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课程
主题课程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轻工业、手工业、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441篇;相关期刊178种,包括早期教育(美术版)、山东教育:中学刊、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北京市幼儿园教师培训论坛、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主题课程的相关文献由339位作者贡献,包括尹萍、廖纪元、付欣荷等。
主题课程
-研究学者
- 尹萍
- 廖纪元
- 付欣荷
- 冯春梅
- 冯越
- 刘红娟
- 刘韵泽
- 原铭霞
- 姚炜
- 孙紫薇
- 张艳苓
- 徐志国
- 朱骁锷
- 李凯伦
- 李瑾
- 牛婉羽
- 王华
- 王芳
- 甄丽娜
- 赵蓉芬
- 邱文华
- 钱力
- 陈丽娜
- 陈敏
- 陈永莉
- 黄玉凤
- 丁小桐
- 严伟条
- 于卉洁
- 于秀霞
- 付雪莲
- 任宏
- 任雅莉
- 余胜兰
- 侯俪
- 俞小燕
- 俞昕
- 信艳霞
- 倪亚亚
- 倪凯颜
- 倪建斌
- 倪艳红
- 傅梅儿
- 冯加渔
- 冯志旭
- 凌晓俊
- 刁玉萍
- 刘佳
- 刘博文
- 刘培正
-
-
周晓;
于卉洁
-
-
摘要:
红色印痕主题课程是学校文心研道“梁溪文脉特色课程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其中一项“人文化心”主题开发的子行动,红色印痕主题课程以特色性、补充性为基本原则,用文心研道的学习方式,基于梁溪文化中的红色精神,通过开展预学、访学、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赓续红色基因。学生在课程活动中以梁溪人文养心,研学悟道,刻下红色印痕,根植文化因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
吴华莹
-
-
摘要:
学期初,在“我最喜爱的闽南民间舞蹈”投票活动中,“火鼎公婆”以13票位居第一.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喜爱,笔者借鉴戏剧教育理念,决定尝试开展“新火鼎公婆”的戏剧教育主题课程.本文从新剧本、新舞台及新游戏三大方面,介绍与分析笔者跟随幼儿的脚步,并以戏剧教育主题课程形式组织与实施该活动的过程.
-
-
詹蕾
-
-
摘要:
幼儿园应倡导生活化课程理念,重视本土资源对儿童的积极影响,并充分运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形成和谐的教育生态场,共同影响儿童的发展。为此,幼儿园要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课程,关注课程运行的真实状态,优化课程的学习环境,支持幼儿的有效学习。
-
-
周平
-
-
摘要:
廿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长期积累的经验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与自然课程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的,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大自然观。本文选取的课题“廿四节气背景下幼儿园树木资源课程化研究”,将廿四节气文化渗透自然教育之中,以幼儿园中的各种树木作为教育活动的载体,充分挖掘其中显现或潜在的适宜的有利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归类,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以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前提,形成科学导向、自然为师、体验为法的教育活动。使教师、幼儿及家长之间相互作用,在主题课程中感知、操作、体验,获得有效发展,实现幼儿与自然的有效联结,从而维护幼儿智慧成长、身心健康发展。
-
-
徐佳
-
-
摘要:
大美育背景下沉浸式艺术集市活动是在大美育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美”为视点,以主题课程为载体,以艺术集市为媒介开展的课程形式。幼儿在多样、立体、丰富的艺术集市环境中,能获得美的熏陶、产生创作的兴趣、感受买卖交易的乐趣,从而提升幼儿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多年的迭代优化,我们探索出三级集市不同的功能架构,使得艺术集市向纵深推进。
-
-
-
-
摘要: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创办于2004年9月,是一所年轻而充满生机的学校。学校秉承“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宗旨,厚植家国情怀,践行“五育”并举,致力于培养具有“追梦人、创学者、和雅君”特质的“和美”小学生。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优化育人模式的号召,建构基于学校育人目标的课程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2019年,天府路小学全面升级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基于项目的跨学科年级主题课程。
-
-
宋炜萍
-
-
摘要:
亲近自然是幼儿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让幼儿来接近自然、认识自然,可以让自然中充满缤纷的色彩、季节的转变、富有生命力的物种成为幼儿天然的学习场所。春游是幼儿亲近自然的一种方式,在江苏省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背景下,教师组织春游活动的理念正悄然发生变化:他们尊重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将春游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幼儿,由幼儿各自表达想去的公园,再统计出离幼儿园最近的三个公园,最后经过集体投票确定春游的地点;从教师确定行走路线转变为幼儿参与踩点勘察、拍照留痕、设计春游路线再讲述分享;从家长准备春游物品转变为幼儿经过小组讨论决定自带10元钱去超市购物来自主准备春游的物品。
-
-
刘玉晗
-
-
摘要:
花主题课程是我校校本课程之一,开课以来一直以实践体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文明价值观为重要使命。将红色文化融入花主题课程实践教学中,可以丰富和充实现有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育人的指向性也更明显,可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诠释。
-
-
李学政
-
-
摘要:
活动背景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强环境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中,环境教育逐渐深化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环境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幼儿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同时激发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保护土壤是环境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本学期班级开展了"泥土亲亲"的主题课程活动,在寻找泥土的时候,孩子们在泥土里发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蚯蚓、植物的根、树枝、树叶,还有许多的垃圾……并对这些东西产生了好奇,同时也有了担忧。
-
-
杨雪丽
-
-
摘要:
"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之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融合发展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华民风民俗"为例,搭建研究性学习模式,意在构建更广阔、更丰富的研究性学习主题课程群。一、准备阶段:依托教材,做好选题"中华民风民俗"单元的四篇课文向我们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画卷。
-
-
汪小红
- 《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园于2009年开始深入研究主题活动中的区域游戏,构建了主题课程框架下的游戏网络图,并充分地体现其四大价值:1.保持区域设置的适宜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2.保证游戏内容与主题课程的契合性,促进经验的相互融合.3.保全预设与生成的兼顾性,促进游戏多元价值的体现.4.保障观察与指导的针对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本文总结了构建区域游戏网络图的途径:1.深入解读课程主题目标.2.统一活动区划分类别.3.确定区域游戏内容,构建区域游戏网络图.在游戏推进过程中发现:社会性强的内容、表演性强的内容、探索性强的内容以及延续性强的内容适宜区域化.主题游戏脉络图的使用,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