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技术思想

技术思想

技术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55001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学理论、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15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会议、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跨学科学术研讨会等;技术思想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克明、杨叔子、吴智等。

技术思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5001 占比:99.87%

总计:155207篇

技术思想—发文趋势图

技术思想

-研究学者

  • 刘克明
  • 杨叔子
  • 吴智
  • 李明巨
  • 王伯鲁
  • 盛国荣
  • 刘波
  • 吕学海
  • 张硕
  • 张笑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覃泽宇
    • 摘要: 作为西方技术哲学研究的开山鼻祖,亚里士多德对技术的哲学思考散见于其对形而上学、物理学和伦理学等论述中。他在自然视域中通过“四因说”的思维框架对技术进行了阐述,而理解“四因说”需要回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视域中,需要关注自然的运动本原问题。技术作为一种将自然运动包含在内的强制运动而存在,是人类模仿或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技术的创制本质,主要体现为将潜在的事物变成现实的事物,此过程依赖于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等四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同时,他将技术的本质拓展到了德性范畴,建构了“技术-智慧-中庸”的路径,实现了技术之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将亚里士多德的技术思想投射于教育技术,发现教育技术在其存在、本质和实践层面上均需重新解读。教育技术的存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从自然存在到技术存在的跃迁;教育技术的本质,乃是在教育场域中不断生成技术的创制智慧,并通过智慧性的技术创制来实现人类教育意志的有效手段;教育技术的实践,即是在创制智慧的引领下实现技术在教育场域中的真善美统一。
    • 覃泽宇
    • 摘要: 作为西方技术哲学研究的开山鼻祖,亚里士多德对技术的哲学思考散见于其对形而上学、物理学和伦理学等论述中。他在自然视域中通过“四因说”的思维框架对技术进行了阐述,而理解“四因说”需要回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视域中,需要关注自然的运动本原问题。技术作为一种将自然运动包含在内的强制运动而存在,是人类模仿或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技术的创制本质,主要体现为将潜在的事物变成现实的事物,此过程依赖于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等四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同时,他将技术的本质拓展到了德性范畴,建构了“技术-智慧-中庸”的路径,实现了技术之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将亚里士多德的技术思想投射于教育技术,发现教育技术在其存在、本质和实践层面上均需重新解读。教育技术的存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从自然存在到技术存在的跃迁;教育技术的本质,乃是在教育场域中不断生成技术的创制智慧,并通过智慧性的技术创制来实现人类教育意志的有效手段;教育技术的实践,即是在创制智慧的引领下实现技术在教育场域中的真善美统一。
    • 郭明哲; 张至铖
    • 摘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发源地。在《手稿》中,马克思以国民经济学的语言对私有财产运动的全过程进行了剖析,揭示了技术在这一运动中的参与,推动着工人的贫困、资本家的竞争与土地所有者的消亡。进而在哲学维度上提出技术是迄今为止全部人的活动的技术实践观。技术活动作为一种人的实践活动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异化劳动理论中包含着对于技术异化本身的批判。对于异化问题的解决,马克思认为技术进步在创造物的丰富与人的丰富两个层面上有利于推动人的解放。如今,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能够帮助我们厘清数字技术与人的本质的关系问题,警惕数字技术异化及潜在风险,引领数字技术推动人类解放。
    • 潘琼阁
    • 摘要: 技术思想家将技术作为不断进化的整体,促使人们看待数字版权技术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技术的发展给版权保护领域带来各方面的影响:研究者们探讨技术的多面性,肯定其能嵌于综合保护策略之中,是平衡多方利益的关键;数字技术让不同的版权理论传统得到重新思考;技术话语策略更是丰富了版权保护综合策略,并使技术自身获得整体观照.《全球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跨世纪追踪与分析(1994—2017)》将历时与共时相结合,在全球范围内追踪与分析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在这24年间的发展进程,契合技术转型趋势,所得出的结论标识当下发展,预测未来趋势.
    • 乔尚孝; 潜伟
    • 摘要: 中国古代在生铁冶铸技术基础上建立了发达完善的钢铁冶金技术体系,灌钢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梳理了与灌钢有关的文献记载,认为早期的灌钢工艺往往以制作高品质刀剑为目的,目前所见最早的直接记载灌钢的文献出于唐代苏游,宋代与明代的详细记载表明灌钢工艺经过一定程度的简化与改进.本文认为,目前被判定为灌钢的样品可能并非合格的灌钢产品,模拟实验对理解灌钢样品显微结构特征的变化有着重要意义.从更深层的角度考虑,灌钢与中国古代以"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在古文献及文物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进行模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可能为深入认识灌钢工艺提供新的途径.
    • 柴自贵
    • 摘要: 古今中外"技"与"术"二者互生互促,关系密切.从逻辑发展的规律来看,最终形成"技术"这一概念是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可谓源远流长,但"技"与"术"的具体概念界定在不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存在一定差异.从"技"与"术"的表现形态、应用对象、基本特征、固有属性四个方面来分析"其深刻含义,可以厘清二者的区别和联系.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技"与"术"形成技术共同体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在技术共同体的作用下和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思想的指导下,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飞速发展,对当代社会意义深远.
    • 史磊
    • 摘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取得很大成就.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在此基础上物联网发展而来,它使得物与物、物与人间的信息交换得以实现.物联网将各种事物通过网络联系到一起,属于应用型网络,可以分析识别各类物品并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文章对物联网的结构与体系进行了阐述,并具体分析了物联网的应用策略.
    • 吴运堤
    • 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首先要明确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其次掌握物联网的技术思想,最后掌握建立综合服务平台技术,建立综合服务实验系统,树立融合意识,受到政府的出台支持,全面阐述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的重要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