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教育
科技创新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科学、科学研究、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4697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发明与创新、天津教育、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届泛珠三角科技教师论坛、全国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论坛”(2012)、中国矿业大学2004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等;科技创新教育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长春、梁皑莹、王可炜等。
科技创新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697篇
占比:98.89%
总计:24975篇
科技创新教育
-研究学者
- 吴长春
- 梁皑莹
- 王可炜
- 田春忆
- 陈曦
- 侯燕燕
- 刘先华
- 刘卫东
- 刘小虎
- 刘玉君
- 刘璐璐
- 卢转华
- 向世清
- 吴晓寒
- 喻支广
- 孙元涛
- 庄清峰
- 廖剑强
- 张健
- 张砾炜
- 文云全
- 曾玉芳
- 李娜
- 李尤清
- 李素芳
- 林建芬
- 梁健
- 焦忠民
- 王文同
- 王瑜
- 秦银银
- 罗雅文
- 肖晓婷
- 胡静
- 蒙科祺
- 谢伟琦
- 贾勇
- 赖生根
- 赵俊环
- 邱炳辉
- 钱桦
- 陈宗宗
- 靳贤斌
- 韩长明
- Wang Bin
- Wang Xingkuan
- 丛林
- 于亮
- 于伟
- 于忠
-
-
田春忆;
周星星
-
-
摘要:
你会用40多年的时间做什么?有人用它追求物质上的富裕,有人用它实现仕途上的晋升,有人碌碌无为、平淡地过完了它,有人用它努力奋进、追寻梦想……湖南省浏阳市柏加镇柏加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柏加中学)劳技老师赵海洋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择一事终一生,让科技创新教育事业在基层开花结果。当被问到坚持这件事的初心是什么时,赵海洋笑着说:"一切为了师生的幸福成长",这也是柏加中学的办学理念。
-
-
刘力浩;
刘力博;
陈水章(指导);
程友维(指导)
-
-
摘要:
本期点评专家谭迪熬中国发明协会院士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首任专家,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会长,科技创新教育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一、课题背景每当我们做完课间操或上完体育课后,就感觉口干舌燥,想直接喝凉水。家长担心喝凉水有害健康,但等一杯开水变凉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要是有一种能立即让开水变凉的装置就好了。我们想设计一种温差分级热交换速冷凉白开饮水装置,这样,水在烧开后就能立即饮用。
-
-
谢慧
-
-
摘要:
一、整体规划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战略1.做好科技创新教育的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要从资源配置、理念引领、氛围营造、人员导向、资源整合、奖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全盘考虑,营造相互促进、积极创新的整体教研氛围;在资源经费方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做适当倾斜,以凸显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健全科技创新的保障机制,形成可持续的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发展战略。
-
-
戴国豪
-
-
摘要:
本期点评专家谭迪熬中国发明协会院士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首任专家,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会长,科技创新教育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我校每一栋楼的楼梯口都有一扇防火门,这种门是内开式的常闭门,当火灾发生时可起到阻止火势蔓延、防止烟气流动的作用。但在课间做操、临时集会、放学等特殊时段,门一开、-关降低了师生的通行速度。
-
-
李雪薇(摄影);
李贤哲(摄影)
-
-
摘要:
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是一所高规格、实验性、国际性全日制寄宿高中,致力将每一位学生培养成“高贵、智慧、健美”的光高学子。学校紧紧围绕“科学特色”,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开设创客等科创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2021年9月,学校被评为深圳市中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
-
-
罗艺晨
-
-
摘要:
本期点评专家谭迪熬中国发明协会院士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首任专家,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会长,科技创新教育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为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病毒在餐桌上蔓延,国家大力提倡使用公筷。如今很多人在外就餐都使用公筷,但会出现以下现象:拿错筷子,自己一不小心又用公筷吃菜了;饭店需提供更多的筷子,既增加了成本,又增加了后厨清洁时的工作量。此外,因习惯问题,在家里很难使用公筷。
-
-
张一曼;
李云海
-
-
摘要:
针对国家在“十四五”基础教育思路上提出的三条基本要求,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到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进入“十四五”,“上好学”需求日益强烈,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为了落实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各地中小学都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相关课程,将人工智能、图形化编程等引入课堂。为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提高科创课程的质量、加快学校发展,笔者展开了如下调查。
-
-
向世清
-
-
摘要:
前一讲,我们给出了探究可以分成的6个水平层次的全部解读。至此,我们对探究给出了较为完整的基本介绍,您也应该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实际中应用探究服务教学过程和目标的主要应用原则和方法。为了使大家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再进一步,更好建立起和灵活使用好具体应用的相关方法论,这一讲我们从实战的角度,给大家介绍国际上已共同认可的10种有效探究的具体实施方式(当然不会仅限于这10种,这只是典型的和最普遍的)。在掌握这10种具体探究方式后,作为一名教师,您今后在STEM教育过程中,就能更为有效地建立和实践,不仅逐步提升探究式教学的高效思维和方法体系,而且建立起熟练设计、灵活应用和巧妙配置探究式教学于STEM教学的一整套心得与体系(要强调的是,这10种探究方式具有普遍适用性,不仅仅限于使用在STEM教育或其他任何科技创新教育之中)。
-
-
吴广;
王富珍
-
-
摘要:
林芝市第一中学是西藏自治区首批重点高级中学、首批“示范性高中”。建校以来,学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学府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形成了“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的办学理念。在素质教育的征途上,林芝一中科技创新教育开花结果,2017年在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被授予“优秀科技教育学校”荣誉称号。
-
-
-
-
摘要:
学校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教育,以“创新实验室”建设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成长成才搭设平台,成为大办学特色。该平台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广义实验室,由整合个基地(农趣探究基地)和一个场馆(科普体验馆)的“农趣园”、STEM“云教室”、植物探秘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组成,形成了动脑动手、创新体验、科创引智的大环境。
-
-
杨品元
- 《重庆市2016年度科普工作理论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科技创新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将创新教育纳入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制订创新教育的基本课程、基本要求,增加创新类课程并纳入学分制,鼓励学生多参与科研创新活动.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能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发挥个人创新思维去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高校在此过程中也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
-
杨永双;
邵瑞劲
- 《重庆市2016年度科普工作理论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任务是切实开展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当前,我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普遍存在着"号召多、训练少,概念多、方法少,活动多、技能少,想象多、产品少"等"四多四少"的教育怪象.本文认为要通过深化资源开发、实施学科融合、丰富实践活动等关键策略来有效推进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常态化运行,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逐步成长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扬帆起航.
-
-
Wang Xingkuan;
王兴宽;
Wang Bin;
王宾
- 《第二十三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关键的步骤.论文简要分析了目前中国存在创新现状不足的现实,从国人惯性思维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缺乏逻辑思维,只注重形象思维对原理性的客观实在难以追问深思是一方面的缺陷.而且从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只注重知识传授,而缺少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也是一种欠缺.此外从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分析了人是全面的个体,创新需要全方位的知识素养,以立体的视角看待具有创新能力的个体,排除单向的、平面的思维习惯.最后阐述了从多方面拓展科技创新教育,注重从人文素养、非正规教育方面着眼,特别强调了在像科技馆这样的科普场所,如何启迪智慧,从而有效提升创新能力.
-
-
秦有才;
喻虹
- 《第二届泛珠三角科技教师论坛》
| 2013年
-
摘要:
作者参加了对湖南某县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现状的考察,对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认为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培养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提出了几点对策:1.要大力宣传科技创新教育,强化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2.要强化教师业务学习,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尤其是创新方面的水平.3.要建立科技创新教育的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积极性.4.社会各界要营造创新教育的大环境,推动创新教育向前发展.
-
-
-
赵溪
- 《北京市第十六届课外校外教育理论研讨会》
-
摘要:
本研究希望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来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通过核心素养来优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让教师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育人目标与评价标准.研究通过文献比较、数据统计、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从形式、内容、方法上能够促进大部分核心素养要点的养成,但审美情趣、国际理解、国家认同成为盲区;现今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中成年人的参与程度较大,全方位给予青少年帮助,这间接影响了青少年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虽然没有从教育过程中特意强调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但公平公开的竞赛形式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