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法

诗法

诗法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3279篇;相关期刊229种,包括北京社会科学、中州学刊、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诗法的相关文献由29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福勋、段宗社、李湘等。

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1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279 占比:99.68%

总计:93581篇

诗法—发文趋势图

诗法

-研究学者

  • 张福勋
  • 段宗社
  • 李湘
  • 杨开达
  • 王德明
  • 何世剑
  • 吴晓蔓
  • 崔花艳
  • 张文芳
  • 张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向伦常
    • 摘要: 诗话体制独特,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诗歌批评形式,在其接受过程中,人们对其褒贬不一。“诗话作而诗亡”说即代表了对诗话持强烈批判态度的一派观点。这句话广为人知,但人们在其最初提出者的问题上却长期存在分歧。综合各种文献材料来看,它并非由明人李东阳首创,而是最早出自于清人汤右曾之口。虽带有强烈的情绪化色彩,但“诗话作而诗亡”背后实则蕴含了批评者的诗学主张。这些主张具有一定合理性,既关涉诗歌的鉴赏与品评,也涉及诗歌创作与研究,不可简单加以否定。分析“诗话作而诗亡”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指向对客观认识诗话亦多有启发。
    • 乐进进
    • 摘要: 黄庭坚文名不显,他的文法随之湮没无闻。实际上,他的作文理论对南宋文章学的成立影响深远。伴随着古文运动的发展,黄庭坚从作品典范中抽绎出文章法度,用来指授后学,开时代风气之先。他的文法涵盖双重面向,针对入门的初阶技法与引领自成一家的终端旨趣。基于对科举作为仕进之阶的体认,黄庭坚教导士子通过修习古文法获取时文写作技能,是为南宋借由剖析古文来充当时文教科书的先声,。同时,黄庭坚以法则为门径却极力摆脱前人窠臼的尝试,衍化为吕本中的活法理论。以之为媒介,黄庭坚从有定法到无定法的作文旨趣辗转生成南宋文章程式化的救弊之资。
    • 徐婉琦; 沈文凡
    • 摘要: 杜甫排律在诗歌史上占据冠冕地位。诗人自觉精研声律规范,重视诗法,突出体现在作品篇章句法的布置锤炼,用韵炼句等方面。第一,作品章法层次铺陈排宕,起伏开阖,结构纵横,对“过脉”的处理巧妙自然,构架连贯,脉络清晰。第二,以古诗之法进行长篇律体创作,在兼顾律诗句法骈俪与整饬的基础上,以铺陈排比的方式展开叙述,运古入律,以骈偶律句铺排事件,起结有致,转折自然。诗人充分利用排律诗体铺陈排比的艺术特质发挥叙事功能,营造画面感。兼顾古体疏宕与律体整密,篇章节奏变化回环,顺逆互照,严整有法。第三,注重律体作品的韵脚选择及句法锤炼,长篇排律往往一韵到底,履险如平,既能保持句式整齐,骈俪精工,又能使句法、对仗形式灵活多变。杜甫排律在初盛唐基础上开拓诗法,为后代创作导夫先路,立乎范式,示以津逮。
    • 孙伟鑫
    • 摘要: 严嵩为明嘉靖朝要臣,然囿于"奸臣"之名,学林对其诗名诸多贬斥.《南还稿》 为其晚年最后一部诗集,然学界目前对此关涉不足.通观《南还稿》诸诗,较之严嵩此前诗作,诗风转为自然朴实,诗作多抒真情实感.除此,于《南还稿》诗中,可观得其作品中景情交融之纯熟、修辞手法之停当、意境烘托之洗练的作诗技巧,于诗歌创作而言,诸般技巧实则已至圆融.《南还稿》不仅显示严嵩晚年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亦可反映其晚年心态,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 仲瑶
    • 摘要: "缜密"一品并非仅就风格而言,更兼有构思、磨炼等创作法度层面的内涵.此一命题源自《文心雕龙》之《神思》《练字》《章句》《镕裁》诸篇,是唐代诗格尚"法"的重要内涵之一和集中体现.就诗学脉络而言,既是对中晚唐"苦吟"之风以及诗格"磨炼"理论的一种呼应,同时也有针砭之意."缜密"的要义是有法而又不拘泥,最终达致清新自然,浑成无迹之境.苦吟派和诗格家推崇大谢且以"池塘生春草"为化境的原因也在此."缜密"因此成为唐人近体尤其是五律一体的应有之义,并由法度上升至风格、境界层面.
    • 唐元
    • 摘要: 诗法著述是中国诗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研究中,对这类作品价值的重视和激发却显得不足。《唐五代两宋诗法著述研究》一书,从诗法著述演进史的角度对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诗法著述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考索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该时期诗法著述的全貌与个案,并且获得了对许多争议问题的创见。例如对诗法著述的命名问题和诗法与诗话著作的关系问题的明确,对诗学史代表作品《二十四诗品》的真伪争议和《沧浪诗话》的类型归属的判定,都从诗法著述演进史的事实出发,提出了切实的学术考辨。
    • 饶宗颐
    • 摘要: 《沧浪诗话》谈诗,认为诗法有五个要点:“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①而诗的极致是入神。五法之中,以音节为最重要。因为诗如果没有音节,便不成诗。体制是诗的形式问题。格力、气象、兴趣几点很抽象,不易理解。清人王渔洋以“典”、“远”、“谐”、“则”四字论诗:“典”是典故、事实;“则”是法则,雅正的意思。
    • 杨晖; 罗兴萍
    • 摘要: 叶燮是清初著名的论诗家,其《原诗》中的诗法思想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他针对汪琬技法层面上的诗法观,要求在"文""质"的具体关系中论法,强调诗法的具体性;以时代与创作主体"才胆识力"之变,论证了诗法的不确定性,并进一步将诗法视为"虚名",肯定变化无常是诗歌创作独特性的表现.叶燮提出了作诗不为法则牢笼,应当尊重诗人创作自由,坚持诗歌创新的合法性,这一诗歌自由创新的思想及其论证方式的表达都表现出一定的原创性,对诗歌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郭明乐
    • 摘要: 闻一多常在美术作品中表现诗意,又将绘画元素融入新诗创作;他以画法入诗法,将西方绘画的几何构图理念融入新诗创作,从视觉审美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诗应具有“绘画美”和“建筑美”,从而实现诗与画的会通。此外,他将绘画、书法、雕刻和诗歌典故融于出版物的封面设计之中,提出艺术的功用是“抬高社会的程度”,认为美术与文学都应当反映现实和生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