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青铜器铭文

青铜器铭文

青铜器铭文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965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寻根、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第六届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论坛、第八届出土文献研究与比较文字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等;青铜器铭文的相关文献由22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学勤、陈絜、曹锦炎等。

青铜器铭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6 占比:10.7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965 占比:89.16%

总计:2204篇

青铜器铭文—发文趋势图

青铜器铭文

-研究学者

  • 李学勤
  • 陈絜
  • 曹锦炎
  • 李先登
  • 丛文俊
  • 叶正渤
  • 杜迺松
  • 付文斌
  • 何景成
  • 刘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春良
    • 摘要: 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运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古河东·考古进行时Ⅱ—‘十三五’考古成果展”于2021年9月23日在运城博物馆开展。其中展出了荣获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荣誉的北白鹅周代高级贵族墓群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有着很高的历史人文、科技艺术价值。本文予以简单介绍。
    • 摘要: 陈振濂许雄志社兄的创作与他的学术研究,在专注于“秦文字”方面可称是同步共生、心不他鹜。过去几十年我们看河南篆刻,多取黄士陵一派,但许雄志从秦印、秦诏版权量、先秦到秦的青铜器铭文即金文入手,又在篆刻印面上出以一种“形式构成”的现代趣味,亦即取秦文字笔画之密集并列平行排比为体。
    • 徐成
    • 摘要: 在西周的历史上,既有谦逊而明智的康王,也有坚忍而浪漫的穆王,当然,也有一些君王留下了恶名,厉王不仅是将西周导向灭亡的“元凶巨恶”,和其孙幽王一起在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幽厉之君”的恶名,成为仅次于商纣王的君王“反面典型”。在历史上,周厉王究竟做了什么,让他的恶名如此昭彰呢?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 符雄
    • 摘要: 对金文章法的研究,在书法史著作中大多是讲金文审美时一笔带过,本文主要介绍了商周周金文的概况,对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不同金文章法进行总结,归纳出常见的金文章法形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研究。
    • 石安瑞; 王翔宇(译)
    • 摘要: 近年来,战国秦汉简牍研究已成为热潮。相比之下,战国以前的写本由于出土材料的阙失,其使用情况不甚明朗。本文根据西周铜器铭文的布局特征及特殊现象,对铜器铭文制作过程中使用易腐材质制作的写本的痕迹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物理性质及在铭文制作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进行了复原。基于分析,本文指出在铜器铭文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写本:一种是用于校对的“底本”,另一种是用于铭文实际制作的“蓝本”。制作一套同铭器时(包括不同器类的器物),工匠们会轮流使用同一份蓝本。不少铭文在起草过程中已对铭文字数、文字布局进行了细心设计。因此,每一篇铭文的释读工作应该从考察铭文的视觉特征入手。此外,本文为泥条堆塑法在铭文制作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明证,复原了西周晚期铜器铭文制作的全部流程。再者,本文还涉及西周时期铜器作坊中工匠的读写能力、劳动分工以及西周时期青铜铭刻的展示功能等问题。
    • 徐成
    • 摘要: 夏、商、周被统称为“上古三代”,然而在这三个王朝之中,夏王朝的史迹难以追寻,商王朝的文化则呈现了极为浓烈的异质性,周王朝则上承夏商的文化的精华、下为秦汉帝国奠定了文化基础,成为“三代”里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时代。与殷商不同,人们对商王朝的了解大多来自殷墟遗址,继之而起的周王朝却没有这样一个无所不包的巨大遗址,而人们对周王朝的了解却远比商王朝更多,我们不仅可以阅读与之有关的大量文献典籍、金文青铜器铭文等文字记录,也可以亲身在我们的文化中感受西周的礼乐制度、分封制度、国家结构、生产技术、艺术审美的孑遗。
    • 摘要: 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5千克,由作器人毛公而得名。鼎为直耳,半球腹,足为兽蹄形,矮短而庄重有力,鼎的口沿还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个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雅朴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鼎由宗教转向世俗生活的代表作品。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
    • 杜玮
    • 摘要: 19岁的宋美潼是黑龙江省哈尔滨依兰县人,老家有被称为辽宋时期五国城遗址的历史遗迹。她从小就喜欢历史和考古,看过不少青铜器铭文,立下了将来要做考古工作的志愿。6月12日,清华大学强基计划首届古文字班开班,宋美潼与另外六名同学一起,在大一下学期结束时被选入这个班。
    • 张克
    • 摘要: 商代青铜器铭文是中国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书法史的出发点。迄今为止,有关商代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字学和历史文献学,其艺术形式美以及在书法史上的意义研究在学界成果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商代青铜器铭文文字变化、笔画、结构、章法四方面要素的深入剖析,从书法美学角度阐释商代青铜器铭文内部隐含的变化,及其率性创造的艺术形式美,进而推论其在书法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 曹锦炎
    • 摘要: 出版发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新出青铜器铭文研究相关学术论文,内容涵盖文字考释、器形分析、先秦历史研究等等。论文附图清晰,作者还提供了原发表文章时未收录的器形图和拓片,有较高的文字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