与谷氨酸相关性极显著(P<0.01)。可利用电子鼻、电子舌和氨基酸分析技术对鱼香肉丝调料鉴别。
    • 刘鑫; 牟柏德; 鞠铭; 崔福顺; 李官浩; 朴春香; 崔明勋
    • 摘要: 研究不同食盐配方对干腌发酵火腿理化特性、细菌菌群变化、挥发性风味物质、风味特征的影响。以4种盐配方发酵火腿,分别为对照组(CK:100%氯化钠)、替代组1(K:30%乳酸钾+70%氯化钠)、替代组2(K+L:18%乳酸钾+12%赖氨酸+70%氯化钠)、替代组3(K+J:18%乳酸钾+12%精氨酸+70%氯化钠)。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K+L组火腿水分、蛋白质含量较高,灰分、食盐含量较低(P<0.05),降盐量最大;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属和乳酸菌属为优势菌属;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共检出64种挥发性化合物,电子鼻、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第0天和第270天K+L组火腿可以明显与CK组火腿区分。感官评价以及电子舌结果均证明K+L组火腿接受性较好。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十五醛、2-丁基-1-辛醇、己酸乙酯是K+L组火腿风味形成的关键性标志物。挥发性化合物和微生物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球菌和乳酸菌对挥发性化合物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总之,K+L是干腌火腿一种理想的低盐替代配方,可以降低干腌火腿15.71%食盐含量,为干腌火腿提供较好风味。
    • 刘泓; 郭玉杰; 陈永凯; 李侠; 张鸿儒; 韩东; 张春晖; 姜珊
    • 摘要: 目的:为深入了解畜禽骨蛋白肽的滋味特征及其差异,探究电子舌快速判别鉴定不同物种畜禽骨蛋白肽的可行性。方法:取牦牛骨蛋白肽(yak bone peptides,YBPs)、黄牛骨蛋白肽(bovine bone peptides,BBPs)、猪骨蛋白肽(pig bone peptides,PBPs)、鸡骨蛋白肽(chicken bone peptides,CBPs)各4份,共16份畜禽骨蛋白肽样本,首先分析畜禽骨蛋白肽的基本营养组分及氨基酸组成,明确滋味特征差异的物质基础,其次利用电子舌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种间畜禽骨蛋白肽的滋味特征数据进行定量判别分析。结果:4种畜禽骨蛋白肽的基本组分及氨基酸组成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可有效区分畜禽骨蛋白肽的种间差异,且DFA的判别效果明显优于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Fisher判别模型对畜禽骨蛋白肽种间滋味特征的判别能力良好,Fisher模型判别正确率为68.8%。结论:鲜味、甜味和苦味为4种畜禽骨蛋白肽主要的差异滋味特征,电子舌滋味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能够为畜禽骨蛋白肽判别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技术手段。
    • 柳艳霞; 于家欢; 赵改名; 朱瑶迪; 刘世杰; 武苏苏; 常亚楠
    • 摘要: 【目的】阐释鸡肉卤煮过程中的风味形成规律。【方法】应用电子舌和高效液相色谱仪,联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卤煮鸡肉与鸡汤滋味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在高温(95°C)和低温(85°C)卤煮下,除低温卤煮鸡汤的咸味和苦味外,鸡肉和鸡汤的电子舌滋味强度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都将样品分为2类,鸡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鸡汤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升高。特定氨基酸均对鸡肉与鸡汤中鲜味和咸味的电子舌响应值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鸡肉和鸡汤中鲜味和咸味与氨基酸的灰色关联系数回归方程。其中,鸡肉中鲜味和咸味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653和0.8550,鸡汤中鲜味和咸味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依次为0.9580和0.7930,表明回归方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度。【结论】电子舌对卤煮鸡肉与鸡汤滋味有较好的区分效果,游离氨基酸与卤煮鸡肉和鸡汤的鲜味和咸味高度相关,可采用特定氨基酸评价鸡肉与鸡汤的鲜味和咸味。
    • 王蓉; 郭伟娜; 刘倩倩; 夏成凯
    • 摘要: 目的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紫菀药材的气味特征。方法通过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出样品的响应值和味觉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Loading等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鼻能把不同药用部位区分开。电子舌结果显示,安国紫菀鲜味大于亳州,而苦味、甜味、涩味、丰富度更小;无硫紫菀鲜味大于有硫紫菀,而苦味、涩味、甜味更小,丰富度相似;亳州紫菀根甜味大于根茎,而苦味更小;根占比例越大甜味、苦味、涩味越大;根茎占比例越大,丰富度越大,根和根茎都含有鲜味。结论电子鼻、电子舌能快速、客观、简便地区分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部位紫菀的气味特征,为该药材规格鉴别提供新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