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实践哲学

实践哲学

实践哲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1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欧洲哲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40篇;相关期刊532种,包括现代哲学、学理论、江海学刊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当代中国美学文艺学理论建设暨纪念蒋孔阳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现象学科技哲学学术会议、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等;实践哲学的相关文献由95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能为、王南湜、徐长福等。

实践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1 占比:52.76%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940 占比:46.74%

总计:2011篇

实践哲学—发文趋势图

实践哲学

-研究学者

  • 张能为
  • 王南湜
  • 徐长福
  • 李长伟
  • 胡义成
  • 雷龙乾
  • 丁立群
  • 于秀艳
  • 刘新刚
  • 李双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芳铭
    • 摘要: 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本质规定性源于实践唯物主义的正式出场,同时意味着这一崭新的哲学形态已经把“实践”而非“物质实体”作为其理论内核,由于它解释的并非自然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实体世界,而是人的实践活动何以成就人的世界,因此,与其把实践唯物主义归为“唯物主义”的类型之一,还不如称之为“唯实践主义”或者“实践哲学”。
    • 沈洁; 王宏
    • 摘要: 本文尝试论证了“实践哲学”的真理观、意义观和伦理观与翻译批评之间存在的耦合之处,提出批评应当遵守辩证性、历史性和导向性,再结合中医典籍英译的特征,提出中医典籍英译批评的四原则,以及在原则指导下分层次开展的“真”值、“效”值和“善”值批评。
    • 刘志军; 徐彬
    • 摘要: 任何一种教育评价理论或理念的实现,以及教育评价改革方案或制度设计的落地,关键在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如何对教育评价的实践进行定位以及定位为什么。为了改变人们普遍将教育评价实践定位为功利化实践和技术化实践的现状,帮助实践主体正确定位教育评价实践,实践哲学或可提供一种较为契合的定位思路和方向。基于实践哲学的视角,实践主体可以将教育评价实践定位为教育实践、政治实践和伦理实践。教育评价作为教育实践的实现,需要实践主体回归育人的教育本质、推动实践主体间的合作参与、坚持教育学的立场和理解教育的实践逻辑;教育评价作为政治实践的实现,需要实践主体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运用实验方法的决策逻辑和厘清不同实践主体的评价权责;教育评价作为伦理实践的实现,需要实践主体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具备一定的伦理品性和发挥一定的实践智慧。
    • 张能为
    • 摘要: 精神科学何以能够成立是欧洲近代以来科学领域和哲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一大批思想家从精神科学的价值对象、认识论的解释学方法等方面竭力地为精神科学予以理论的奠基和辩护。当代解释学家伽达默尔作出更大推进的是,不再只是基于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被同等对待框架中通过辨析两者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来理解精神科学的合法性和实质,而是从精神科学的理论范式、方法论解释学和解释学本质上就是实践哲学等维度更深地将精神科学作为一门特殊科学置于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一种“另类的、不同的”知识形态一实践哲学一上来对精神科学的合法性问题提供自己的哲学论证和意义理解。实践哲学才是精神科学的自我理解作为一门科学能够存在的“唯一合理的有承载力的模式”和“科学理论范式”。这一理解论证突破了以往为精神科学奠基和辩护的视野、框架,也超出了自然科学对于科学性和科学方法之支配性规定,在实践哲学理论范式和知识语境中,作为一种方法的解释学所表明的科学知识和真理的理解性就不仅仅停留于精神科学上,而是涵摄于人类所有科学知识之中,具有了人的存在性和实践性的形而上学意义。精神科学、解释学与实践哲学三者是内在统一的,精神科学是解释学的,其科学理论范式和理论实质则是实践哲学的,具有非精确性与不确定性、行与参与性、理解性与多样性、综合性与联结性、先行性与隐匿性等六个方面重要特性。
    • 彭启福
    • 摘要: 德国诠释学家伽达默尔曾经有“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说法。围绕这一说法,国内诠释学界就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问题以及“诠释学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哲学”诸问题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论争。深入思考可以发现,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实现了整个西方诠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这一转向以《真理与方法》的初稿写作(1955-1956)、公开讲演(1957)和正式出版(1960)为不同的时间节点,而其晚期思想不过是这一转向的进一步延续。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之所以成为实践哲学,不是因为它着力探究“伦理学”或“政治学”领域中的实践问题,而是因为它将“理解”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予以哲学思考。伽达默尔是要在诠释学中恢复实践哲学传统,而不是要把诠释学改造为伦理学。在当代中国经典诠释学的理论建构中,必须注重“实践哲学导向”,尤其是亟待展开“对普遍东西的具体化”这一伟大主题的方法论思考。
    • 王钿源; 李楠明
    • 摘要: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想的批判与超越问题,应当成为新时代语境下哲学理论再思考的深化点。马克思在批判与超越黑格尔思想中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但是不能对之加以简单的“颠倒”思考。本文意在思考马克思对黑格尔主奴思想的超越,反思马克思在批判与改造过程中如何形成独特的劳动概念,重新回到文本中考察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在当代的价值,以期更深层次地把握马克思学说的内在必然性。
    • 欧阳谦
    • 摘要: 福柯的思想魅力在于他立足当下和跨越学科的实践哲学。他将哲学当作一种新闻工作,表面上似乎是在使哲学变为“非哲学”,实则是在重构一种批判存在论。福柯的实践哲学立足当下现实,对现实保持怀疑论的眼光和医生式的诊断态度,对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各种规范和限制进行历史分析,同时试图探寻一种超越存在现状的可能性路径。终其一生,福柯总是以新闻工作者的姿态致力于建构一种关于我们自身的批判存在论。福柯的新哲学观鲜明地表达了当代法国哲学的基本思想,可以成为当代法国哲学的理论样本。
    • 罗玉竹
    • 摘要: 葛兰西在实践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强调政党可以通过培养有机知识分子,采用“阵地战”策略,进而实现对文化领导权的获得。他的这一“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 姜志强
    • 摘要: 关于西方国家无产阶级应该如何革命的问题,葛兰西在借鉴列宁领导权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东西方情况的差异并结合本国国情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阵地战”为核心的一整套策略体系。同时,通过以“实践一元论”为基本特征的实践哲学的论证,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逻辑严谨而又自成一体。这是葛兰西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尽管葛兰西强调通过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由于他的理论设想所具有的超然性和独立性,使这一理论在面对现实时难免出现不足与局限。葛兰西对于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的思考,体现了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探索精神,对于已经取得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一理论仍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彭启福
    • 摘要: 德国诠释学家伽达默尔曾经有“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说法。围绕这一说法,国内诠释学界就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问题以及“诠释学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哲学”诸问题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论争。深入思考可以发现,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实现了整个西方诠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这一转向以《真理与方法》的初稿写作(1955—1956)、公开讲演(1957)和正式出版(1960)为不同的时间节点,而其晚期思想不过是这一转向的进一步延续。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之所以成为实践哲学,不是因为它着力探究“伦理学”或“政治学”领域中的实践问题,而是因为它将“理解”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予以哲学思考。伽达默尔是要在诠释学中恢复实践哲学传统,而不是要把诠释学改造为伦理学。在当代中国经典诠释学的理论建构中,必须注重“实践哲学导向”,尤其是亟待展开“对普遍东西的具体化”这一伟大主题的方法论思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