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学
方志学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9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3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13143篇;相关期刊239种,包括浙江学刊、黑龙江史志、新疆地方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六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浙江方志研究论坛暨第四届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等;方志学的相关文献由668位作者贡献,包括梁滨久、邵长兴、韩章训等。
方志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143篇
占比:93.01%
总计:14131篇
方志学
-研究学者
- 梁滨久
- 邵长兴
- 韩章训
- 马金选
- 梁耀武
- 仓修良
- 林衍经
- 张景孔
- 潘捷军
- 王照伦
- 巴兆祥
- 张桂江
- 炎冰
- 胡惠秋
- 刘光禄
- 刘希汉
- 刘柏修
- 姚金祥
- 来新夏
- 沈松平
- 许卫平
- 邱新立
- 锺英
- 陆奇
- 曾荣
- 韩锴
- 饶展雄
- 黄伟
- 何沛东
- 傅振伦
- 冀祥德
- 刘伯伦
- 刘纬毅
- 单辉
- 吕志毅
- 宋永平
- 张世民
- 张莉
- 曹振武
- 朱佳木
- 朱士嘉
- 杨磊
- 柳成栋
- 王熹
- 赵峰
- 鲁德政
- 严奇岩
- 任茂棠
- 侯希强
- 刘效红
-
-
-
-
摘要:
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管、主办的《上海地方志》从2016年起正式公开出版(刊号CN31-2122/K),季刊,季末出版。《上海地方志》定位为地方志领域的学术性刊物,旨在搭建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地方志理论阵地建设,推动地方志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提高地方志研究水平,培养方志学人才队伍。
-
-
张明阳
-
-
摘要:
2020年学界关于方志学的研究,成果斐然,主要分为方志基础理论研究、方志编纂工作、方志事业管理研究、方志史与方志学史、志书研究与评价、志书整理与利用、方志人物研究、地方年鉴研究八个方面。通过梳理这些成果,发现目前研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一研究模式走向僵化并缺乏深度;二区域化研究特征明显;三对新旧方志关注不均衡;四研究存在重“修”轻“用”的问题等。因此为了促进方志学科建设与方志事业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并不断借鉴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体系,做好三轮修志的事业谋划,构建有时代特色的方志学科体系、方志学术体系以及方志话语体系。
-
-
沈钰洁;
陈建军
-
-
摘要:
1981年以来,王葆心的《方志学发微》《虞初支志》《续汉口丛谈·再续汉口丛谈》《古文辞通义》和《经义策论要法》等五部著作陆续整理出版,王葆心研究也在此基础上展开。1981年至2007年,王葆心研究主要由湖北文史界引领,取得的成果侧重于生平研究和史志研究。2007年以后,随着《古文辞通义》的整理出版,王葆心的文章学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并形成文学、史学、方志学、教育学等多学并举的研究态势。未来王葆心研究可在生平行事、学术思想、教育实践和诗文创作等方面继续发力,充分挖掘王葆心的文献研究价值、学术创新价值和文化建设价值。
-
-
晁胜
-
-
摘要:
清代是方志学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扬州地区方志的编纂达到了顶峰,扬州学者们本着求公和求实的编纂理念投入到修志事业中去,对方志学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他们在体例和内容的设计上的诸多创设,被之后修志者广泛借鉴。在续志方法上,他们所秉持的保存旧志,不掩蔽前人的理念,至今值得后人去参考和借鉴。此外,他们还注意到方志与史书的区别,主张独立的方志学。
-
-
王志强
-
-
摘要:
沙元炳(1864-1927),字健庵,江苏如皋人,清末民初如皋地方贤达,有“江宁才子”之称。沙元炳中年投身于创办实业和发展教育,以谋求救国之路,在教育、实业、文学等多个方面卓有成就,是近代文化转型中的典型人物。晚年致力于〔民国〕《如皋县志》(以下简称民国志)的编纂,在方志学上颇有建树。〔民国〕《如皋县志》体例清晰,资料翔实,乃是历代《如皋县志》中的精品。当下学界对于沙元炳方志学成就的研究仅有周丽君、杨启斌的《与沙元炳》一文,该文内容较为简短,未能对沙元炳的方志观作详细的探讨,因此对沙元炳的方志观仍有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必要。
-
-
-
-
摘要:
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管、主办的《上海地方志》从2016年起正式公开出版(刊号CN31-2122/K),季刊,季末出版。《上海地方志》定位为地方志领域的学术性刊物,旨在搭建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地方志理论阵地建设,推动地方志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提高地方志研究水平,培养方志学人才队伍。主要栏目包括志书研究、年鉴研究、地方史研究、方志文献研究和书评、文摘等。
-
-
张明阳
-
-
摘要:
2020年学界关于方志学的研究,成果斐然,主要分为方志基础理论研究、方志编纂工作、方志事业管理研究、方志史与方志学史、志书研究与评价、志书整理与利用、方志人物研究、地方年鉴研究八个方面。通过梳理这些成果,发现目前研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研究模式走向僵化并缺乏深度,区域化研究特征明显,对新旧方志关注不均衡,研究存在重“修”轻“用”的问题等。为了促进方志学科建设与方志事业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并不断借鉴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体系,做好三轮修志的事业谋划,构建有时代特色的方志学科体系、方志学术体系以及方志话语体系。
-
-
曾荣
-
-
摘要:
历代修志实践推动了方志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梳理地方志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以宋为界,在此之前传统方志经历了由舆图到图经再到图志的过程,此后方志基本定型,表现出“图文并茂”或“图为附庸”的特点。而传统方志渊源流变,不仅是一种志书形式的外在变化,更是涉及修志理念、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变革,由此推动地方志发展形成一条由地理志向史志合一,再到趋于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演进路径。本文通过对历代方志学家修志思想的挖掘,旨在探索中国方志学理论形成及演变的历史样态,进而厘清中国方志学的理论渊源与变动趋势。
-
-
韩章训
-
-
摘要:
对方志学范畴问题进行研究,无论是对于实现方志理论研究宏观与微观的汇通,还是对于深化方志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学界对方志学范畴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志理论研究及编修实践,提出旨义与体例、主体与客体、修志与用志、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五对方志学基本范畴,希望对系统、深入地研究方志学基本范畴问题有所裨益。
-
-
-
-
摘要:
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管、主办的《上海地方志》从2016年起正式公开出版(刊号CN31-2122/K),季刊,季末出版。《上海地方志》定位为地方志领域的学术性刊物,旨在搭建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地方志理论阵地建设,推动地方志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提高地方志研究水平,培养方志学人才队伍。主要栏目包括志书研究、年鉴研究、地方史研究、方志文献研究和书评、文摘等。
-
-
赵树森;
杜中洲
- 《2018皖冀方志理论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唐代贾耽入仕47年、居相13载,在政务繁忙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地理30年,在地图学、地理学、方志学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中国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贾耽政绩显赫,但后世对之推崇的,却是他在地理学、方志学上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本文就贾耽地理学研究、著述的历史背景、创新成果及重要启示进行了探究.
-
-
崔思朋
- 《走向世界的中国方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近代以来环境史研究的兴起,也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有关历史时期环境方面的资料记述也较少,多零散存在或隐含于史书之中,不成系统,难以支撑起环境史研究.就“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而言,对其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考察需依托一定史料,尤其是清代以来的考察报告及方志文献资料为了解此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基本素材,本文以此文献为基础,依据当代生态区域划分标准,对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加以考察.
-
-
崔思朋
- 《走向世界的中国方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近代以来环境史研究的兴起,也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有关历史时期环境方面的资料记述也较少,多零散存在或隐含于史书之中,不成系统,难以支撑起环境史研究.就“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而言,对其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考察需依托一定史料,尤其是清代以来的考察报告及方志文献资料为了解此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基本素材,本文以此文献为基础,依据当代生态区域划分标准,对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加以考察.
-
-
崔思朋
- 《走向世界的中国方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近代以来环境史研究的兴起,也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有关历史时期环境方面的资料记述也较少,多零散存在或隐含于史书之中,不成系统,难以支撑起环境史研究.就“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而言,对其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考察需依托一定史料,尤其是清代以来的考察报告及方志文献资料为了解此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基本素材,本文以此文献为基础,依据当代生态区域划分标准,对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加以考察.
-
-
崔思朋
- 《走向世界的中国方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近代以来环境史研究的兴起,也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有关历史时期环境方面的资料记述也较少,多零散存在或隐含于史书之中,不成系统,难以支撑起环境史研究.就“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而言,对其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考察需依托一定史料,尤其是清代以来的考察报告及方志文献资料为了解此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基本素材,本文以此文献为基础,依据当代生态区域划分标准,对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加以考察.
-
-
-
-
-
-
孙振忠
- 《吉林省地方志学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厦门市志》和《石狮市志》关于婚姻家庭内容的点评,认为二轮修志对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基础内容重视不够.主要表现是,篇目层次过低,创新不够;重点特色内容明显缺失,如空巢家庭、留守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及涉外婚姻等,不见记载或很少记载;深度记述不够,多为简单概括,表层罗列,带有模式化痕迹.在篇目、内容和记述方式方法上与首轮志书大体相同.文章认为,二轮修志,应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通过创新篇目、充实重点特色内容、集中深度记述等,体现二轮修志的时代特色,提高志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