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经验
学生经验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8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数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556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当代教育科学、考试周刊、小学教学参考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等;学生经验的相关文献由360位作者贡献,包括盛建国、黄冠、吴丽芳等。
学生经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556篇
占比:98.18%
总计:20938篇
学生经验
-研究学者
- 盛建国
- 黄冠
- 吴丽芳
- 咸富莲
- 杨汉英
- 余俊玉
- 刘新喜
- 刘海林
- 吴杨梅
- 周克峰
- 姬琦
- 孙丹丹
- 宦小勤
- 屈小武
- 张根明
- 张静
- 徐新峰
- 李小蕾
- 李艳茹
- 查丽萍
- 池洛阳
- 沈雅静
- 熊建新
- 王丹娟
- 王桂兰
- 王玉中
- 王艳
- 程明凤
- 蔡自力
- 赵和兵
- 钱月琴
- 陈刚
- 马传豹
- 麻彩虹
- Li Chunying
- 丁益民
- 丁锦培
- 于潮
- 仇钰
- 付泽林
- 付鑫
- 任露
- 伍红林
- 何俊波
- 何卉
- 何姝勤
- 何翼飞
- 何青松
- 余平平
- 倪志凤
-
-
施拥军
-
-
摘要:
只有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和社会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生活积累、知识学习和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才能达到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如此多层面、多角度地展开课堂教学,能为法治教育的有效落实推波助澜,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
刘琳
-
-
摘要:
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寻找智慧,在已有的教学基础上寻找核心素养生长的土壤.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激活、优化学生经验的方法,给核心素养的生长提供一块肥沃的土壤.学生的经验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础,对学生经验的激活、优化与改造是核心素养得以生长的重要过程.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学生经验系统中有哪些内容可以支撑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再思考应当如何改造学生的经验系统,使得核心素养的生长有更加良好的环境.
-
-
王凌
-
-
摘要:
数学知识是客观的,而学生的认识是主观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建构是依赖于个人经验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从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出发组织教学活动,意识不到同样的问题在学生的眼中是复杂且有挑战性的。教师要多想想“学生会怎样思考”,在学生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搭建利于学生建构新知的通道。通过对《认识11—20各数》一课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改进,说明如何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并实施教学。
-
-
胡蝶;
伍红林
-
-
摘要:
作为新时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大责任,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纵观我国当下的劳动教育,发现其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知识与经验、个体与社会二元对立的情况,这也是其症结所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改革,应以杜威的经验哲学为理论依据进行转变,使学生成为劳动教育的主动参与者,将知识与经验进行有机融合,构建“家、校、社”一体化育人体系,以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
-
-
钱月琴
-
-
摘要:
道德与法治教材秉持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统一的整体思路,要求教学基于学生经验而设计与实施。立足两地不同的社会发展和学校实际,通过问卷星调查将教材中抽象的学生经验具体化,准确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据此调整教材活动,以问题设计激发个体经验的反思、表达、调整、扩展,深化价值体认;以个性化活动创新课后拓展实践,更好地涵育公共参与等能力与素养,实现学生经验与教材知识的价值链接,促进真实学习与道德成长。
-
-
樊贞慧
-
-
摘要:
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当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合理运用现实情境和学生经验,利用多个途径搭建平台,及时梳理、归纳经验,强化认知,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
周颖
-
-
摘要:
基于学生认知经验、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开展的多元规则教育活动,能有效推进学生明晰规则内涵和深化规则认同,达到规则内化、道德水平提升的目的。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制》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为例,结合学生经验,阐述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并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
-
张金星
-
-
摘要:
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经验为教学设计重要依据,符合主体教学观念要求,能够形成丰富的教学主动力。整合经验资源、梳理经验逻辑、统整经验脉络、迁移经验训练,都能够为物理学科教学提供助力,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展开对应设计和操作,让学生经验发挥重要的助学作用,助力学生物理知识深度学习,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
-
朱舒雁
-
-
摘要:
在充分分析学生经验的基础上,精准设置教学路径;借助经验前测,准确把握学生的经验起点,进而找准教学起点;以经验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精准改造并生长经验;利用经验后测,精准评估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精准施教。
-
-
Li Chunying;
李春影
- 《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杜威的评价理论是其价值论的核心部分,打破了事实与价值、目的与手段、理智与情感的二元对立,以行动为核心,强调行动者与周围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并将实验方法融入到价值评价体系中,这一实验经验主义价值论不仅是对以往反价值理论、超验的价值理论以及二元论是一种修补,也为审视当今教育评价中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即使在今天的教育评价中仍然存在忽视事实与价值之间关系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健全人格是非常不利的,杜威评价理论启示在教育评价中要注重与价值的关联,注重与学生经验的关联,将评价意义真正落实在行动中,使教育评价成为开展教育活动的有效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