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杜威

杜威

杜威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276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美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8篇、会议论文24篇、相关期刊1232种,包括当代教育科学、文教资料、教育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23届学术年会、湖南省第五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文化强国与教育变革分论坛等;杜威的相关文献由2564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法奇、单中惠、刘华初等。

杜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8 占比:99.13%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87%

总计:2762篇

杜威—发文趋势图

杜威

-研究学者

  • 郭法奇
  • 单中惠
  • 刘华初
  • 涂诗万
  • 丁永为
  • 孔祥田
  • 徐陶
  • 李志强
  • 庞丹
  • 王小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一年夏天,学校刚扩建完毕,很多地方需要清理。杜威的班级蚊子特别多,学生被叮咬得根本无心上课。放学时,老师吩咐学生自带工具,准备进行“灭蚊”行动。第二天,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工具:捕蚊网、灭蚊拍,还有灭蚊药水等。当杜威拿着一把镰刀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露出了吃惊的表情,老师也不解地问:“你带镰刀干什么?”杜威回答:“灭蚊子呀!”同学们忍不住大笑起来。
    • 摘要: 一、普通图书(包括教材)、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例:[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6-257.二、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起止页码.
    • 郝晓红
    • 摘要: 在杜威看来,经验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一个经验是圆满实现的经验,它带有自身的个性和满足,具有审美性。经验的圆满实现依赖于做与受的动态平衡,任意的和机械的活动都被排除在外。杜威的“一个经验”应用到教育领域,学生学习经验和教师教学经验的审美化成为可能。学生要有机会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并从中获得满足。教师要热爱教学与学生,热爱知识与学习,利用学生经验和教材进行知觉创造,与学生民主合作,共同促成经验的圆满完成。杜威与孔子都坚持生活与学习、教学的连续,注重经验的创造与更新,学有所乐,教有所乐。
    • 李镇西
    • 摘要: 1914年,陶行知在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学,次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1915年,陶行知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师从杜威、孟禄等大师。这是一件好事,但陶行知却面临一个很大的考验——他经济拮据,缺乏足够的经费维持学习。其实,陶行知本来获得了中国政府给予的部分庚款奖学金资助,但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生活费远比伊利诺大学高得多。到哥伦比亚大学不到半年,陶行知便囊中羞涩。
    • 思远
    • 摘要: 在学校规则教育领域,教育者倾向于以师者权威制定与灌输规则,而不重视培养学生内心能动的、自觉的规则意识。这种倾向源于传统哲学中“科学”和“道德”的分离。杜威的自然主义伦理学秉持科学人文主义的立场,强调在道德领域使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基于杜威的自然主义伦理学,文章探寻了学校规则教育的有效途径。
    • 赵瑾钰
    • 摘要: 回顾杜威,教育无目的并非真正没有目的。“教育无目的论”以其教育本质为理论来源,阐释教育并非无目的,其目的真正体现是关注到个体短期与长期发展的和谐统一。从而给予我们现实关照,我们的教育目的理应是追求学习者慢成长的生活为目的。展望当下,其“教育无目的论”给予教育者一定的现实意蕴,聚焦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并帮助塑造自我;塑造自我的同时教予学生学会活在他人之中;不要只顾眼前得失而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 张丽; 阚阅; 张雪军
    • 摘要: 作为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对通识教育的观点既有启发意义,也有警示作用。他批判赫钦斯,为经典名著的学习敲响警钟。关于学科,他强调“联系”,反对“分割”,并提出学习方法,促进知识的贯通与学用结合。对待“职业”,他非但不鄙视,反而发掘其通识价值,主张在实践中将“通识”精神融入专业学习,为高校避免专门化的风险提供新的路径。他对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启示是,经典名著只有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焕发理智的勃勃生机;学科互通,且在方法上有所创新才能真正熏陶博雅之士;重塑专业教育,深化其“通识”精神,是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 阿依派丽·阿不都喀帕尔
    • 摘要: 杜威儿童观是杜威的重要思想和内容,当今随着儿童地位的提高,家长更加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投入但苦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深入了解杜威儿童观发现其思想可在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具体实践中给予启发,具体如下;一尊重儿童的“儿童期”;二遵循儿童是不断发展的特性;三培养“完整儿童”;四培养儿童社会性。
    • 杨捷; 闫羽
    • 摘要: 受19世纪末儿童研究运动和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杜威在诸多演讲与论文中阐述了婴儿心理与生理发展的思想,并尝试将心理学研究结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客观上促进了教育心理学化。根据婴儿的行为与心理特征,杜威创造性地将0~15个月的婴儿心理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提出婴儿的生长根源是器官之间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有机体与外界刺激相适应的状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婴儿期的教育原则。杜威的婴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思想填补了20世纪初婴儿心理学研究的空白,提出了婴儿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并将心理学与教育学紧密结合,提高了婴儿教育方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 何亮
    • 摘要: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来说至关重要,正确地认识了教育目的教育活动也就有了方向和动力。杜威和斯宾塞生活的时代相近,他们的教育目的观也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具体表现在二者都受到传统教育目的观的深刻影响,同时在整体上都体现出了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但是,二者教育目的观的思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杜威认为教育是从个人到进步的社会再从进步的社会到发展的个人如此循环上升的过程,民主社会是基点和归宿;而斯宾塞虽也是从个人出发,但其目的并非指向社会而依旧回归个人,主张为个人完满生活做准备。因此,在具体的教育视角、教学内容、课程形式上二者存在着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