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苏轼

苏轼

苏轼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7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23篇、会议论文52篇、相关期刊2630种,包括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全球化与中文学科建设的新方向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14年会等;苏轼的相关文献由814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胜宽、苏轼、喻世华等。

苏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23 占比:99.50%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50%

总计:10475篇

苏轼—发文趋势图

苏轼

-研究学者

  • 杨胜宽
  • 苏轼
  • 喻世华
  • 曾枣庄
  • 王启鹏
  • 彭文良
  • 庆振轩
  • 徐康
  • 张进
  • 徐建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木斋
    • 摘要: 中国自从西周《诗经》文化以来就是一个"文学中国"的国度,而非理学道学的国度。重回文学中国不仅仅是华夏民族所急需,对人类未来走向也应该具有指引作用。苏东坡以诗词文赋阐述其审美人生的哲学思想,并从道学研究本身完成了与北宋五子的分野,从而成为文学中国的伟大里程碑。作为伟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审美人生方式,才是华夏民族品格真正的代表。
    • 陈鹏
    • 摘要: 用现代人的标准看,苏轼算得上中华第一吃货,也差不多是吃货里最有文化的那个,若有人要写本《中华吃货史》,苏轼注定是无法绕过去的存在。
    • 赵永俊
    • 摘要: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嘉祐八年,王安石因母去世在回家奔丧的途中路过金陵,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被同时代的大文豪苏轼赞叹为“野狐狸精”。但在那场转变宋朝命运的“熙宁变法”中,王安石却完全没有苏轼赞誉的“野狐狸精”里“狐狸精”的妖、媚、忧,这位宰相大人倒是充分彰显出了“野”的张狂与恣意。
    • 王佳; 崔德全
    • 摘要: 苏轼“自然”文艺观与创作中“自然”与“经营”的矛盾一直引人关注,但从文体角度的讨论则较为少见。文章运用现代文体学方法,从形式机制、风格形态、哲学意味三个层面,考察苏轼“自然”之文的形式与意味。苏轼的“自然”文体是一种表现生命本质的文本样式,在体制体式上表现为乘一总万、以意摄法;在风格形态上将豪放、清旷、枯澹三种元素历史性地融入“自然”;在思维和实践方式上折射出应物而变、以物为乐的感性观照和“无可无不可”的游世态度。苏轼的“自然”之文经营有方,借用万物众法以益得道为文,不离自性而得神通,达到“忘适”之自然。
    • 吴琼
    • 摘要: 《水龙吟》原名《鼓笛慢》,首见于欧阳修词,后经苏轼大力创作之后成为两宋及后世流行的词调。从调名看,“龙吟”本指龙鸣之声,后多用来指笛声。据相关记载,“龙吟”的声调特色高亢而悲怆。两宋《水龙吟》词调,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长于铺叙,节奏纡徐,情调深婉;用韵以上、去、入声韵为主,尤以第三部(纸寘[置]霁等)、第四部(语遇等)居多,两韵部多为齐齿呼、合口呼,韵字情调偏于婉约、悲凄、幽愁;主题情感既多有哀婉忧伤之调,又不少清旷劲健之情。总的来看,《水龙吟》词调的声情深婉蕴藉与豪迈慷慨并存,适宜抒发丰富深广的情感。
    • 李景新
    • 摘要: 苏东坡有可能发生的爱情对象只能限定于众多妓女、堂妹小二娘和二妻一妾。众多论据证明:苏东坡对歌儿舞女虽然曾经动心过,但那只是一闪而过的感情而已,妓女并没有真正成为苏东坡个人爱情的对象;林语堂认为堂妹小二娘是苏东坡终生爱着的初恋对象,那是无稽之谈;苏东坡的爱情切实发生在二妻一妾身上,苏东坡对三人的爱情都产生了美好的文学作品。他为王弗创作了千古绝唱《江城子》,为王闰之创作了温馨的《蝶恋花》,而其爱情表达的重点却在其妾王朝云,这是因为苏东坡在两个正妻身上只能更多地表现为儒家庄重的夫妇之义,而王朝云作为妾的身份则可以成为正统夫妇之仪中爱情缺失的补充。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苏东坡个人爱情文学的创作具有很高价值,数量较多,体裁丰富,抒情方式独特,留下千古名作。
    • 何捷
    • 摘要: 【读古诗】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文翻译】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 摘要: 这个成语来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他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叫《前赤壁赋》。当年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了苏州。在这段时间里,他两次到黄州赤壁游览,并写下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其中在《前赤壁赋》中苏轼和朋友探讨了人生的价值。
    • 戴菁
    • 摘要: 苏轼的碑志写作理念可结合其相关创作观之,也可自其“不作碑志”的阐说探之。一者,他认为“文以传人”,反对碑志用语过于夸饰;二者,于党争环境“不作文字”之戒中考量其“不作碑志”,他不愿“变格”文字,正是对碑志“信实”写作理念的坚守,故强调“不作”并审慎践行。以苏轼相关尺牍为中心,由“不作碑志”出发,可对苏轼的碑志写作理念有更深微的认知。
    • 万燚
    • 摘要: 美国汉学家Ronald Egan(艾朗诺)通过考察苏轼所写的策论和《东坡易传》,探讨其政道一体的政治哲学,论析苏轼政治哲学的思想内容与重大价值,着重阐明苏轼道源乎情、情性一体、性无善恶、礼基于情、治基于道的核心思想,高度评价苏轼尊重民意、顺应民情、深结民心、畅通言路、杂语共生、治贵无私等政治主张的重大价值。体现出艾朗诺独特的研究视野、方法理路与价值判断,可为国内苏学提供他者的镜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