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0年内共计2949篇,主要集中在美学、绘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78篇、会议论文171篇、相关期刊1138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大众文艺、青年文学家等;
相关会议124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艺术青年学者论坛、第四届长三角研究生论坛——“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教育教学新探”论坛、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美学思想的相关文献由288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志成、吴功正、李杰等。
美学思想
-研究学者
- 王志成
- 吴功正
- 李杰
- 邱紫华
- 吴远华
- 张慧
- 张洪亮
- 徐顺智
- 朱志荣
- 杨晓莲
- 林艳华
- 王跃年
- 皮朝纲
- 祁志祥
- 胡健
- 苗建华
- 万志海
- 傅京生
- 刘曦林
- 刘继平
- 刘鑫
- 刘静
- 卢春红
- 周常义
- 唐旭
- 宋凤丽
- 张冰
- 张志庆
- 张斌
- 朱立元
- 李世涛
- 李士军
- 李明
- 李芳芳
- 樊情
- 樊波
- 汪静
- 潘天波
- 潘显一
- 王世德
- 王宗峰
- 王莉楠
- 甘兴义
- 秦菁怡
- 肖安平
- 谢华文
- 赵蓉
- 邹元江
- 郭玉生
- 金雅
-
-
杨延强
- 《散文百家》
| 2020年
-
摘要:
王国维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美学家,学贯中西,被冯友兰誉为"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王国维美学思想扎根于中国古代传统美学,主要受益于康德、叔本华的美学理论.虽然王国维政治思想比较守旧,主张清王朝复辟,但其美学思想却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熠熠生辉,链接了中国美学的传统与现代,为中国美学探索现代发展道路做出巨大贡献.本文将从不同方面简论王国维美学思想,以期对其美学思想有一个整体把握.
-
-
杨疏寒
- 《理论观察》
| 2020年
-
摘要:
现代改良汉服在继承传统汉服精华的基础上,又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服装简单实用的新需求.它作为一种新的服装种类,在服装设计理念、服装形制设计和服装纹饰设计上都一定程度受到了庄子法天贵真的自然美、轻灵飘逸的自由美、通透自在的人格美美学思想的影响.但在设计中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应注重在实用性设计上体现庄子"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在文化表达上凸显消费主体的内在人格美的主观感受等,以满足个体的情感诉求.
-
-
谈祖应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据《苏轼全集校注》,苏轼以琴为题材的诗、词、文计八十余篇,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古琴、琴人、弹奏时的情境、意境,本文总结概括提出古意、遗形、静照、真同等古琴艺术美学思想和以琴悟禅、以琴寓怀、以琴洗心、以琴觅音的审美体验.
-
-
李明;
李梅;
梁列峰
- 《工业 工程 设计》
| 2020年
-
摘要:
旨在考述中国传统造物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启迪创新思维,点燃设计激情,激活中国现代设计文化的内在意义.透过中国传统造物设计与传统哲学、美学的深层联系,重新思辨中国传统造物美学的智慧,衔接传统与现代,简述中国传统造物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与文化内涵,并着重分析它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意义,借此希望有助于拓展中国现代设计理念,创造生态设计共同体,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中国传统造物美学思想会不断丰富现代设计思想的内涵,并积极推动现代设计艺术与美学思想的建设和发展,传统造物美学思想与现代设计美学所倡导的生活方式设计、人性化设计、生态设计理念极为相似,对于解决当下设计所存在且面临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
段欣怡
- 《今古文创》
| 2020年
-
摘要:
书画是内容,装裱是形式,两者相统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长物志》书画卷对于书画装裱的介绍详实实用,对装裱艺术的美学思想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归纳概括出文震亨对装裱艺术的美学理想,从“程式化”装饰美的推崇、“因时制宜”装裱美原则的崇尚、“古雅”装裱美的追求,抛砖引玉,探讨中国传统装裱技艺精髓之所在,传递中国传统美学观念。
-
-
修永富
- 《电影文学》
| 2020年
-
摘要:
当前,政论纪录片创作的一个趋势是不断将各种美学思想融入其中,努力打造作品的审美性和思想性,同时也更加注重观众的审美体验.文章详细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有政论纪录片的美学思想,提炼出纪实美学、 技术美学、 艺术美学、 情感美学、 政治美学共五个类别,并深入分析了每种美学思想的特点和创作规律.文章从美学视角对政论纪录片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路径,对全面提高政论纪录片的作品质量和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周立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雅""狂""痴",充分体现了中国美学强调返归内心、体验万物、通于天地且融自我和万物为一体,获得灵魂适意的生命状态,进而创设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呈现出"审美境界与生命世界合一,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相融"的美学境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
-
-
-
-
杨莉萍;
何靖
- 《中国设计理论暨首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在美学视野下,古道"丝绸之路"是中国向世界传播美学思想的重要桥梁.丝路瓷器是中国美学思想传播至西方各国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海上丝路的发展给丝路瓷器美学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瓷器的迷恋与仿制过程中,蕴含在中国瓷器中的生活美、艺术美与科学美等美学思想也悄然传播至世界各地.丝路瓷器的输出实则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向西方传播的典型文本,它见证了古代中国美学的国家身份与世界地位.
-
-
ZHANG Yunjie;
张云婕
- 《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侗族支系众多,服装形制、装饰风格千姿百态,文章将侗族传统服装的"形制"分为式样、纹样、色彩之"形"与结构、工艺、设计理念之"制".再通过实物测量分析与考证,以服装的"形"为切入点,进而从平面结构、裁剪工艺、拼缀装饰三个方面分析侗族传统服装的"制",论证侗族传统服装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探析侗族传统服装所蕴含的设计理念和美学思想.
-
-
王胜
-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象意图,不仅是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一个哲学理念,还是真实不虚的能量载体.《太极修身》古称"苍龙炼形",是老子"圣人之治"修身体系的重要实践方法之一.以老子"上善若水"修身学说和道医学生命真相、太极弦文的波粒韵动为理论根基,紧扣易理、修真生理学"天德养神,地气养形"原理,德为体,法为用,理法兼备悟大道,层次分明演奥妙.共分九式,以太极为器载图文,以形韵为动炼心身,动静相乘,循序渐进.既有柔和飘逸的艺术美,又有中正刚健的力量美,有为无为,灵动舒展,是具民族特色与科学内涵的修身养生方法,适合不同基础、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习练,对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提升国民素养、实现健康中国具有广泛普适性与积极现实性.
-
-
王胜
-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象意图,不仅是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一个哲学理念,还是真实不虚的能量载体.《太极修身》古称"苍龙炼形",是老子"圣人之治"修身体系的重要实践方法之一.以老子"上善若水"修身学说和道医学生命真相、太极弦文的波粒韵动为理论根基,紧扣易理、修真生理学"天德养神,地气养形"原理,德为体,法为用,理法兼备悟大道,层次分明演奥妙.共分九式,以太极为器载图文,以形韵为动炼心身,动静相乘,循序渐进.既有柔和飘逸的艺术美,又有中正刚健的力量美,有为无为,灵动舒展,是具民族特色与科学内涵的修身养生方法,适合不同基础、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习练,对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提升国民素养、实现健康中国具有广泛普适性与积极现实性.
-
-
王胜
-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象意图,不仅是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一个哲学理念,还是真实不虚的能量载体.《太极修身》古称"苍龙炼形",是老子"圣人之治"修身体系的重要实践方法之一.以老子"上善若水"修身学说和道医学生命真相、太极弦文的波粒韵动为理论根基,紧扣易理、修真生理学"天德养神,地气养形"原理,德为体,法为用,理法兼备悟大道,层次分明演奥妙.共分九式,以太极为器载图文,以形韵为动炼心身,动静相乘,循序渐进.既有柔和飘逸的艺术美,又有中正刚健的力量美,有为无为,灵动舒展,是具民族特色与科学内涵的修身养生方法,适合不同基础、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习练,对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提升国民素养、实现健康中国具有广泛普适性与积极现实性.
-
-
王胜
-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象意图,不仅是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一个哲学理念,还是真实不虚的能量载体.《太极修身》古称"苍龙炼形",是老子"圣人之治"修身体系的重要实践方法之一.以老子"上善若水"修身学说和道医学生命真相、太极弦文的波粒韵动为理论根基,紧扣易理、修真生理学"天德养神,地气养形"原理,德为体,法为用,理法兼备悟大道,层次分明演奥妙.共分九式,以太极为器载图文,以形韵为动炼心身,动静相乘,循序渐进.既有柔和飘逸的艺术美,又有中正刚健的力量美,有为无为,灵动舒展,是具民族特色与科学内涵的修身养生方法,适合不同基础、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习练,对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提升国民素养、实现健康中国具有广泛普适性与积极现实性.
-
-
田琪
-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十八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对中医学的分支学科中医美容亦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审美标准、治疗理念以及临床应用上.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部分篇章的解读,总结出其在审美上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兼备"的标准;在治疗方式上突出"整体调节",遵从"辨证论治"的思想并提倡"治未病"理念.在中医美容具体临床应用上指导从心理调适、脏腑、气血、膳食等诸多方面着手,极大的丰富的中医美容方法体系,为中医美容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
-
田琪
-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十八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对中医学的分支学科中医美容亦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审美标准、治疗理念以及临床应用上.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部分篇章的解读,总结出其在审美上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兼备"的标准;在治疗方式上突出"整体调节",遵从"辨证论治"的思想并提倡"治未病"理念.在中医美容具体临床应用上指导从心理调适、脏腑、气血、膳食等诸多方面着手,极大的丰富的中医美容方法体系,为中医美容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
-
田琪
-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十八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对中医学的分支学科中医美容亦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审美标准、治疗理念以及临床应用上.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部分篇章的解读,总结出其在审美上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兼备"的标准;在治疗方式上突出"整体调节",遵从"辨证论治"的思想并提倡"治未病"理念.在中医美容具体临床应用上指导从心理调适、脏腑、气血、膳食等诸多方面着手,极大的丰富的中医美容方法体系,为中医美容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
-
田琪
-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十八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对中医学的分支学科中医美容亦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审美标准、治疗理念以及临床应用上.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部分篇章的解读,总结出其在审美上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兼备"的标准;在治疗方式上突出"整体调节",遵从"辨证论治"的思想并提倡"治未病"理念.在中医美容具体临床应用上指导从心理调适、脏腑、气血、膳食等诸多方面着手,极大的丰富的中医美容方法体系,为中医美容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