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
劳动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1年内共计863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45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74篇;相关期刊3235种,包括内蒙古政报、工友、工会信息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08年电力信息化高级论坛、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劳动的相关文献由7665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记者、关柏春、钱津等。
劳动
-研究学者
- 本刊记者
- 关柏春
- 钱津
- 郑志国
- 于伟峰
- 李娟
- 李永明
- 李锐
- 王颖
- 郭芙蕊
- 陈孝荣
- 仰海峰
- 任琳
- 何云峰
- 刘洋
- 刘畅
- 刘芳
- 毛勒堂
- 王大为
- 王建平
- 王芳
- 马喜春
- 仲之
- 党国英
- 刘卓红
- 刘英
- 刘颖
- 周善
- 周国平
- 商植桐
- 张华
- 张正翔
- 张波
- 张玉能
- 徐海红
- 本刊编辑部
- 李淑梅
- 李静
- 杨帆
- 杨芳
- 梁玉梅
- 汪金友
- 王丹
- 王丽丽
- 王娟
- 王晶
- 王江松
- 王辉
- 石舒清
- 童芳华
-
-
上官苗苗
- 《广西社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新时代劳动精神有着深厚的理论和现实土壤,它既承继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之中.肯定劳动创造价值、关心爱护劳动者、鼓励劳动创造是新时代劳动精神的丰富内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培育,要以科学的劳动理念为引领,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全的劳动保障机制来实现.
-
-
-
-
-
-
-
-
-
-
-
包国光;
梁丽
- 《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
| 2007年
-
摘要:
技术异化现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人们对技术带来的负效应充满了困惑。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技术和批判技术。然而探讨现代技术异化的根源,不能只从技术层面去寻找。技术是人类生存实践的产物,技术形态和应用后果都是社会建构的,技术异化的根源也在于社会应用技术的主导模式。通过对劳动异化和技术异化的比较分析,认为技术异化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技术的人规模应用为前提的,根本的原因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异化了。因而,技术作为资本的内在要求,是劳动受雇于资本的必然表现。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对我们深入探讨技术异化的根源及其后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