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记

传记

传记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篇;相关期刊1046种,包括名人传记:上半月、中国图书评论、荆楚理工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婺源国际茶会等;传记的相关文献由1847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晓泉、朱旭晨等。

传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75 占比:99.5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9 占比:0.41%

总计:2185篇

传记—发文趋势图

传记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晓泉
  • 朱旭晨
  • 辜也平
  • 俞樟华
  • 老毕
  • 陆学松
  • 孙文起
  • 杨正润
  • 王成军

传记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姜树军; 孙勍; 孙永海; 王鹏; 韩鹏; 单希征
    • 摘要: 巴拉尼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热衷于头晕和眩晕研究,发现了半规管冷热反应规律,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过回顾他一生的科学之旅和学术成就,激励我们进一步做好头晕、眩晕临床研究工作。
    • 周雪根
    • 摘要: 钱谦益《列朝诗集》历来以收录完备、考订精审而著称,在文坛享有盛誉。《列朝诗集小传》辑录人物传记部分,别本单行,查检极为便捷,嘉惠后人无数,其文献价值毋庸待言。然而,囿于见闻,《列朝诗集小传》也不免存在一些失误,有待补订考辨。文章通过稽核多种史传、文集、书目和方志,对书中几则记载失误之处进行辨正。
    • 摘要: 2022年1月8日,首届登峰传记图书奖揭晓。我们邀请了10位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专家评委共同评选出了“2021十大中国商业传记好书”,此外登峰图书奖组委会还发布了“2021中国图书影响力企业TOP10”榜单。
    • 谢妍妍; 李常庆
    • 摘要: 传记在世界文明创生之际已经萌芽,其兼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承担着励志教育和审美认知的功能,是图书出版中需要大力发展和高度重视的部分。西方传记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成熟庞大的出版产业,文章通过对西方传记出版萌芽、发轫、成熟、停滞、高潮等历史阶段的梳理,探究西方传记出版产业之所以发达的历史原因,以期对中国传记出版的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 李世忠; 段琼慧
    • 摘要: 从明清时期问世的五部《朝邑县志》可知,其女性人物传记的编纂在体例、手法、叙议结合的传述模式,及纂者编纂态度、动机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沿袭与变化。明代方志传女性所秉持的存故实、警顽懦及批判社会意图,到清代则演变为以宣扬女性守节、禁锢女性思想为主。这种变化,与入清以来官方意识形态的调整与变化,及朝廷和地方政府借史志编纂引导舆论、教化习俗以禁锢人性的策略有根本联系。
    • 常方舟
    • 摘要: 由于清末民初西洋传记文学的传入和译介,传统传体文的文章学传统获得了新的审视和评估。从写作技巧来看,崇尚以史识拣择材料的“尚简”原则为史料的全面占有所取代,“史赞”风格演化为减少主观判断的观察者视角;在语言文字方面,传记古文的“义法”难以适应新思想新观念的表达,“活传记”在欧化语体文的基础上尝试树立白话传记的典范;在西洋自传文学的比附下,为生人作传的风气颠覆了传统史法的正则;传统传体文对文学趣味的追求,让步于历史的真实,新传记文学也由此确立了学科归属和在文史之间的坐标系。
    • 摘要: 《秋风破——杜甫踪迹史诗歌传记》彭志强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秋风破——杜甫踪迹史诗歌传记》,是全国首部根据“诗圣”杜甫一生的踪迹创作的当代诗歌传记,用81首新诗梳理杜甫遗迹的前世今生。作者于2015年春,从成都杜甫草堂出发,历时两年,横跨十省,万里追踪,行走考察杜甫留下的81处遗迹(博物馆、纪念馆、杜公祠、杜甫墓)。以当代诗人与唐朝诗人隔空对话,化为诗句,借古抚今,给杜甫立传,向“诗圣”致敬。
    • 樊星; 孟庆奇
    • 摘要: 武汉大学樊星教授近年来对“非虚构”写作格外关注,在访谈中,樊星教授通过解读具体作家作品,对当代“非虚构”写作的不同维度进行勾勒,分享自己对于“非虚构”文本的阅读体验。同时樊星教授指出了“非虚构”写作在理论研究层面的不足。他还表示:“非虚构”要能够写出“中国特色”;“非虚构”写作在这个时代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及其现实意义尤其鲜活。
    • 唐莉莉
    • 摘要: 作为记忆载体的历史书写,自传、他传与史诗都是历史书写的形式,修辞是西塞罗构建历史的最重要工具。在西塞罗时代,希腊史学家在罗马政治圈具有特殊的地位。本文以西塞罗在反喀提林事件之后的传记写作诉求为中心,阐述古罗马记忆保存的历史传统和集体记忆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分析个人记忆书写背后荣誉与申辩的政治意图,并通过西塞罗的传记写作,强调古典历史文献对现代历史叙事主义的启发作用。
    • 吴铮强; 郎启浩
    • 摘要: 西夏战事、庆历新政、顾命定策与反变法,构成宋代韩琦传记叙述的重点。因为致力于变法及拓边西北,北宋神宗时期形成的碑传文本,强调韩琦主张对西夏采取攻策,虽有异见却仍奉行新法。李清臣所撰韩琦行状甚至将庆历新政改写成由韩琦主导的西夏策略。南宋既否定变法,《东都事略》《四朝国史》等史传文本强调韩琦极力反变法及对王安石“独识其奸”的一面,掩饰其西夏攻策、奉行新法的事实,庆历新政的相关叙述也有误导之嫌。在韩琦政治地位无以动摇的情况下,两宋传记文本对韩琦事迹各有隐讳与扭曲,结果造成韩琦形象的模糊化。据此重审韩琦所代表的政治文化,有助于反思北宋仁、英、神三朝政治史研究的不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