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丙酮酸

丙酮酸

丙酮酸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124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1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4483篇;相关期刊346种,包括山东体育科技、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2013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年会、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等;丙酮酸的相关文献由255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坚、堵国成、刘立明等。

丙酮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1 占比:10.86%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83%

专利文献>

论文:4483 占比:88.32%

总计:5076篇

丙酮酸—发文趋势图

丙酮酸

-研究学者

  • 陈坚
  • 堵国成
  • 刘立明
  • 周景文
  • 刘松
  • 方芳
  • 高年发
  • 李寅
  • 王钦宏
  • 徐国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许慧露; 徐岷; 张炜
    • 摘要: 探究在集胞藻PCC 6803中引入外源乙醇合成基因并敲除集胞藻PCC 6803中编码乳酸脱氢酶的slr1556基因对生物合成乙醇的影响。在集胞藻PCC 6803中引入来源于运动型发酵单胞菌的丙酮酸脱羧酶基因(pdc)与大肠杆菌的NADPH依赖型醛还原酶基因(yqhD)光强启动子PrbcL的驱动下组合表达,生物合成乙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敲除集胞藻PCC 6803中编码乳酸脱氢酶的slr1556基因,以提高乙醇合成前体丙酮酸含量,促进乙醇的生产。结果显示敲除slr1556基因可以提高丙酮酸含量并显著增加乙醇的产量。竞争性丙酮酸转化乳酸代谢途径的阻断可以有效促进丙酮酸的累积,进而促进乙醇的生产。
    • 杨靖丰; 黄龙; 陈建华; 易玉峰; 王新承
    • 摘要: 为了提高电解银催化剂催化乳酸乙酯选择性氧化制丙酮酸乙酯的性能,选用SiO_(2),α-Al_(2)O_(3)和γ-Al_(2)O_(3)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银基催化剂。系统地考察了催化剂的载体类型、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和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等手段对负载型银基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证明了游离的Ag^(+)离子和带正电荷的银团簇Ag_(n)^(δ+)是该反应的活性物种,当载体类型为α-Al_(2)O_(3),银负载量为7.8%,焙烧温度为600°C时得到性能较佳的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340°C、氧和乳酸乙酯物质的量比为1.4、液时空速(LHSV)为0.6 h^(-1)的条件下,乳酸乙酯的转化率为96.8%,丙酮酸乙酯的选择性达90.7%。经过100 h反应后的催化剂仍具有较高活性,通过原位烧炭可实现再生,具备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马文杰; 钟裔; 陆兆新; 张平; 陈诗蕾; 秦淼; 吕凤霞; 赵海珍; 别小妹
    •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外源添加丙酮酸和过表达丙酮酸激酶(pyk)、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对Bacillomycin D合成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方法:本研究以B.amyloliquefaciens fmbJ为出发菌株,首先通过HPLC检测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丙酮酸对Bacillomycin D产量的影响,并通过RT-PCR检测了丙酮酸在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然后通过电转化的方法构建了丙酮酸激酶和乙酰辅酶A合成酶的诱导型过表达菌株B.amyloliquefaciens fmbJ-pyk、fmbJ-acs,并研究了二者在不同浓度IPTG诱导下的Bacillomycin D产量。结果:0.075%的丙酮酸可将Bacillomycin D产量提高至对照组的1.41倍,Bacillomycin D合成基因的上调也证实了这一提高作用。此外,丙酮酸能够上调comA、comP、comQ、sigH、sigM、degU、degQ、spo0A、codY等调控因子的表达,下调rapC和abrB的表达,并促进乙酰辅酶A合成酶的表达,最终共同促进Bacillomycin D的合成。在50 mg/L的IPTG的诱导下,fmbJ-acs和fmbJ-pyk的Bacillomycin D产量也分别提高至fmbJ的1.16和1.34倍。结论:本研究发现外源添加丙酮酸以及过表达丙酮酸激酶和乙酰辅酶A合成酶可以促进Bacillomycin D的合成,揭示了丙酮酸在Bacillomycin D合成中的调控作用,为推进Bacillomycin D高效生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王明; 栾韬; 赵建志; 李洪兴; 鲍晓明
    • 摘要: 木糖的有效利用是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燃料或化学品经济性转化的基础.30年来,通过理性代谢改造和适应性进化等工程策略,显著提高了传统乙醇发酵微生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木糖代谢能力.因此,近年来在酿酒酵母中利用木糖生产化学品的研究逐步展开.研究发现,酿酒酵母分别以木糖和葡萄糖为碳源时,其转录组和代谢组存在明显差异.与葡萄糖相比,木糖代谢过程中细胞整体呈现出Crabtree-negative代谢特征,如有限的糖酵解途径活性减少了丙酮酸到乙醇的代谢通量,以及增强的胞质乙酰辅酶A合成和呼吸能量代谢等,这都有利于以丙酮酸或乙酰辅酶A为前体的下游产物的有效合成.文中对酿酒酵母木糖代谢途径改造与优化、木糖代谢特征以及以木糖为碳源合成化学品的细胞工厂构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对木糖作为重要碳源在大宗化学品生物合成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闵昌国; 车东升; 张天芮
    • 摘要: 在哺乳动物中,早期胚胎发育阻滞一般发生在胚胎由输卵管向子宫角转移的时期,此时输卵管液中的物质对早期胚胎发育尤为重要,如葡萄糖、乳糖、丙酮酸.丙酮酸是大多数能量物质在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抗氧化、间接调节信号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卵母细胞和合子能够直接利用的主要能量底物.此外,早期胚胎发育阻滞时期恰好是母源-合子基因过渡时期,此时发生的基因组重编程也离不开丙酮酸的参与.本文综述了丙酮酸对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推测了丙酮酸在猪早期胚胎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
    • 冯知珩; 蔡沛蓉; 邹辉; 顾建红; 袁燕; 刘学忠; 刘宗平; 卞建春
    • 摘要: 为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致睾丸支持细胞(SCs)乳酸下降的保护效应,试验以Wistar大鼠原代睾丸支持细胞为材料,在采用CCK-8法确定ZEA及NAC处理细胞浓度的基础上,试验设对照组、ZEA组、NAC组及ZEA+NAC组,用乳酸测试盒检测各组SCs产生的乳酸含量;丙酮酸测试盒检测SCs中丙酮酸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SCs乳酸代谢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CK-8法确定的NAC保护ZEA致SCs乳酸下降保护效应试验中所采用的ZEA和NAC处理细胞的浓度分别为20μmol/L和10μmol/L。与对照组相比,ZEA组SCs细胞内外乳酸及丙酮酸含量呈极显著下降(P0.05),丙酮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组SCs细胞乳酸产生相关蛋白LDHA、MCT4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GLUT1呈现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与ZEA组相比,NAC+ZEA组中GLUT1蛋白表达量呈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NAC主要通过上调GLUT1蛋白表达量来缓解ZEA诱导的SCs乳酸代谢中丙酮酸含量下降的现象,从而恢复SCs对生殖细胞的能量供给。
    • 徐建中; 刘洁; 王颖妤; 张伟国; 刘立明
    • 摘要: [目的]通过理性改造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CS)、丙酮酸脱氢酶系E1p (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PDHC,编码基因aceE)和ATP-柠檬酸裂解酶(ATP-Citrate lyase,ACL),有效供应胞内丙酮酸和乙酰-CoA,以提高L-亮氨酸产量.[方法]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为底盘细胞,分析不同CS和PDHC酶活水平对L-亮氨酸合成的影响.随后,考查协同改造CS和PDHC或引入绿硫菌(Chlorobium tepidum)中ACL对L-亮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低强度的CS酶活(即重组菌XL-3 PdapA-R2gltA)有利于L-亮氨酸的合成,L-亮氨酸产量达到17.5±0.6 g/L.而改变PDHC酶活水平不利于L-亮氨酸的合成.此外,以启动子PdapA-R2控制CS表达,而以启动子PgapA控制PDHC表达时(即重组菌XL-4),可实现胞内丙酮酸和乙酰-CoA的有效供给,L-亮氨酸产量达到20.2±1.7 g/L,且显著降低副产物产量.若在重组菌XL-4中引入C.tepidum,ACL会显著抑制菌体生长而不利于L-亮氨酸合成,而引入到出发菌XL-3中因胞内丙酮酸和乙酰-CoA得到有效供给,目标重组菌XL-5 L-亮氨酸产量达到18.5±1.2 g/L,比出发菌株XL-3增加了14.2%.[结论]重组菌XL-4中因协同控制CS和PDHC酶活,从而实现胞内丙酮酸和乙酰-CoA有效供给,促进L-亮氨酸的合成.该研究结果对后续利用代谢工程技术强化微生物合成L-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郝志强; 阮骊韬; 李孟彬; 王为忠; 张洪伟
    • 摘要: 目的 丙酮酸对大鼠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移植小肠黏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是否为其作用途径之一.方法 选用近交系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行剖腹、左侧肾切除术;建立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为移植组和丙酮酸处理组,后者分别于供体小肠阻断血流、灌洗前10 min向肠腔内注入10 ml含0.26 g多聚葡萄糖的营养液和含0.32 g分析纯丙酮酸的营养液.分别留取缺血45、90 min和再灌注30、180 min小肠组织标本,观察小肠组织损伤病理变化并进行Chiu's评分,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小肠组织中的SOD活力.结果 ①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移植组小肠组织损伤程度均重于其他两组(P<0.01),而丙酮酸处理组小肠组织损伤程度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小肠黏膜组织匀浆中SOD活力随着缺血以及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再灌注30 min时SOD活力下降迅速,至再灌注180 min时回升,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移植组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及丙酮酸处理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丙酮酸处理组小肠组织中SOD活力与假手术组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 丙酮酸对大鼠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保护和恢复大鼠移植小肠组织中SOD的活力,进而减轻氧自由基损伤的途径起作用.
    • 禹萍
    • 摘要: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1]1.简要回顾细胞呼吸的过程细胞呼吸方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图1[2]和图2分别为两种呼吸方式的过程及生成ATP的简易示意图。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产生丙酮酸和[H],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用于生成少量的ATP。
    • 习朝文; 刘延峰; 李江华; 堵国成; 陈坚; 刘龙
    • 摘要: 丙酮酸广泛用于制药、农业化学和化学工业.通过两种策略提高生物转化合成丙酮酸效率.首先,通过表达细胞色素b562提高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合成的效率,使反应时间由27h减少到21 h,生产率提高了28.5%.其次,通过饱和突变技术对L-氨基酸脱氨酶(pm1)进行定向进化提高其催化能力,三突变体E418A/V438I/L278I催化合成丙酮酸产量为25.58 g/L,相比对照菌株提高了44.60%.结果 表明,运用饱和突变技术和表达pm1伴侣蛋白(细胞色素b562)分别提高pm1催化能力与FAD合成效率能有效提高全细胞转化法合成丙酮酸的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