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存论

生存论

生存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703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教育、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169篇;相关期刊336种,包括北方论丛、江海学刊、人文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15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会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等;生存论的相关文献由3206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向赤、赵季红、曲桦等。

生存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9 占比:30.48%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88%

专利文献>

论文:1169 占比:68.64%

总计:1703篇

生存论—发文趋势图

生存论

-研究学者

  • 胡向赤
  • 赵季红
  • 曲桦
  • 邹诗鹏
  • 王力
  • 王健
  • 赫捷
  • 任条娟
  • 张亮
  • 赵国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代利刚
    • 摘要: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托姆巴在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线性历史观时,继承布洛赫的文化平行世界理论,提出了关于资本、世界市场、阶层的时间分层辩证法。该辩证法借用休厄尔的事件社会学,揭示了多层时间性之间的运作机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时间性推进到事件时间性与结构主义相结合的层面。但是托姆巴的问题在于,把分层结构的各个要素当作平权的关系,忽视内在的不均衡性,陷入偶因论,需要融入根基性的要素加以重建。对托姆巴思想批判的教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需要事件时间性复合视角,还需在偶因论和决定论、结构主义和生存论之间保持张力。
    • 江若尘
    • 摘要: 在对生存意义的追寻过程中,我们发现地域文化与人的生存意义相关联,它承担起了人与生存之间的桥梁关系。文化要想避免"抽象"的局面,必须要确定哲学上的“归属”,所以生存论对于地域文化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哲学依托。关注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存价值,进而使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逐渐凸显,培养出个人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面对这一主题,在受地域文化影响的民间美术之中,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对象。民间艺术家贺彩莲就是其中之一。
    • 胡天力
    • 摘要: 海德格尔期望通过《康德书》达成为《纯粹理性批判》进行生存论奠基的目标。然而由于海德格尔未曾注意到两种根据即“发生根据”与“可能根据”之间的区别,导致他没有实质性触及第一批判更深层的能力基础,因而其所认为的时间境域性的在世之在并非是那再无根据的根据。对两种根据进行区分,可以揭示第一批判与基础生存论之间的超越论投射关系,亦即由能力开启境域的、类似光源与光的关系。在这层投射关系中,《康德书》同时忽视了知性可以思考物自身的关键能力,从而造成了一个严重的规范疏失。
    • 王利军
    • 摘要: 马克思的实践观实现了从两极到中介、从还原法到“从后思索法”的思维方式的转向,最终超越了实体本体论,创生了新的哲学世界观。马克思的实践观将经济、政治、宗教、道德、文化等要素纳入到认识领域,不仅拓宽了认识论领域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将历史理性纳入科学理性之中,凸显了哲学理性的变革,最终实现了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这一哲学理性的变革是新的思维方式和新世界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仅是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一个因子,而是贯穿整个马克思哲学体系始终的基本原则和最高范畴。
    • 加拿大让·格朗丹; 何卫平(译)
    • 摘要: 本文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伽达默尔与布尔特曼的关系,这个关系在西方解释学史上很有意义。布尔特曼不仅是海德格尔的友人,也是伽达默尔的老师,对当代西方解释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贡献决不仅仅限于神学,同时也是哲学的,而后者以往学界挖掘得很不够。布尔特曼和伽达默尔一样隶属于海德格尔学派,而不是伽达默尔所认为的隶属于狄尔泰学派(尽管这两个学派具有内在的关联)。作者在一定的意义上纠正了伽达默尔对布尔特曼的偏颇看法,对后者给予了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澄清了一段历史,它有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当代西方存在论解释学的发展。
    • 陈春桂
    • 摘要: 在儒学的生存论视域下,君子是有待“去是”的生存方式,孔子肯定的君子是在人与人相互对待、互相造就的生存活动和体验中“构成着”的。“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本真的生存样态,它要求的是人与他人的相互构成,揭示出一个人与人相互对待、互相造就的构成原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绝不是说有一个现成的君子在“人不知”的情境中怎样“不愠”地生存着,而是说在“人不知而不愠”的生存样态中“构造起”君子,呈现出一种人的境域式生存方式。
    • 翟羽佳
    • 摘要: “图书馆精神”是一个兼具现实感和终极关切的命题,对“图书馆精神”的重新解读是图书情报学科领域对当前弘扬时代精神课题的回应。哲学生存论为进路的诠释,使“图书馆精神”成为一个反映着追求卓越之理想信念和实践创新之内在要求的概念体系。“生存-实践”范式下的“图书馆精神”,是对图书馆存在状态的超越,通过将图书馆的自我完善与人的自我实现作为图书馆的实践指向,使图书馆的存在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中实现“合人性”的价值统一。这种再解读既是图书馆学理论视界的拓展,也是智慧时代图书馆生存范式和职业伦理的重塑。
    • 路惠程
    • 摘要: 马克思人学对西方传统人学的超越是在生存论革命的基础上完成的,生存论的转向使得人学研究的对象,开始从抽象的人转向现实的个人。因此,把握马克思人学的关键就要深入马克思人学的生存论基础,从“本体论”出发,通过对生存论问题的历史性梳理,逐步揭示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乃是生存论的,从而彰显出马克思人学思想,即为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指明现实路径的生存内涵。
    • 杨楷
    • 摘要: 青年恩格斯社会革命理论包含丰富的生存论意涵,它深深扎根于恩格斯对底层人民生存状况的考察实践之中,在对现存社会的批判中,青年恩格斯初步完成了革命理论建构并确立了共产主义新学说。青年恩格斯社会革命理论与生存问题之间有强烈的内在关联,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向导与实践指向,后者是前者的建构动因与社会基石。就青年恩格斯革命理论的生存论意蕴而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看作我们党带领人民摆脱生存危机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革命过程。
    • 罗迪江
    • 摘要: 基于翻译研究的“以语言观之”与“以文化观之”视域对理解翻译存在的局限,本文从“以生存观之”视域考察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两者的本质关系获得了生存论意义上的建构:翻译是译者生存的家园,而译者是存在的翻译存在的尺度。译者生存因翻译存在而“在场”,离开了翻译存在,译者生存就缺失了“在场”的根源;而翻译存在因译者生存而“出场”,离开了译者生存,翻译存在就缺失了“出场”的动力。因此,翻译是“译者化”了的翻译,译者是“翻译化”了的译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