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瓷

白瓷

白瓷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49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中国文学、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9671篇;相关期刊208种,包括文物春秋、文物鉴定与鉴赏、文物天地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2012中国陶瓷艺术高等教育高峰论坛、2008年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等;白瓷的相关文献由595位作者贡献,包括包启富、林章铨、郭建洲等。

白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6 占比:1.28%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9671 占比:98.68%

总计:30069篇

白瓷—发文趋势图

白瓷

-研究学者

  • 包启富
  • 林章铨
  • 郭建洲
  • 郭缨琨
  • 方锦峰
  • 郑春凤
  • 王小龙
  • 李建民
  • 查婉华
  • 王人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吴荻帆
    • 摘要: 德化白瓷是泉州地区德化窑所烧造的最负盛名的瓷器。本文旨在探讨泉州民间信仰与德化白瓷在烧造过程当中,以及烧成之后最终呈现的作品形态之间的内部以及表征联系。
    • 齐菲
    • 摘要: 唐代时期我国的白瓷烧制技术趋于成熟,在中国北方涌现出一批以烧制白瓷为主的窑口。该文通过阅读、整理、汇总目前发表的考古发掘简报及相关文献,将唐代时期中国北方唐墓的核心分布位置确定为两京地区,两京地区发掘的唐墓中,超过半数的墓葬都曾出土白瓷器物,体现出白瓷在唐代尤其是两京地区的广泛使用。
    • 杜瑞妍; 冯吉祥; 张茂林; 杨敬好; 郁永彬; 吴琳
    • 摘要: 缸瓦窑为内蒙古地区辽代规模较大的窑场,为辽代官窑,与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定窑同处一个历史时期。为科学揭示缸瓦窑与定窑之间胎、釉制作工艺关系,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分析了缸瓦窑与定窑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同时结合显微结构和烧成温度分析,并辅助以往的研究资料,将宋辽时期河北定窑与赤峰缸瓦窑白瓷胎、釉化学组成及制作工艺等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发现缸瓦窑受定窑影响较大,缸瓦窑白瓷的生产体现了宋辽两地制瓷工艺的交流传播。
    • 许瑞峰
    • 摘要: “德化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产品体系:原始时期印纹陶,夏商时期原始青瓷,唐代青釉瓷,宋元青白瓷,明清白瓷,清代青花瓷,现代工艺瓷。”德化,以白瓷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是雕塑艺术瓷。德化的雕塑艺术瓷,为适应宗教文化的需要而兴起,始于宋代,鼎盛于明代,代代相传,不仅有传承之脉,而且有创新之格。
    • 齐菲
    • 摘要: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瓷器的发展和外销,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促进了古代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先民为世界历史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北朝时期白瓷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与此时期的文化交流、审美追求等方面关系密切,北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及北朝政权对白色的崇尚在一定程度上对白瓷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白瓷制造业在隋唐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基础。
    • 郭晔旻
    • 摘要: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瓯》从青瓷到白瓷生活在公元9世纪后期的诗人皮日休在这首诗中提到的“邢客与越”人,指的是唐代著名的两个瓷器产地,位于今天河北境内的“邢窑”,以及浙江境内的“越窑”。
    • 李关亮; 李婷花
    • 摘要: 邢窑是中国白瓷的发源地,邢窑白瓷的文化价值无可替代。“邢窑白瓷”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中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推动邢窑白瓷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促进基地高校应用转型发展、弘扬邢窑白瓷文化、促进相关课程创新发展。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构建、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两方面;课程建设的路径包括校内选修课、社区和中小学的普及课程、网络课程。
    • 王雅娴; 应立辉(指导)
    • 摘要: “天下白瓷出邢州,邢州白瓷出内丘。”内丘县就是我的家乡,位于太行山东麓,不仅是古代的瓷都也是神医扁鹊行医的地方。小城虽小,却是一个让我在每个长假都想要回去的地方。因为它有吸引我的魔力。我家的祖宅在一条老街里,院子里有两只猫,种了几棵树,茂密的枝条上老叶子沉着稳重,像一个老者;新叶子昂首挺胸,像一个少年。院子里的一角有几棵丝瓜沿着绳子爬上了宽阔的房顶。
    • 叶扬秋
    • 摘要: 传统白瓷塑造是明清以来福建德化瓷业最为著名的技艺之一,技艺传承模式主要以家族传承和院校教育为主。而在当下"互联网+"时代,3D打印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技艺传承提供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辅助路径,瓷塑人才培养的模式也需要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或重构。通过对德化陶瓷企业和大师工作室的实地调查和文献的查阅,从传承机制、技术交互、技术伦理等3个方面,探究德化白瓷塑造技艺与3D打印技术的融合发展模式。
    • 叶扬秋
    • 摘要: 传统白瓷塑造是明清以来福建德化瓷业最为著名的技艺之一,技艺传承模式主要以家族传承和院校教育为主.而在当下“互联网+”时代,3D打印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技艺传承提供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辅助路径,瓷塑人才培养的模式也需要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或重构.通过对德化陶瓷企业和大师工作室的实地调查和文献的查阅,从传承机制、技术交互、技术伦理等3个方面,探究德化白瓷塑造技艺与3D打印技术的融合发展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