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377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人才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98篇、会议论文167篇、专利文献75529篇;相关期刊1414种,包括成才之路、实验技术与管理、中国电力教育等; 相关会议72种,包括2011年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等;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献由5706位作者贡献,包括文云全、本刊编辑部、程晓红等。

创新人才培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98 占比:4.54%

会议论文>

论文:167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75529 占比:95.25%

总计:79294篇

创新人才培养—发文趋势图

创新人才培养

-研究学者

  • 文云全
  • 本刊编辑部
  • 程晓红
  • 李明
  • 张萍
  • 王伟
  • 王璐
  • 郑爽
  • 况迎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峡; 于广利; 李国云; 蔡超; 李春霞
    • 摘要: 糖工程与糖药物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面向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多学科前沿交叉课程。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团队构建了具有海洋和民族特色的课程知识体系,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新方法,积极推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加强科教融合和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在强化立德树人教育、课程国际化建设和加强师资团队建设的基础的同时,教学团队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主导学习相结合”的“双主导”教学模式。
    • 邵艳玲; 刘黎明; 单平平; 郭俊颖; 王耀宽; 吕东阳
    • 摘要: 针对如何有效融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发挥现代产业学院重要教育主体作用,促使政校行企等多主体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问题,提出多主体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河南鲲鹏产业学院建设为例,围绕治理体制、人才培养及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打造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产教高度契合的满足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创新人才。
    • 王晶
    • 摘要: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在推进过程中除了要明确教学目标之外,同时还要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积极推进教学效果评价,保证人才培养能够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创新人才培养成为主要的培养方式,推动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高校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深度剖析公共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解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按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要求做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 王琳; 刘军利; 尚虹宇; 刘萍萍
    • 摘要: 为更好地提升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创新提出以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为抓手,以服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为目标的物联网专业教育新理念。以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高职升本科"育人项目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阐述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说明实施意义和效果。
    • 高松; 周建中
    • 摘要: 焦点:在基础教育阶段,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教学中,科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当前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验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实验教学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形势下,探索在各类考试中如何加强实验测试的比重,如何加大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资源投入、提升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 罗明勇; 张森; 董晶
    • 摘要: 在我国把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仍然极度短缺。而人工智能本真内容宽泛而复杂,致使人才培养周期长,要有效对接国家战略诉求,既需要扩大智能人才培养基数,又需要将其内容前置于基础教育阶段。据此,需要构建起适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认知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在学校现有课时空间下,开展创造性教育实践。文章结合高中学段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提出金字塔型人工智能课程结构,构建跨学科、多元化、有体系的人工智能课程群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就课程内容建设与实施提出进行项目化和融合设计,以及在课程容量方面做颗粒化约束等具体建议。
    • 王澍
    • 摘要: 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应践行“全学段一体协同”的整体观,构建全学段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体协同机制。提出:把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建设“小学-初中-高中”跨学段课程资源,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资源保障;建立跟踪评价机制,促进发现、关爱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构建合作共建平台,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学术研究、论坛研讨、跟踪评价、课程建设、成效激励、文化创生六个方面呈现江苏省徐州市在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 迟美青
    • 摘要: 一、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必须做出全方位的调整,从而社会对各类创新型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又是创新能力培养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学年论文是专业性的科研训练,财经类院校可通过学年论文教学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
    • 彭泽平; 曾令斌
    • 摘要: 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既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又是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的核心关键与必然要求。一流本科教育的品质表征是政治性品质、时代性品质和价值性品质三位一体的集合,能否胜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践行培养卓越拔尖时代新人作为核心使命、实现大学生全面终身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一流本科教育政治性品质、时代性品质和价值性品质的依次体现,同时也是判定中国本科教育是否真正“一流”的根本标准。推进中国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赋予高校建设的自主性,各利益相关者协同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一是要落实“三个合格”“八个首先”要求,变革教育思想观念,确立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二是要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遵循,全面推动大学课堂革命与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建设,着力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 成才之路编辑部
    • 摘要: 卢晓中老师您好:为了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成才之路》精选了“人才培养与研究”方面的优秀学术文章,以供读者阅读、研究,您的文章《面向未来: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被选中。因组稿编辑工作态度不严谨,没能站在维护作者著作权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摘录您的文章时没有标明转载出处。同时,编辑部存在把关不严,疏于核实,致使侵权事件发生,由此给您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伤害了您的合法著作权益,特向您表示由衷的歉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