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论坛
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论坛

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论坛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05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会议文集: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那么,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和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探索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立足于现实,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应着重注意的方面进行了总结。
  • 摘要:“三生教育”在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经过科学论证、慎密规划、系统研究、深入实验、全面总结,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了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普遍赞誉。一项教育创新成果能在全省内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充分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必然蕴含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三生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建议在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差础上,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 摘要: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众多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中都涉及价值观问题,在理论上揭示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功能,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体系,并促使其真正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的起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的强大精神力量,就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之一。
  • 摘要:近几年,媒体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者杀人的报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触目惊心。往往只是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以让孩子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或者剥夺他人本不应被剥夺的生命。面对这些现象,教育者和专家往往从教育体制、思想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当然是对的,但以朱永新教授为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团队新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认为,这还不够,还应该从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 摘要:2008年8月13日,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召开实施“三生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对云南省教育系统实施“三生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2008年秋季学期在部分县(市、区)和高校、省属中专学校开展“三生教育”试点,从2009年秋季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三生教育”。“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应该说,云南省通过大力推行“三生教育”而后来居上,走在了全国教育界的最前列。十余年来,笔者积累了许多关于开设生命教育课的经验和教训,与学界同行交流,以共同推进生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 摘要: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解读:“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的系统。其中:生命教育是基础;生存教育是前提;生活教育是保障。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三生教育”进行了诠释。
  • 摘要:目前,生命教育逐渐由专家倡导的教育理念转交为一线教师的实际行动,许多省份和学校进行了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探索。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是相当缺乏,这种状况直接或间接导致孩子出现了种种生命问题。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能只有应试教育和成才教育,更应该有生命教育。家庭应该成为守护孩子生命的乐园,家长应该成为培植孩子生命意识的导师,家庭教育应该充满生命智慧和生命情怀,只有这样,孩子的生命才会更加安全、更加健康、更加精彩、更加幸福。
  • 摘要:死亡教育是国内近年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领域。研究方面,学者们对死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可行性、死亡教育的目标与目的、死亡教育的内容、死亡教育的途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践方面,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死亡教育逐步展开,在取得初步效果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争议。云南省教育厅开展的“三生教育”中也涉及到死亡教育的内容,但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死亡教育如何与生命教育乃至“三生教育”结合,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 摘要:云南省“三生教育”旨在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为其幸福人生引路导航。“三生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学行为,在云南已经具化为课程教学活动,纳入从幼儿少年到青年学子的系列教育教学之中。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三生教育”之“受用”实效已初见端倪。本文结合本人多年从事生命哲学与生命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就“三生教育”的理念与意义课堂的实施简述一点个人不成熟的理解与思考,以求教于方家。
  • 摘要: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其生命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而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追求着高质量的生命,其追求的脚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也正是这不懈的追求,推动着人类的生命质量在不断地提升。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重在追求生物性生命与人文性生命俱佳,这就要求在多方面做出不断的努力。通过教育端正人们的观念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学校要通过这一途径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学校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的,不是培养“职业技能”或“生存技能”,打造“生存机器”,而是要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要达到上述目的,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三生教育”。“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通过这三种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生活观和生命观,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让学生终生受益。
  • 摘要:云南的“三生教育”是一种特有的生命教育,它是在结合本省教育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需要,并借鉴于国内外生命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将教育从生命的关怀扩展到了对生存和生活的全面关怀,并以此来实现提高青少年们的生命质量、获得必要的生存技能、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通过全面落实好学校“三生”教育、家庭“三生”教育、社会“三生”教育,让它们各有侧重,各有‘突出,各有融合,从而实现“三生教育”应有的意义、目的和作用。但同时,在“三生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弄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凸显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自觉性、.自主性和内化性,要依据人之“三生”(生命、生存、生活)的特征,遵循“三生”的内在发展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三生”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来唤醒学生的“三生”意识,启迪学生的“三生”世界,开发学生的“三生”潜能,提升学生的“三生”质量,以此来实现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和提升人的生活的最终目的。
  • 摘要: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实施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主题的“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在这项教育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灵魂支撑的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而“三生教育”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重要渠道之一。云南省教育系统的“三生教育”开展至今不到半年,大家已经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反映出这项享业鲜活的生命力,今后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努力下,一定能够获得“三生教育”探索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双重成果。
  • 摘要:生命、生存、生活是每个人最夲己的事,然而,却未必人人都达到了一种自觉的意识。对于很多人来说,在人生的常态下,生命、生存、生活,不过就是活着、做事、过日子、打发光阴,只有在遭遇人生挫折、打击、困境、绝望或面临某种重大抉择的时候,生命本质的问题才会凸显出来,才会去追问:生存为了什么,生活是否值得一过等关乎人生的最根本的问题。然而,这种“临时抱佛脚”式的人生求解方式,往往很难应对突如其来的人生挑战,因此,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在面临人生团顿的时候,不是不知所措,便是采取某种过激反应,给自己和相关的人带来或大或少的伤害和损失。“三生教育”关乎人生的整体,触及人生的根本,必须从“整全的人”出发,首先对教育活动本身作出深刻的哲学省思。就事论享、急于求成,浅尝辄止、避重就轻,忌病讳医、因噎废食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而应当敢于直面人生的一些重大而根本的问题,超越科学主义的立场,正视人的存在的矛盾性或“悖论性”,在“必要的张力”中寻求“微妙的平衡”,用人生的智慧(注意不仅仅是所谓知识)去启迫智慧的人生。
  • 摘要:价值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的体现。传统哲学把“有用性”作为价值论的基础,由此导致高等教育的价值建立在“兴趣”或“需要”的范畴之上。但高等教育价值的本源性应该属于“存在”或“本体”的范畴,从而构成更为原初的价值基础。因此,人的生命、生存与生活为我们追寻高等教育本体价值提供了根本性依据,高等教育也只有立足于人之生命、生存和生活,才能实现其价值的本源性回归。
  • 摘要:在“三生教育”试点阶段,各地各学校都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切实有效地全面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就高等院校而言,“三生教育”工作推进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以及现实条件,这直接决定了高校“三生教育”课程的内在特征——整合性、渗透性、开放性和灵活性,这也直接形成了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在“三生教育”实践中,通过课程纲要可以对教育活动进行总体策划,同时也由此明确适切的教学形式。本文结合高等院校的特点,对“三生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建构,仅当抛砖引玉之用。
  • 摘要:“三生教育”是从实践领域开始教育思想交革的有益尝试。探索“三生教育”的本质,解读“三生教育”的内涵,是构建“三生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作为一个复合概念,“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何谓生命、生存和生活,其内在的联系是什么,怎样透过生命、生存和生活来理解教育及其“三生教育”的本质,这些都是指导“三生教育”实践、构建“三生教育”理论体系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三生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教育理论与实践可以实现的新突破进行了总结。
  • 摘要:“三生教育”的中心思想:教真育爱。“三生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切合中国教育实际需要的创新教育,是一项志在改善教育质量的教育改革创举,体现着提出入(罗崇敏先生)和推行者们的真善情怀和宏大智慧。“三生教育”在云南的发起和试行已经有一段时日,实践初步证明,“三生教育”工程的展开,可以为基层学校的具体教育活动带来全新的勃勃生机。高校的“三生教育应用管理”因为要立足于个体人、群体人、全体人的人本文明高度展开,所以高校的“三生教育应用管理”视域须得有相应的文明质量,这对于高校科学发展管理无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校学生的思德教育非常重要,通过“三生教育应用管理”工作则可以得到特别的具体展开,通过与“考分教学工程”平格匹配的“实践活动工程”和“品德修养工程”才能得到具体实现。
  • 摘要:“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而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总结了生命教育包含的几个层次,在生命教育中,无须回避生命本身的沉重,更无须作出高高在上的姿态,首先要和学生一起直面生命让我们遭遇的一切苦难,映起真实人生体验的共鸣,感悟人类生命历程的悲枪实质,反思人类生命的文化精神和文明进程。因为每一个教育者自身首先是一个生命个体,与受教育的学生无异。所不同的是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具有主动的理性自觉精神的先行者,可以在一个相对高远的立足点上引领学生。由此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有时,一方面要立足于真实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要打开广阔的视域,呈现丰富灵动的视角。故而进行生命教育时,可以将科学的、伦理的、文学的、美术的、音乐的等等多种充度交融,引领学生调动丰富敏锐的生命感受力,对生命意义进行多维度的思考,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直面生命、担当生命。
  • 摘要:“三生教育”既是一个哲学问题,又是一个人学问题,还是一个教育观的问题。本文指出“三生教育”的提出,体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剖析了其内在逻辑及其精神实质,总结了“三生教育”的创新及其实践意义。
  • 摘要: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的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们学会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寻求自我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这里说生命教育极其重要,恰恰说明了它是当下社会问题的迫切需要。生命教育决不应是一时兴起的项目或热闹一时的活动,也决不应是学校中可有可无的点级,它应该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长期努力的一项艰巨工程。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承担生命教育的责任,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崇高理想。
  • 摘要:和谐,是文明社会的主旋律。和谐,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已成为举国共识。社会和谐主要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主要是心的和谐,要与人和谐首先自己内心要和谐。简言之,和谐社会的创建要从我做起,从心开始。本文将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认知疗法与中国古代阴阳辨证思想结合,创立了辨证认知辅导的理论与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摘要:“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类型、教育事业,是关乎人的生命成长的、实践性极强的“树人”的事业,它需要对自己的学理基础、核心价值、实践模式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身心灵全人生命辅导,只是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的基本理念。在现实的生命教育操作中,既可以是融入式的,也可以是专题式的;既可以是理论反思式的,也可以是活动体验式的;既可以是个别单独辅导式的,也可以是团队共同体验式的。总之,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理念却应该是身心灵全人生命成长。
  • 摘要:和现代幼儿教育不同,中国古代的幼儿生命教育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首先,在教育对象上,不局限在幼儿,很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都可以是幼儿教育体系所牵涉的对象。这是因为,古代社会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少,很多年龄较大的人也只能靠幼儿教育的内容得到教育。其次,在教育内容上,幼儿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仅局限在幼儿应掌握的范围,它和成人教育一样涉及各个方面。其三,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主要是以人格境界的高低来划分,而不是以内容的分类来划分的。也就是说,幼儿教育是自成体系的,可以单独完成一个人的生命教育,只是境界和成人教育相比要低。这是和现代幼儿教育只是成人教育中不能分离的一个阶段是不同的。因此,中国古代的幼儿生命教育是初级生命教育,其主要对象当然是幼儿,但也旁及年龄较大的青少年,直至成年人。中国古代幼儿生命教育的这些特征,在今天看来仍有许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尤其对开展的“三生教育”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 摘要:马克思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自己的本体论?如果有,这本体论是何?在前些年,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之多种主张,恰恰表明马克思自己没有明确提出过自己的“新唯物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马克思虽然在肯定意义上运用过本体论一词,但基本没有对本体论问题进行思考,只是指出了一些人性事实属于人的“本体论存在”。同时,他也没对本体论进行批判,他批判的只是形而上学哲学。但是,形而上学的基础和主要构成部分却是本体论。这就是说,马克思通过否定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而否定了传统意义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但是,这并不是说,马克思哲学没有自己的本体论。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它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原,可以直接间接推出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基本理论。
  • 摘要:正确理解“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关系,是在教育实践中正确处理“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重要基础。“三生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推进“三生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云南省推行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即“三生教育”)是在2008年2月19日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被首次提出。2008年秋季,云南省在全省各高等学校、7所省属中专学校和16个州、市的78个县(市、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了实施“三生教育”的试点工作。笔者因长期从事生命伦理学研究而参与了“三生教育”的教育思想梳理、教材编写和师资培训工作。随着“三生教育”的深化,本人深切感到“三生教育”需要生命伦理学的理论支撑才能成为“有根之树”;而生命伦理学学科通过“三生教育”这一现实平台,迈出了从学术走向教育、从研究走向普及的重要一步。
  • 摘要:生存是生命在现实中的体现,它既是生命功能的发挥,也是生命过程的客观实现。尽管人类生存的具体方式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方式,并且随着时间、地点、环境和社会形态及社会状况的交亿而出现不同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但是无论如何,人类生存所具有的内在规律却是不依入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和把握这种基本规律,对于正确认识生存和不断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 摘要:2008年夏,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作出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并提出了实施意见。学校接到文件后,进行了宣传、讨论,并按照本校实际拟定了方案,在学校“三生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三生教育”研究室具体负责,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开展。经过近一个学年的实践,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将实施“三生教育”工作的一些思考与体会和大家作简要交流。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互联网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却也带来了诸多的危害。网络游戏成瘾,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精神行为障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呈现了日趋严重之势。青少年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同样也是网络游戏成瘾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人群的特征是没有责任感,缺失对生命、生存及生活的正确态度,人格畸形发育。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这一“三生教育”形式旨在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三生教育”增进广大青少年对生命意义、生存智慧及生活真谛的理解,再现生命、生存、生活的本质。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络成瘾,就是要改变找国当前青少年的教育体制,由注重学生科学文化教育为重心的教育形式转移到以抓好青少年“三生教育”的教育形式中来。只有这样才可能使青少年树立远大的抱负,形成正确的“三生”态度,完善青少年应对挫折的心理学机制,将青少年培养成有责任心,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也只有通过“三生教育”这一德育形式来达到青少年戒除网络游戏成瘾的目标。
  • 摘要:更进一步的普及有关自然灾害和危机应对的知识,是学校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而且应该明确:减灾始于学校,使公众,特别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有比较深入的关于自然灾害和应对灾害的必要知识,使大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既有成就感,又有危机感,特别是培养大学生有超越职业训练以外的想像能力。应该将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危机,学会减灾技能的内容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的内容,并且向全社会普及自然灾害知识,提高公众、特别是大学生的减灾意识上起到作用。
  • 摘要:所谓“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既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在推进“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人本性、求真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走出课堂和学校,建构开放式的教育模式,是当前大力推进“三生教育”的关键所在。
  • 摘要:云南省2008年2月提出的“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生教育”需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高校的“三生教育”如果忽略了与家庭的沟通,忽略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仅靠学校、社会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高校“三生教育”系统应考虑如何让父母也有意识地参与到学生的成长发展中来,重新学习和调整过去的教养方式与教育理念。
  • 摘要:“三生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有其发展的必然性,体现了一种尊重学生生命、提升学生生活的理念,它应该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的始终。开展“三生教育”在当前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实施的重要意义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开展“三生教育”还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因此我们要从内容到形式等各方面进行探讨,探索一条适合我国高校的“三生教育”方式,为培养具有生命意识和生活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
  • 摘要:云南省教育界首创的“三生教育”于2008年9月在全省所有学校(包括幼儿园)广泛开展。“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三生教育”作为贯穿教育始终的一种全新的理念,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教育本身的内涵,使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交成了现实。“三生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健康发展,必须要求建设一支十分稳定、配置合理、特别在业务上具有相当实力和特色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要有真正垂范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世理”,从而使“三生教育”的目的得到有效落实,使“三生教育”的价值得予全面体现。
  • 摘要:“三生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得到了国家教育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要求。“三生教育”的全面实施必将对教育思想领域的变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三生教育”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还需要长期的探索研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云南省教育厅“三生教育”办公室和昆明学院学报编辑部决定开设《“三生教育”研究》专栏,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三生教育”的研究讨论中来,为构建“三生教育”理论体系添砖加瓦。
  • 摘要:2008年,云南省在实施“三生教育”工作方面主要抓了4个阶段的工作: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编写教材、培训师资,启动试点、全程服务,目标管理、总结提升。开局工作良好,取得了5个方面的初步成效,提炼了3个方面的初步经验。在肯定初步成效和经验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三生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加之从提出到现在仅1年时间,所以,在思想认识、政策措施、理论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难。在总结2008年秋季学期实施“三生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全面推进“三生教育”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