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766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常用外国语、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246篇;相关期刊367种,包括语文学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6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等;翻译批评的相关文献由69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领顺、廖七一、李业霞等。

翻译批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0 占比:9.4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7246 占比:90.44%

总计:8012篇

翻译批评—发文趋势图

翻译批评

-研究学者

  • 周领顺
  • 廖七一
  • 李业霞
  • 刘云虹
  • 王晓农
  • 穆雷
  • 文军
  • 王峰
  • 肖维青
  • 胡德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洁; 王宏
    • 摘要: 本文尝试论证了“实践哲学”的真理观、意义观和伦理观与翻译批评之间存在的耦合之处,提出批评应当遵守辩证性、历史性和导向性,再结合中医典籍英译的特征,提出中医典籍英译批评的四原则,以及在原则指导下分层次开展的“真”值、“效”值和“善”值批评。
    • 徐朝友
    • 摘要: 研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理论史、古代佛经翻译批评史,东晋僧肇《注维摩诘经》不可或缺。《注维摩诘经》其佛经译学建树主要有二:提出“义名(译)”基本概念;滥觞“体相用”批评视角。《注维摩诘经》其翻译批评建树主要有二:揭示什译翻译过程;滥觞翻译对比批评。
    • 孟德婕
    • 摘要: 贝尔曼的翻译批评思想集中体现在《翻译批评探索:约翰•多恩》,在此书中他提出了一套翻译批评理论体系,从发表的文章数量来看,他的翻译批评理论至今也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贝尔曼提出的翻译批评路径、伦理标准和诗学标准操作性极强,丰富了翻译理论。在本文研究中,借助贝尔曼的翻译批评路径来对张培基的英译散文《故都的秋》进行分析,发现译者独特的翻译技巧完美地再现了原文风格、内容和神韵,极大程度上忠实于原文内容;也符合其所倡导的“忠实、通顺”的翻译理念。
    • 赵玺媛; 张燕
    • 摘要: 该文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和LLR算法,对2016—2020年间国内翻译批评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侧重研究了翻译批评理论现状、实践现状,研究热点趋势以及重要学者信息。图谱信息显示近五年国内对翻译批评始终保持较高的关注度;翻译批评理论建构与基于译本的翻译批评仍是两个主要阵地;文学翻译批评仍是主流,乡土文学翻译批评占比升高;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批评发展势头强劲;年轻学者开始崭露头角。通观近五年国内翻译批评发展发现:翻译批评理论体系亟待建立;翻译批评实践角度有待多元化;翻译批评方法尚需与时俱进;翻译批评需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
    • 周家春
    • 摘要: 翻译过程中的“理解”是一个复杂、充满歧义性的过程,而“表达”是译者将自己对原文文本内涵的理解与作者意图、文本字面意义、翻译行为的价值进行权衡的结果,反映了译者的“理解观”。翻译批评者需深入“表达”背后,检视译者的“理解”,因而批评者关于“何为理解”和“如何理解”的认知,对于其批评方法和结论起着决定性作用。诠释学在其衍变和发展过程中,围绕作者、文本、读者和译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理解观”。这些关于“理解”的论述对于建立多元化翻译批评标准、解释译本多样性,以及拓宽翻译批评理论建构视野的实践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
    • 龙晓翔; 胡牧
    • 摘要: 翻译活动不是单纯语言形式上的转换,而应视为一项社会实践。因此,以社会翻译学视角研究翻译批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在回顾国内外翻译批评研究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探索结合社会翻译学与翻译批评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其一,西方翻译批评聚焦于“文本对比”和“质量评估”,而国内翻译批评研究更关注“价值取向”及“问题导向”;其二,就翻译批评的研究对象而言,翻译主体应为参与翻译实践的整个行动者网络,而非译者一人;其三,制定批评标准时,既要考虑译本的文学与语言价值,也要考虑现实的社会价值;其四,翻译批评不应忽视翻译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应超越内部与外部的二元对立,整体辩证地进行翻译环境批评研究。
    • 王艺静
    •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翻译实践活动的增多,人们越发注重译文的质量及其传播带来的影响力,这也推动着翻译批评的发展。散文翻译是其中一大困难。本文从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出发,赏析《匆匆》张培基先生的译本,张先生的译本用词丰富,修辞手法运用灵活,翻译技巧把握准确,再现了原作的风格特征,是学习散文翻译的典范。
    • 傅敬民
    • 摘要: 作为翻译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国家翻译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促进国家形象的建构、引导知识话语的传播与接受,而且对于整个翻译事业都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近年来,以任东升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努力,在史料挖掘、理论建构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使得国家翻译实践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如果缺失批评视角或不能有效地发挥批评的功能,必然影响其理论及应用价值的发挥。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考察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现有研究成果,以如何发挥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批评功能为研究对象和理论假设,探讨发挥翻译批评功能的路径,以期推进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系统深入发展,更为有效地凸显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在新时代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赵凤英
    • 摘要: 余华的中长篇小说《活着》英译本To Live出版后,在英语国家引起很大反响,深受读者喜爱。该小说语言通俗易懂,翻译难度适中,但英译本中仍出现了多处误译。从翻译批评的角度来看,To Live中的误译现象可划分为语形、语义和语用偏离三种类型;语际转换困难、思维差异、文化传递障碍以及翻译中不同角色对翻译结果的影响都是造成误译现象的重要因素。
    • 赵艾妮
    • 摘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因社会热点而生的网络热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反映了该国当前的热点话题和社会现象。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如何准确的对其进行英译,从而达到国际交流的目的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当前最时兴的一句网络流行语的22个不同译本进行赏析对比分析,以此启发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英译发展的重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