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儒家

儒家

儒家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4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94篇、会议论文150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2673种,包括管子学刊、中国哲学史、伦理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2010国际儒学论坛等;儒家的相关文献由9674位作者贡献,包括涂可国、沈顺福、黄玉顺等。

儒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94 占比:98.68%

会议论文>

论文:150 占比:1.31%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01%

总计:11445篇

儒家—发文趋势图

儒家

-研究学者

  • 涂可国
  • 沈顺福
  • 黄玉顺
  • 许丙泉
  • 康宇
  • 余治平
  • 傅佩荣
  • 连劭名
  • 韩星
  • 龚建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周天庆; 严春飞
    • 摘要: 儒家友善观指以尊重、包容、同情、关爱等友善情感为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升华为"仁爱"价值的思想观点。儒家认为,人的友善情感按照"亲亲""尊贤"等原则表达,且借助礼乐的社会实践形式,才具有公共、普遍意义。儒家友善观立足于人的本性,蕴涵着强烈的情感关怀取向。这种取向具有当代性,它为思考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实践动力、实践出发点以及友善情感与规范之间的张力等问题提供了传统文化资源和历史参照。儒家友善观的情感关怀取向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思想有内在相通之处,在理论上有助于从人的存在本性角度深化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内涵,在实践上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实践体系,包括实践的展开、实践的立足点选择、实践的社会心理机制构建等。
    • 韩家星; 陆群
    • 摘要: 儒家哲学思想关于道德的部分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家对道德诸元素的内涵已经作出了细致的阐释,但鲜见对各个道德元素之间内在联系的阐释。郭店楚简《五行》篇对儒家哲学思想道德元素的结构和修炼途径作出阐释,构建了系统的儒家哲学思想道德体系,也深化了人们对儒家哲学思想道德文化的认识。
    • 贾新奇; 任敏
    • 摘要: 三命说是汉代儒者提出的一种命运学说。由于相关材料简略而混乱,该学说的理论观点至今未得到澄清,其理论价值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受到王充的批判与道教佛教命运学说的冲击,但是这种学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这种学说是对此前儒家命运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对盲目命运论与道德定命论的综合。
    • 袁航
    • 摘要: 本文阐述了孔子对儒家学派的贡献和儒家文化的传承过程,论述了孔子思想家、教育家的原因。孔子儒家文化的广泛传播,使其教育思想对世界有较深的影响。作者结合孔子像陶瓷雕塑的创作理念,认为大力发展儒家文化产业,创作儒家文化作品,将加快与世界融合,促进儒家文化快速传播和发扬光大。
    • 高湄阳
    • 摘要: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思想蕴涵的深刻哲学思想在古今中外都受到推崇。儒家历来注重诚信,认为诚信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为人之本、立身处事之道、为政之基。即使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儒家诚信思想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后,在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等方面都越来越重视诚信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冲击,社会的一些方面发生了道德缺失的现象,未能将诚信作为日常道德规范的基本准绳。基于此,把儒家诚信思想作为载体,分析传统儒家诚信思想所能体现的作用,借鉴儒家诚信思想的精华,让儒家诚信思想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更好转化,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使诚信价值观贯穿高质量发展的各个层面。
    • 谢狂飞
    • 摘要: 儒家的精神性维度表现在重视生命伦理之本,深切关心人的内在心灵状态,并以之作为道德主体学以成人和学以成德的德行实践的深层内源。儒家精神性之维的核心概念是孔子强调的“仁”,仁本身包含着道德情感意义上的爱人的内涵和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生生之仁的意味。儒家的精神性之维关联着儒家的心性之学,而通过对儒家心性之学进行充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够对现代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实践提供重要的现代启示。
    • 向鑫
    • 摘要: 社会治理作为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产物,是国家发展与建设的重要一环。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建设美好的社会,一直是人类朝思暮想的梦想,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儒家思想是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封建社会为帝王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今对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研究,仍然对新时代社会治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深入了解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关于社会治理思想中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辅之以法等核心元素,发掘儒家社会治理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代价值,继承和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民为中心为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加强党的建设和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 唐晓英
    • 摘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不仅是儒家孝治思想的核心范畴,也是当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根源。孔孟的仁孝观不仅强调要孝亲敬老,而且将其上升为治国之道,孝治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政治伦常。而我国近些年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乡村文化衰落与凋敝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基于儒家孝治思想的乡风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积极推进孝治思想与乡村教育、与乡村移风易俗、与建设美丽乡村、与基础保障相结合,使孝治思想落地生根,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 张方玉
    • 摘要: 诚德在儒学美德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种兼具“天道”和“人道”之特质、“即本体而工夫”的德性,然而诚德的深刻意蕴常常为现代生活所遮蔽。德性伦理学的视域中,“至诚无息”呈现出儒家实践理性的根源与本体,人之德性获得高明、博厚、悠远之“形而上”根据;“诚者自成”展现出儒家实践理性的意义与价值,成己、成物、成事、合内外之道意味着德性何以自成目的性。儒家诚德现代义理的探讨,是阐释儒家德性论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能为当代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 陈晨; 张彬
    • 摘要: [研究意义]服饰观念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形而上者。服饰观念的对立与儒、道思想文化的差异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儒、道思想文化与服饰观念相关问题的探讨,可以进一步拓宽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的视野。[研究方法]文章以思想文化史结合服饰史的跨学科视角,以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文化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折射出两家对服饰文化理解的差异,并探讨两家服饰观念的对立。[研究结果与结论]进而得出儒家重礼制,旨在典章、制度、规范、礼仪中强调外在地表现形式,认为服饰应“辨贵贱,明等威”;道家着眼于个性生命的自在随意,崇尚自然形态,认为服饰对人身的遮掩形同对人心的遮蔽。由此可见,儒、道服饰观念的对立受到两家思想文化的直接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