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章学

文章学

文章学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65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3902篇;相关期刊337种,包括齐鲁学刊、殷都学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天台山文化当代价值理论研讨会、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三次年会、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等;文章学的相关文献由486位作者贡献,包括曾祥芹、陈亚丽、慈波等。

文章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8 占比:4.4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3902 占比:95.50%

总计:14557篇

文章学—发文趋势图

文章学

-研究学者

  • 曾祥芹
  • 陈亚丽
  • 慈波
  • 张寿康
  • 刘春霞
  • 周楚汉
  • 杨文忠
  • 杨昊鸥
  • 常方舟
  • 张会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沈钰洁; 陈建军
    • 摘要: 1981年以来,王葆心的《方志学发微》《虞初支志》《续汉口丛谈·再续汉口丛谈》《古文辞通义》和《经义策论要法》等五部著作陆续整理出版,王葆心研究也在此基础上展开。1981年至2007年,王葆心研究主要由湖北文史界引领,取得的成果侧重于生平研究和史志研究。2007年以后,随着《古文辞通义》的整理出版,王葆心的文章学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并形成文学、史学、方志学、教育学等多学并举的研究态势。未来王葆心研究可在生平行事、学术思想、教育实践和诗文创作等方面继续发力,充分挖掘王葆心的文献研究价值、学术创新价值和文化建设价值。
    • 孙海琳; 苏艳
    • 摘要: 三厘定的翻译思想源于我国古代文章学,并将文章学思想运用到翻译中,是我国传统译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御制翻译四书》的序言中,乾隆皇帝提到了四书重译的三个厘定,对于三厘定的内涵和来源,学界还少有专门的研究。本文以乾隆年间清朝的文化政策为背景,通过比对文义、意旨和语气在谕旨中的使用,认为其内涵在于翻译中言内之意的异同、言外之意的深浅和语言风格的轻重。
    • 张蓉
    • 摘要: 明清时期,在“以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所引起的“文本位”思潮的影响下,明清诗话中出现了利用文章学中的具体文法和笔法对七言古诗的立意、构思、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的现象。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明清时期的文章评点因八股文取士出现了勃兴的态势;另一方面,七言古诗的写作在唐代经历了从“乐府化”到“散文化”的转变,这也为明清诗话中从文章学的角度分析七言古诗提供了基础。
    • 柯镇昌
    • 摘要: 《老子》不仅在哲学上成就显著,在文章学上同样具有开创意义。全书81篇可以视为相对独立的篇章,且都以说理为主要功能,应属于论说类文体。从文章学的角度看,《老子》各章体式繁富多样,尤以论说式和诗歌式为多,其中论说式可细分为宣讲式、论证式、同文自注式,诗歌式又可细分为四言句式、顶针句式和散文句式。另外,《老子》书中还存在着卜筮式、谚语式、骚体式、天问式、大赋体式等体式。该书繁富多样的文章体式与楚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又浸染着周文化的影子。
    • 乐进进
    • 摘要: 黄庭坚文名不显,他的文法随之湮没无闻。实际上,他的作文理论对南宋文章学的成立影响深远。伴随着古文运动的发展,黄庭坚从作品典范中抽绎出文章法度,用来指授后学,开时代风气之先。他的文法涵盖双重面向,针对入门的初阶技法与引领自成一家的终端旨趣。基于对科举作为仕进之阶的体认,黄庭坚教导士子通过修习古文法获取时文写作技能,是为南宋借由剖析古文来充当时文教科书的先声,。同时,黄庭坚以法则为门径却极力摆脱前人窠臼的尝试,衍化为吕本中的活法理论。以之为媒介,黄庭坚从有定法到无定法的作文旨趣辗转生成南宋文章程式化的救弊之资。
    • 常方舟
    • 摘要: 由于清末民初西洋传记文学的传入和译介,传统传体文的文章学传统获得了新的审视和评估。从写作技巧来看,崇尚以史识拣择材料的“尚简”原则为史料的全面占有所取代,“史赞”风格演化为减少主观判断的观察者视角;在语言文字方面,传记古文的“义法”难以适应新思想新观念的表达,“活传记”在欧化语体文的基础上尝试树立白话传记的典范;在西洋自传文学的比附下,为生人作传的风气颠覆了传统史法的正则;传统传体文对文学趣味的追求,让步于历史的真实,新传记文学也由此确立了学科归属和在文史之间的坐标系。
    • 庄丹
    • 摘要: 在《左传》学史上,《左传》作为文章的属性长期被遮蔽。帛书《春秋事语》的出土进一步例证了《左传》作为文章的性质及价值,《左传》得以成为“文章之祖”,其文章性质是第一位的因素。在《左传》文章学发展史上,吕祖谦《左氏博议》不仅第一次以文章形式呈现《左传》,而且更是典型的时文教材,此与作为“教科书”性质的《春秋事语》一脉相承。正如帛书《春秋事语》内蕴“事”“理”,《左传》的“事”“理”成为《左传》文章学蔚为大观的基石。
    • 王芷晨
    • 摘要: 对儒家经典的文法进行研究是中后期桐城派内部共享的学术归趣,同时被寄予着保存“中学”的信念与期待。吴闿生《孟子文法读本》的符号化评点体系脱胎自时文的圈点,并有所发展:一方面聚焦于“逆接”“逆笔”“逆势”等“逆字辈”笔法,另一方面“圈点”与“评”相配合,将从《孟子》中提纯出的文章理想,精准予以直观化表现,并揭示了一条平衡“奇崛生波”与“气清体洁”两种风格的行文之道。
    • 刘雨晴
    • 摘要: 明清及民国时期围绕柳宗元文章的批评,常指出其对先秦诸子之文的取法,或直接将其归为名家之文。这些评论揭示出柳文的一些关键特征,为今人研究提供了借鉴。究其原因,这一时期子学的复兴,使得评文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四部之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式的梳理,也推动了文论家去勾连唐宋古文与先秦诸子间的发展脉络。探讨古文与先秦诸子的关联,不仅见于柳文批评,也存在于其他唐宋八大家的批评中。对柳文取法诸子一面的强调,使其论辩文受到更多的关注,有助于改变柳文接受史中山水游记独受重视的局面。
    • 杨邦俊
    • 摘要: 文章学是研究文章本质、体裁、构成、功用以及读写方法的学问。研究范围涉及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声韵规律、技法运用等多个方面。汉语文章体裁多样,形式独特,辞采富丽。从文章学的视角来研究文本解读及其边界是一条重要途径。该文援引大量实例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