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国

民国

民国的相关文献在1928年到2022年内共计81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10篇、会议论文7篇、相关期刊2411种,包括法制博览、书摘、黑龙江史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届青年学术讨论会等;民国的相关文献由667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开周、佚名、安坤等。

民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10 占比:99.9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9%

总计:8117篇

民国—发文趋势图

民国

-研究学者

  • 李开周
  • 佚名
  • 安坤
  • 苏全有
  • 刘继兴
  • 张鸣
  • 朱季康
  • 傅国涌
  • 路卫兵
  • 左红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彭晓智
    • 摘要: 在整个中国逐步向现代社会转型,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民国时期,以齐白石、陈少梅、萧俊贤、高希舜等为代表的湘籍画家群体,选择扎根于传统,立足本土文化与现实生活,他们的作品整体呈现出野逸质朴、雅俗共赏的美学特色。本文主要对民国时期湘籍画家群体的美学思想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湘籍画家群体、研究民国画坛和推动湖湘美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 邓长山
    • 摘要: 舞厅是民国时期上海市民娱乐的重要场所,而舞厅内最瞩目者当属舞女。为舞女者多因生存压力所迫而非自愿,做舞女需经历一系列“入职仪式”。舞女重视座位的“风水”好坏,看似封建愚昧,更深处或缘于生存焦虑的担忧。为了营业兴盛,舞女会戴上各种伪装“面具”、倾灌“迷汤”招徕与讨乐客人。舞女职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有男女职业结构、实现女性解放,且部分舞女通过职业生活改善了自身经济地位。舞女亦是历史的亲历者,但史界对其关注过少,极易引起舞女群体的“历史缺位”。重绘昔日舞女真实生存样态,益于增强今人对上世纪30年代上海都市女性生存境遇的整体认识。
    • 柯柯
    • 摘要: 学校食堂向来是校园人茶余饭后的一大谈资。你的校园生活的乐趣之一是享受美食还是吐槽食堂?如果有机会去民国时期的学校食堂“打个卡”,又会是怎样一番体验?“我”的一日三餐坊间有言,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可以说,学习生活幸福与否同食堂的菜色息息相关。那么,民国学生的幸福指数怎么样呢?
    • 毛娜; 栗成林; 郭恒; 刘莹莹; 程雁
    • 摘要: 《人工种蕈法》一名《蕈之栽培》,是民国时期出版的食用菌种植技术专著。《人工种蕈法》的作者为棉业专家胡竟良,该书于1923年首次出版发行,1942年由“中国农业书局”的“中国新农业”系列丛刊三版发行。此书对菌类文献进行了梳理,引进了国外先进种植技术,推广食用菌种植以改善农业经济。《人工种蕈法》是国内介绍科学种菇技术的第一部公开出版作品,填补了民国食用菌产业萌芽期的诸多空白。
    • 摘要: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对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五四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个时代。值此五四青年节,让我们回顾大师经典语录,重温五四精神。
    • 黄雪婷; 谢玲
    • 摘要: 194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举办第一届自费留学考试,增设图书馆学专业;1946年,同时举办第二届自费留学考试及第一届公费留学考试,均设图书馆学专业。论文通过分析三次留学考试试题,探索民国图书馆学教育重点与方向,为当代图书馆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 王欢; 黄正东; 刘东梅
    • 摘要: 民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医师职业道德在社会变革中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重视,其不仅承担着医学界自身近代化建设的任务,同时也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乃至民族文化等多方面近代化重塑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民国时期医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诸如医师的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医师的医技医术有待进步、医师之间团结合作有待加强等困境,分析了民国时期从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制约、加强医学教育的改革、加强医师和医学组织的团结合作等方面来提高医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等举措,并提出了对今天加强医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借鉴和启示。
    • 樊汇川
    • 摘要: 20世纪30年代,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了促进出口以增收外汇,国民政府开始建立体系化的商品检验制度,茶叶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很快被纳入其中。茶叶检验制度最初实行以禁止取缔为主的出口检验,后逐步发展为以指导改进为主的产地检验。产地检验不仅在产茶区设立检验处,还划分指导区并派遣技术员驻厂指导。茶叶检验的施行让清末以来茶叶制假掺伪的现象得以有效禁绝,对我国近代茶业革新的进程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 赵璐
    • 摘要: 帝制时期,民间社会即有在孔子诞日祭祀孔子的传统.民国伊始,教育部长蔡元培以“祀孔与宗教信仰自由不合”为由提出废止春秋祀孔的动议,引发尊孔派的强烈不满.为做折中,教育部规定各学校于孔子诞日举行纪念会,随即得到各地教育界乃至政农工商各界的积极响应.但其直接套用阳历及“开会礼节自行规定”的做法导致此后孔诞纪念日期一再变动,各地纪念仪式也呈现出新旧杂糅,日期不一的混乱样态.1918年,陈焕章等提出圣诞节案得到国会和大总统批准,孔子圣诞升格为国定纪念日,全国放假一日并开庆祝会自此成为定例.1920年后,受时局扰攘,加之新文化、新思潮的冲击,孔子诞辰纪念在争议声中逐渐走向消颓.民国前期孔子诞辰纪念的兴衰沉浮,不仅反映出国家与社会在此问题上复杂互动的社会面相,亦折射出新文化运动后孔子儒学影响力日渐削减及其近代转型的困境.
    • 邰世林; 李佩炫; 杨晶伟
    • 摘要: 该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国时期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学校武术的萌芽、教师的来源、教学内容的厘革3个方面阐述当时学校武术教育状况,得出坚船利炮的冲击、时代环境的政治因素、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武术自身发展的诉求4个主要因素,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当时学校武术的阐扬光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