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883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常用外国语、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17篇、会议论文305篇、专利文献82730篇;相关期刊2175种,包括文教资料、中国电力教育、中国大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172种,包括2015第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高峰论坛、2015高职素质教育学术论坛、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2013年会暨第三届素质教育高层论坛等;通识教育的相关文献由9909位作者贡献,包括庞海芍、周德军、冯惠敏等。

通识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17 占比:9.30%

会议论文>

论文:305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82730 占比:90.36%

总计:91552篇

通识教育—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大莲
    • 摘要: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及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各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一定程度发生了变化,通识教育理念也逐渐得以应用。基于此,本文围绕通识教育理念在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当中的应用展开探讨,简要对通识教育进行介绍,分析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并针对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展开探讨。
    • 周南平; 卞雅婷
    • 摘要: 通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工类行业特色院校以特色专业为行业优势,致力于培养行业精英,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需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需借助通识课程才能发挥实效。针对理工类行业特色院校行业通识目标不明晰、缺少面向全校的行业核心课程、行业通识课程比例失衡、课程实施和管理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提出落实校本通识目标、增设行业通识核心课、强化通识教育深度、加强课程管理等优化建议。
    • 刘军辉
    • 摘要: 高校美术学科绘画语言通识教育中,艺考"短平快"的思维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对艺术语言体系的全面构建。从引入数码应用角度通过实例研究可知:数码插画造型更直接地强调绘画语言和造型规律的直观性,契合了绘画语言通识教育研究的"化抽象为具象"需求;数码插画造型手法兼具诸多画种特点,适于绘画语言的综合性研究,能有效落实美术学科绘画语言的通识教育;数码绘画的普及和成熟,有利于高校美术学科绘画语言的通识教育推广。
    • 高常秋月
    • 摘要: 形成性评估,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估手段,对于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人文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科院校应注重通识类课程设置的系统性,促进该类课程量化评估标准的制定。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实施师生、同伴和自我评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 张瑾; 顾军
    •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社会。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人工智能通识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人工智能通识化教学面临的挑战,研究如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人工智能教学。首先将人工智能的通识化教学目标定位为“开视野、知体系、拓思维”,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支撑关系;选择形象化教学法和案例启发式教学法落实教学目标;探索多元化考核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 梁羽佳
    •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不仅促使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发展,更激发了教育系统变革的强烈诉求——“帮助每个人获取新技术,驾驭新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为回应全球对“AI+X”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分析智能时代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培养模式的背景、意义及现存问题,提出革新以提高学生数字化胜任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构建高校人工智能通识“CEE”课程体系、打造高校人工智能通识“O2O-IPBL”教学方式、搭建“AI+U-G-E”协同育人平台四方面的培养策略。
    • 张丽; 阚阅; 张雪军
    • 摘要: 作为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对通识教育的观点既有启发意义,也有警示作用。他批判赫钦斯,为经典名著的学习敲响警钟。关于学科,他强调“联系”,反对“分割”,并提出学习方法,促进知识的贯通与学用结合。对待“职业”,他非但不鄙视,反而发掘其通识价值,主张在实践中将“通识”精神融入专业学习,为高校避免专门化的风险提供新的路径。他对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启示是,经典名著只有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焕发理智的勃勃生机;学科互通,且在方法上有所创新才能真正熏陶博雅之士;重塑专业教育,深化其“通识”精神,是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 于慧; 石玉龙
    • 摘要: 地方高校从课程设置到教学目标的设置都需要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这导致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出现“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开设跨专业通识课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因此,如何更加高效优质地开展跨专业通识课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地方高校跨专业通识课程的规划设置要求出发,结合我国地方高校在跨专业通识课程设置方面的发展模式及其不断调整的教学目标,分析地方高校跨专业通识课程教学中面临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地方高校跨专业通识课程的实践策略建议。
    • 管雪沨
    • 摘要: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形成了信息社会,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之一,其中,计算思维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社会共识。而计算思维教育无论是在学科领域、教学方式领域还是思维评估领域,都还存在认识待提升、内涵待丰富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本期专题邀请到部分一线教师,请他们着重谈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探索计算思维教育的意义和方式。
    • 楚海建; 陈立群; 张田忠
    • 摘要: 力学通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科学与工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核心通识课“无处不在的力学”的多轮教学实践,对多学时条件下的力学通识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探索,建立形成了“学科规划、多人授课、专人负责”的通识课程管理模式、“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理念和“讲授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研究型教学”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课程开设以来,学生选课踊跃,教学团队投入度高,促进了学生科学与工程素养的提高,扩大了力学学科在师生中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