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糖苷酶

糖苷酶

糖苷酶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2281篇,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轻工业、手工业、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73047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生物加工过程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农产品加工科研院所联谊会暨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等;糖苷酶的相关文献由4689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斌、肖敏、黄遵锡等。

糖苷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3047 占比:99.81%

总计:73188篇

糖苷酶—发文趋势图

糖苷酶

-研究学者

  • 姚斌
  • 肖敏
  • 黄遵锡
  • 周峻沛
  • 唐湘华
  • 王亚茹
  • 罗会颖
  • 柏映国
  • 卢丽丽
  • 黄火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程倩; 贾戴辉; 张博慧; 许俊彦; 邵喆; 黄应峰; 邹洵
    • 摘要: 西妥昔单抗具有较复杂的糖基化修饰,在抗原结合片段(Fab)和可结晶片段(Fc)的重链上都含有2个N-糖基化位点,其中Fab段的糖基化最为复杂,要研究清楚该位点的糖基化修饰,开发专一性切糖技术和稳定的聚糖比例分析方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以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的西妥昔单抗为研究对象,使用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Endo F2)开发了一种快速Fab段聚糖释放的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进行了定性和聚糖比例分析。第一步对抗体原液进行非变性酶切,抗体原液经超纯水稀释后,加入糖苷酶Endo F2进行酶切,通过质谱对质量数的解析,结果表明Endo F2酶切时间5 min,Fab段的聚糖就能完全切除,而Fc段的聚糖不受影响,实现了快速酶切,而且切糖具有很好的专一性。第二步对Fab段聚糖进行比例分析,将释放的聚糖经对氨基苯甲酰胺(2-AB)荧光标记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荧光检测器(FLR)进行检测,在亲水作用色谱(HILIC)柱上得到良好的分离并可以进行稳定地聚糖比例分析。3次独立试验结果表明,酶切后的质谱图基本一致,且聚糖的比例结果也基本一致,表明Endo F2酶切方法和聚糖比例分析方法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通过测定来自两个不同工艺生产的样品,数据显示两者的糖谱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表明利用开发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抗体生产工艺进行监测研究,对抗体生产工艺的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郭晶宇; 陈亚然; 毛慧敏; 王婷; Josef VOGLMEIR; 刘丽
    • 摘要: 目的:探究人乳N-链寡糖组(human milk N-glycome,HMN)与牛乳N-链寡糖组(bovine milk N-glycome,BMN)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C57BL/6J雄性小鼠为对象,首先在体外测定粪便菌群中与N-链寡糖相关的糖苷酶活性,并模拟粪便菌群对HMN与BMN的利用;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MN和BMN处理组,灌胃21 d后,测定盲肠内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含量,并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鼠粪便菌群中能够检测到β-半乳糖甘酶、α-岩藻糖苷酶及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等活性,且HMN与BMN均可被粪便微生物降解利用;体内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HMN的摄入显著增加了肠道中总SCFAs的含量(P0.05);HMN与BMN的摄入均可显著影响鼠肠道菌群的组成,且两组之间也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HMN的摄入降低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而BMN的摄入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摄入HMN与BMN后Muribaculaceae_norank与副鞭毛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降低,拟杆菌属及粪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升高,HMN与BMN组之间的拟杆菌属、粪肠球菌属相对丰度差异不明显;此外,与对照组和BMN组相比,摄入HMN增加了小鼠肠道菌群中乳杆菌属、Erysipelotrichaceae-Unclassified与大肠埃希氏菌属的相对丰度,而BMN组的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与HMN处理组。结论:HMN与BMN能够显著影响小鼠肠道菌群的构成,实验可为了解N-链寡糖的功能和未来婴儿配方奶粉的开发提供参考。
    • 李洪飞; 孙大庆; 曹龙奎
    • 摘要: 为全面了解Paenarthrobacter ilicis CR5301的遗传背景,深入解析CR5301转化莱鲍迪甙C(rebaudioside C,RC)的关键酶,采用二代Illumina HiSeq和三代Nanopore相结合的测序方法,对CR530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关键酶预测分析。结果显示,CR5301基因组为1个闭合环状染色体DNA分子,不含质粒,基因组序列全长4748281 bp,GC含量62.92%,共编码4458个基因,同时含有4个基因岛、1个前噬菌体和14个CRISPR-Cas编码序列。CR5301是P.ilicis物种第1个测定基因组完成图的菌株,也是Paenarthrobacter菌属已知基因组最大的菌株。基因组共线性分析和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一致表明,P.ilicis CR5301与P.aurescens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而与P.ureafaciens的亲缘关系较远。7个蛋白质数据库综合注释分析发现,P.ilicis CR5301基因组共含有523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其中18个糖苷酶基因可能是CR5301转化RC的关键酶基因。最后,通过ProtParam、SOPMA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了18个糖苷酶的物化性质和二级结构。这些结果为CR5301的RC转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清晰、完整的遗传信息,并且为P.ilicis物种广泛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完整、可靠的参考基因组序列,对今后P.ilicis物种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普遍的借鉴意义。
    • 尹伟; 胡琪; 李新章; 周清浩; 范高福; 胥振国
    • 摘要: 以试剂邻氨基苯甲酸作初始原料,经七步反应,合成了吲哚酚类糖苷酶显色底物6-氯-3-吲哚-β-D-葡萄糖苷,在目标产物合成中涉及的各步合成中间体,均经过核磁氢谱进行结构表征,最终确定了目标产物的结构。在合成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在化合物1、2合成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反应时间、投料比及碱的用量等),最终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最佳合成工艺路线,为微生物培养基显色底物6-氯-3-吲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提供一定参考。
    • 高玮; 付晓丹; 辜自强; 朱常亮; 肖梦诗; 牟海津
    • 摘要: 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被认为是下一代益生菌,在宿主体内的丰度与结肠炎、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诸多疾病呈负相关。该文综述A. muciniphila的基本生理特性、活性功能及关键蛋白的研究进展,总结A. muciniphila对多种母乳寡糖的代谢能力及代谢产物对婴儿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以及外膜蛋白Amuc_1100的特性和生理功能,为阐明A. muciniphila在婴儿肠道健康中的作用机制和深度开发提供依据。
    • 刘蕊; 柳雨; 李巧峰; 冯旭东; 李春; 高小朋
    • 摘要: 糖苷酶作为绿色温和的生物催化剂,能够水解包含糖苷、寡糖、多糖等在内的各种含糖化合物的糖苷键生成具有高生理和药理活性的衍生物,在食品、医药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而工业应用的糖苷酶经常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催化,以提高反应效率并减少污染,但大多数糖苷酶属于中温酶,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活性较低且损失较快,因此,提高糖苷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定向进化、理性设计和半理性设计等策略改造糖苷酶耐热性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比较了不同策略之间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未来糖苷酶耐热性的改造方向进行了展望.
    • 刘洋; 徐源; 赵天湖; 陈娟
    • 摘要: 本文着重介绍两种全新的应用于医疗器械清洗领域的酶制剂,它们是核酸酶和糖苷酶.作为针对现有多酶清洗剂对医疗污染物清洁能力的扩充,这两种酶制剂分别在游离DNA和有机聚合物方面有着很好的分解作用.
    • 戴家威; 陈翰驰; 金晓; 毛晓灿; 朱林江; 陆跃乐; 陈小龙
    • 摘要: 糖苷类化合物在医药、食品、表面活性剂和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广泛,通过糖苷酶催化糖苷类化合物合成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糖苷酶催化过程可分为逆水解反应和转糖苷反应两大类,但反应体系中的水会限制反应的进行,而适当降低体系中的水活度可以有效提高糖苷酶的催化效率.但游离的糖苷酶在低水活度时容易失活,限制了糖苷酶在低水环境下的应用.固定化酶技术通过载体和酶的相互结合能够有效提高酶结构的稳定性,使得糖苷酶能够在低水环境下甚至有机溶剂体系中保持酶活,从而实现糖苷酶在低水活度环境下的应用,提升糖苷合成效率.从糖苷酶催化性质出发,文中归纳了近30年来糖苷酶固定化的相关研究,其中包括单一或综合的固定化技术,以及近些年发展的结合基因工程的固定化技术,为糖苷酶的固定化及糖苷合成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 谭云鹰; 傅俊杰; 尹健
    • 摘要: 前药修饰是提高化疗药物肿瘤靶向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抗肿瘤活性的有效策略.肿瘤细胞对糖的需求较正常细胞大幅提升,称之为Warburg效应.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葡萄糖转运蛋白或受体,且某些糖苷酶也在肿瘤组织高表达,因而糖基前药可实现抗肿瘤药物的靶向递送.近年来,多靶点、多功能的糖基前药发展迅速,设计更为巧妙、靶向性更强的糖基前药不断涌现,且糖基前药还被用于除肿瘤外其他多种疾病的靶向治疗.对近年来小分子糖基前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 方健(指导); 曾卫华(指导); 朱玲萃(整理)
    • 摘要: 阿卡波糖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糖药,它通过抑制肠道糖苷酶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目的。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糖尿病患者多为餐后血糖升高,餐后血糖达标率低,阿卡波糖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被认为是最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降糖药。本期专家评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