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班固

班固

班固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8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3篇;相关期刊428种,包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四届年会、2014年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7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等;班固的相关文献由74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其泰、孙亭玉、许殿才等。

班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0 占比:97.5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86%

专利文献>

论文:13 占比:1.60%

总计:810篇

班固—发文趋势图

班固

-研究学者

  • 陈其泰
  • 孙亭玉
  • 许殿才
  • 李艳
  • 龚克昌
  • 张光全
  • 汪高鑫
  • 王子今
  • 王珏
  • 赵永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颜世明
    • 摘要: 所谓《汉书·叙传》“真本”,并非《汉书》“叙传”部分,而是东汉永平年间班固所上表之过录副本。它在东汉至萧梁的大体成文、流传经过为:东汉永平十六年(73),班固总结《汉书》诸卷大义等,以表的形式进呈明帝;此后,这篇表经班固或他人整理,收入班固文集或东汉档案文书等资料中,并书写在简牍上;其后,鉴于简牍难以长时间保存等方面原因,有人将该简牍版表转录在纸上,在转抄过程中,由于不明阅读简牍文字顺序,误将篇次“中篇”二字掺入正文中;后来,三辅地区某人,见此纸质版表与《汉书·叙传》内容大致相同,以为其系《汉书·叙传》“真本”;萧梁时,一僧人获得《汉书·叙传》“真本”,并将之从北方带到萧梁宣城,此后“真本”先后为萧琛、萧范、萧统收藏。《汉书·叙传》“真本”所载《汉书》卷数、篇章结构等,对于考索《汉书》的版本、成书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 刁生虎; 弓少潇
    • 摘要: 《汉书》的民族书写与班固的民族思想密不可分。《汉书》设立少数民族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主张华夷共祖的民族同源书写、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民族关系书写均体现了班固华夷一体思想。而《汉书》论赞所强调的边疆无用论和怀柔羁縻政策又是班固华夷之辨思想的典型表现。班固的民族思想源于其著史理念、儒学观念以及时代背景,既有其时代局限性,又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 张传秀; 刘琳
    • 摘要: 《食货志》,是中国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食货”一词,语出《尚书·洪范》所言“八政”,其中一曰食,二曰货。“食”大致为粮食谷物,属于农业生产范畴;“货”大致就是货币,属于商品流通范畴。最早专门记载食货经济的古代专著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平淮书》,但他没有使用“食货志”的名称。东汉班固的《汉书·食货志》是第一部出现“食货志”名称的古书。
    • 张利群; 吉新宏
    • 摘要: “士不遇”是汉代辞赋的重要主题,班固的《幽通赋》与《答宾戏》为这个主题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给文人在“大一统”时代的尴尬际遇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这就是“以儒统命”。班固在秉承儒家天命观的基础上,把儒家之道上升为一种统摄社会人生的精神实体,以“命理”来解释际遇,再以“儒理”来规划命理,“命理”提供解释的基础,“儒理”提供价值和归宿。这样,关于“士不遇”的历史和现实都可以在儒家圣之道下一以贯之。“以儒统命”的“不遇之赋”在思想情感倾向上有“哀”而无“怨”,在文化根源上是对“大一统”帝国的“时代趣味”的审美回应:“大一统”秩序之下的文人如何安身立命。
    • 白少雄
    • 摘要: 班固是东汉时期的重要辞赋家,与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和东汉的张衡并称为“汉赋四大家”,其创作充分展现了汉赋的文学成就和艺术特色。处于汉赋摹拟时期的班固充分认可扬雄摹拟前人的做法,并将摹拟作为辞赋创作的手段。在摹拟前人的基础上,班固融入自己的生活实感,发挥辞赋的讽谏作用,学习以才学入赋的手法,实现文辞、事实和文体的结合,形成了“雅懿”的辞赋风格。班固在继承前人的创作技巧的同时,为辞赋创作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
    • 成运楼
    • 摘要: 陈其泰先生《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一书“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详细梳理了班固的创作历程与史学成就,并清晰展现了班固对司马迁优良传统的继承。这种继承关系主要表现在史书体例、撰述方法和史学精神三个层面。首先,班固立足于《史记》纪传体体例,断汉为史,取消“世家”,形成了以纪、表、志、传为核心的纪传体断代史格局;其次,班固依靠皇室藏书与内府档案,继承司马迁穷搜冥讨的撰述方法,广泛收集了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料;最后,班固延续了司马迁重人事而远鬼神的人文主义精神和“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在深刻揭露帝王沉湎鬼神迷信的同时,也严厉抨击了西汉统治阶层的腐化堕落。
    • 刘勃
    • 摘要: 司马迁是个奇人,《史记》是部奇书。换句话说,虽然司马迁写《史记》,指明了中国史学主流的发展方向,但这部作品,本身并不适合成为作史者学习的范本。因为不可复制。所以后世的史学家眼中,司马迁只是一个飘逸而嶙峋的背影,而班固才是大家效法的榜样。
    • 张贺
    • 摘要: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官修史志目录的开山之作,由东汉班固根据刘歆的《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中班固的敬儒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序文的撰写,以总序和《六艺略》《诸子略》和《诗赋略》的序文为例;在"略""种"的排序中,班固将《六艺略》置于六略之首,把《易》放在《六艺略》之首,诸子各家中又首推儒家.在序文的撰写和图书的编次中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敬儒倾向,这种倾向既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又有其个人因素.
    • 唐媛媛
    • 摘要: 司马迁和班固都将吕雉纳入汉史"纪"例中进行撰录,但细究二者对具体事件的描述可以发现,《史记》和《汉书》在命名、内容详略,以及对吕雉的态度等方面存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既反映出马、班二位史家在女性观、著史宗旨等个人观念上的不同,同时也透露出两汉的时代变迁、政治生态的革异与影响。
    • 杨元超
    • 摘要: 提要:处理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是汉朝国家治理的重大课题.班固对汉兴以来的对外政策得失做了许多记述与评论,对王朝应该如何处理边疆问题,实行怎样的对外策略以及建立何种天下秩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宏观战略的框架看,班固之说兼有深刻的现实主义考量和儒家意识形态传统,对帝国扩张的局限性,内政和外事的轻重,软、硬实力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思考,初步形成了主张防止过度扩张,保持战略弹性,合理展现与使用软、硬实力以维持王朝稳定、实现王朝长远利益的对外战略观.其思想在今天仍可为镜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