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286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57篇、会议论文308篇、专利文献2255篇;相关期刊1909种,包括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教育实践与研究、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163种,包括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北京市区县教育科研人员第四届(2011)学术年会、大兴区第四届校外教育论坛等;校本课程的相关文献由1251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焦明、吴刚平、张勇等。
校本课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57篇
占比:83.05%
总计:15120篇
校本课程
-研究学者
- 李焦明
- 吴刚平
- 张勇
- 张艳
- 范蔚
- 张燕
- 王静
- 陈静
- 刘军
- 刘华
- 张学忠
- 张慧
- 张颖
- 李丹
- 李兵
- 李臣之
- 王倩
- 王建军
- 王琦
- 王璐
- 王芳
- 黄晓玲
- 崔允漷
- 张萍
- 张静
- 李国华
- 林一钢
- 王伟
- 王杰
- 王燕
- 陈斌
- 傅建明
- 刘恩山
- 刘玲
- 刘畅
- 吕立杰
- 孟宪平
- 张健
- 张蕊
- 李莉
- 李颖
- 杨帆
- 王俊
- 王斌
- 王浩
- 王涛
- 王琼
- 邓玉明
- 陈丽
- 陈波
-
-
曹葵;
黄文君
-
-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突出实验特色,建设实验课程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定位为体验科研、启德修为,具体细化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养成科学习惯和训练科学方法四个目标。要建立系统性实验课体系,须以知识为明线,科学方法培养为暗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深化研究,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特点,转化学生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
-
-
张四方;
吴树烈;
陈梅芳;
姚烨;
茆振斌;
段文全
-
-
摘要:
面对课后服务存在的现实困难,中学主动求变,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在双方主体“需要”与“被需要”的协同合作中,创造性地构建并实施了“高校-中学”课后服务协同建设模式的实践样本。该模式一举打破了课后服务所需课程、师资及质量的掣肘,在“四个变化”转型中提升课后服务能力,满足了“双减”下中学对高质量课后服务专业课程与资源的需求,引领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提升教研水平;创新师范专业教育实践模式,彰显师范文化特色,为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创新“高校-中学”课后服务协同模式提供了参考。
-
-
张旭
-
-
摘要:
面对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内容,高中学校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英语学科素养"的内容,结合英语教学要求,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渠道开发英语校本课程资源,以供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特以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路径.
-
-
许冬冬
-
-
摘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养成德育素养的基础阶段.立德树人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于能够贴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的发展现状,制定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德育校本课程,以此作为提高学生德育理论的基础内容,为提高学生的德育核心素养做好铺垫.故对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
-
-
吴艳萍
-
-
摘要: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当前的学校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校本课程是具有民主性、开放性、合作性的课程学习体系,与学生的实际学情更加贴近,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和认知.同时,学校、学生、家长、社会需要共同参与,以确保校本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合理.文章主要分析阐述如何利用校本课程传承敦煌历史,以此提高学生对敦煌历史的认知能力.
-
-
赵忠文
-
-
摘要:
STEAM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综合性教学理念,将多个学科知识进行了有效融合,更加关注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求不谋而合.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在优化实验教学时,应立足于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目标,从多个途径积极开发一套行之有效的物理实验校本课程,创新、优化实验教学策略,不断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
-
陈举
-
-
摘要:
陶艺课程是利用彩泥进行的手工制作课程,它集文化性、艺术性、科学性为一体,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艺术想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技术、科学、工程、艺术等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文结合STEAM教育理念,分析阐述了陶艺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以供参考.
-
-
柳向辉
-
-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社会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开展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STEAM理论,结合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物理创新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在实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基于此,笔者以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作为研究的中心,对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STEAM理论,提出了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
-
-
张文静
-
-
摘要:
在全方位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实践“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物理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能够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使观念和思维内化成学生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
-
赵淑艳(摄影报道);
刘晓燕(摄影报道)
-
-
摘要:
一束灯光,几套皮影,变幻出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挂起幕布,敲起锣鼓,说唱中国共产党的峥嵘岁月。2021年6月27日晚,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的体育馆热闹非凡,高一年级举办的“东方最美的红”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皮影展演活动现场笑声不断。
-
-
杨建荣
-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讨会》
| 2021年
-
摘要:
在新课改时代背景下,初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革新,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国内,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起步很晚,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得不太成熟,因此,学校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与物理课程的校本内容相结合,以多样化课程开发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物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出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并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研究策略,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质量.
-
-
徐瑞芳
- 《第十一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
| 2019年
-
摘要:
我国博物馆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被动到主动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场馆从“馆舍天地”内的孤芳自赏逐步走向“大千世界”.场馆和学校的接壤面积逐渐增大,往来日益频繁.其中,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利用双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不失为两者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和延伸点.研究以上海科技馆馆校合作项目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馆校合作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发并实施基于课程标准、场馆资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
-
何沣燊;
顾小清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华东某地区2012-2016年五年学生成长档案中校本课程开设、学生参加兴趣课程的数据进行年度趋势追踪,并对提取相关课程名称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对上海、广州、上饶、温州四地的校长和教师的访谈,深入分析校本课程及兴趣课程中STEM相关课程的开设现状,分析STEM课程在中小学校本课程及兴趣课程中开设的阻力,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的中小学校本课程及兴趣课程中开展STEM课程提供参考.
-
-
刘芸;
郑云翔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STEM教育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的简称,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目前,其他国家的STEM教育已经从理论转到实践,而我国的STEM教育起步较晚,仍停留在理论探索和小规模实验阶段,课程主要来源于改编国外的STEM课程或者企业开发的STEM课程,因此开发适应本国的STEM课程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论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和STEM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STEM校本课程开发思路进行探索,并以“物理创新实验”为例,为STEM教育本土化提供一点建议.
-
-
JIA Jian-guo;
贾建国
- 《第16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制度要素理论认为制度由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要素构成,形成了一种理解制度变迁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当前,中国校本课程建设的制度化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为规制性要素的弱强制性、规范性要素的低效性和文化—认知性要素的价值偏失.为此,政府需要通过利益激励策略、专业支持策略和信念共享策略对三大制度要素进行优化与完善,从而持续提升校本课程建设的制度化水平.
-
-
韦涛
- 《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论坛》
| 2021年
-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学科提岀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词,校本课程最早被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提出,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国内,已经从个人自发性、局限性的教学活动,少数学校规范性、基地性的整合实践活动,发展成由国家政策保障和支持的、全国各地中小学大力研究开发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校本课程只要求本校生参与,是一种个性化教学.本文拟通过调查研究法了解奎屯市第二中学初中物理校本课程自编教材的开发过程,从自编教材开发的教材特点、前期准备、活动方式、改进和更新几个方面,针对初中物理校本课程自编教材的开发提出一些建议并作案例分享,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参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