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46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6篇、会议论文110篇、专利文献15735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通讯等; 相关会议75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等;抗原表位的相关文献由403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改平、朱建安、童光志等。

抗原表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6 占比:3.98%

会议论文>

论文:110 占比:0.67%

专利文献>

论文:15735 占比:95.36%

总计:16501篇

抗原表位—发文趋势图

抗原表位

-研究学者

  • 张改平
  • 朱建安
  • 童光志
  • 徐万祥
  • 季朝能
  • 谢毅
  • 顾少华
  • 华荣虹
  • 王选年
  • 仲人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梦妮; 王航; 傅思瑶; 杨梓纯; 许炎辉; 樊毛迪; 高崧; 刘秀梵
    • 摘要: 旨在制备鸡Toll样受体15(ChTLR15)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并初步应用。利用PCR技术扩增ChTLR15第162—386位氨基酸,克隆于载体pET-30a中进行诱导表达,获得高纯度的重组ChTLR15(162—386 aa)蛋白。然后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方式将ChTLR15免疫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常规获得针对ChTLR1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运用原核表达系统对ChTLR15基因进行截短表达,对单克隆抗体针对的ChTLR15抗原表位进行鉴定。利用6C7株单克隆抗体以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对鸡HD11细胞进行定位,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确定ChTLR15在鸡部分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0a-ChTLR15(162—386 aa),经IPTG诱导表达后,获得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约26 ku的重组蛋白ChTLR15(162—386 aa)。方阵试验表明,最适血清稀释度为1∶6400,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为0.35μg·mL^(-1)。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4轮筛选,最终获得4株针对ChTLR1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其以2G4、6C7、6D10、7C4进行命名。2G4与6C7的亚类为IgG2a,6D10与7C4的亚类为IgG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株单抗均能与ChTLR15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其他受检蛋白反应。运用原核表达系统对ChTLR15(162—386 aa)进行截短表达,对ChTLR15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单抗2G4与7C4识别的抗原表位为^(230)QLGTVLEF^(237),6C7与6D10识别的抗原表位为^(245)EMDLLS^(250)。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hTLR15蛋白位于细胞表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健康对照鸡肝、脾、肺、肾均有微弱阳性染色,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感染鸡肝、脾、肺、肾阳性染色有所增强。本研究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成功获得4株抗ChTLR1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截短免疫原蛋白法对其识别的线性表位进行鉴定,可用于进一步研究ChTLR15的结构与功能,为后续信号通路、免疫机理、疫苗研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 汪铭锐; 吴俊花; 王飞; 邵红霞; 钱琨; 叶建强; 秦爱建
    • 摘要: 拟制备针对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为CIAV的诊断和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有用制剂。以PCR技术扩增CIAV VP2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经IPTG诱导表达。以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研制并筛选分泌抗CIAV VP2蛋白mAb的阳性杂交瘤细胞;采用截短表达CIAV VP2基因方法鉴定mAb识别的抗原表位。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1株能稳定分泌抗CIAV VP2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命名为CIAV-VP2-4A12;亚类鉴定结果表明,该mAb重链为IgG_(1)型,轻链为kappa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mAb可以识别大肠杆菌,Sf9细胞和转染pCAGGS-VP2-Flag的DF1细胞中表达的VP2蛋白。使用原核表达截短蛋白进行表位鉴定,发现该mAb识别抗原表位序列是^(155)KTVRW^(159),序列比对发现该表位在CIAV中高度保守。本研究成功制备了针对CIAV VP2蛋白的特异性mAb,并精确鉴定了其识别表位,为VP2蛋白功能的研究以及CIAV的诊断方法研发提供了有效工具。
    • 张来斌; 马光皇; 刘语涵; 贺鹏鹏; 肖海兵; 杨明禄
    • 摘要: 分析枣瘿蚊图尔病毒(DjTV-2a)衣壳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及抗原表位。从UniProt数据库中得到DjTV-2a衣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利用Expasy、TMHMM、DNAStar、SignalP 5.0、TMHMM、NetPhos 3.1、NET CGlyc 1.0、SOPMA、SWISS-MODEL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DjTV-2a衣壳蛋白的理化性质、氨基酸组成、亲疏水性、信号肽、跨膜结构、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抗原表位等。结果表明,DjTV-2a衣壳蛋白是由449个氨基酸构成的亲水蛋白,分子式为C_(2337)H_(3607)N_(601)O_(689)S_(15),分子量为51.6 ku,理论等电点为5.98;主要二级结构是无规则卷曲,存在82个磷酸化位点和1个糖基化位点,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该蛋白有21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和10个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DjTV-2a衣壳蛋白属亲水蛋白,具有多个抗原表位,预测其具有免疫原性,是可用作建立血清学检测技术的潜在抗原。
    • 殷一凡; 季霖; 马千惠; 范红结; 蔺辉星
    • 摘要: 为鉴定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核衣壳(N)蛋白的抗原表位,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N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和亚克隆技术,筛选出1株稳定分泌抗PEDV N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9B4。经鉴定单克隆抗体9B4的亚型为IgG1型,轻链为Kappa链。腹水抗体ELISA效价为10^(6)以上。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该单克隆抗体反应原性和特异性良好。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单克隆抗体9B4进行抗原表位鉴定,获得4个N蛋白的模拟抗原表位(C11、C12、C14和C26)。随后分别以噬菌体阳性克隆为模拟抗原,对临床PEDV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其均能与猪PE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阳性血清、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阳性血清不反应,说明本研究获得的N蛋白模拟表位可用于PEDV抗体的检测,有助于PED流行病学调查和PEDV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
    • 陈雅纯; 郭明珠; 王利文; 桑亚新; 孙纪录
    • 摘要: 我国是贝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由食用贝类引发的食物过敏问题日益增多。贝类过敏好发于成人,通常持续影响人的一生,是需重视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贝类主要致敏物质原肌球蛋白、开发低致敏或脱敏产品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详细介绍了贝类的主要致敏物质原肌球蛋白,重点总结了加工技术消减贝类原肌球蛋白致敏性的研究现状、消减机制及其优缺点,并提出未来解决贝类致敏原的需求和挑战,为我国低致敏或脱敏贝类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 莫红芳; 揭凯; 陈鑫; 文威; 刘文强; 陈焕春; 钱平; 李祥敏
    • 摘要: 【目的】纯化猪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SVV-CH-HB2016毒株,并制备其结构蛋白VP1、VP2和VP3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以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的SVV-CH-HB2016病毒颗粒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合间接ELISA筛选阳性细胞株,制备能特异性分泌针对结构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IFA方法分别检测单克隆抗体与重组表达蛋白及天然结构蛋白的反应性,并对单克隆抗体的病毒中和保护效果进行测定。利用空斑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究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对SVV-CH-HB2016毒株吸附过程的影响,最后用抗体相加试验来分析14株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结果】在蔗糖密度梯度为5%~45%(W/V)时获得了纯度较好、浓度较高的SVV-CH-HB2016毒株结构蛋白,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了1∶12800,成功制备了17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验证14株单克隆抗体能与重组结构蛋白发生Western blotting反应,17株单克隆抗体能与病毒发生IFA作用;2G6、4A3和4C113株单克隆抗体对SVV-CH-HB2016毒株感染的BHK-21细胞具有明显中和保护作用,也能有效抑制SVV-CH-HB2016毒株对293T细胞的吸附。经分析发现,除1F5与2E1、4B8与4F11外,其余10株单克隆抗体分别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SVV的纯化方法,制备了17株特异性针对SVV-CH-HB2016毒株的单克隆抗体,为后期进一步开展SVV全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保护性抗原表位的鉴定奠定了基础。
    • 王蕾; 魏威; 周培; 冯琳; 李润乐; 汤锋
    • 摘要: 目的通过对多房棘球蚴葡萄糖转运蛋白(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glucose transporter,EmGLUT)二级结构的分析,并结合在线工具来预测优势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Gen Bank库中获取EmGLUT基因的mRNA和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特征预测使用SOPMA软件。使用IEDB、Syfpeithi软件分析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使用Bcepred、ABCpred软件分析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EmGLUT二级结构中α螺旋比例占51.08%,β折叠比例占17.88%,β转角比例占3.73%,无规则卷曲比例占27.31%。综合5个在线软件分析结果得出EmGLUT有10个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和18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其中5个同时具有T-B细胞双抗原表位。结论EmGLUT的优势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被成功预测。
    • 向志达; 李长尧; 张涛清; 张元峰; 黄丽; 杨玉莹; 翁长江
    • 摘要: 为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A137R蛋白鼠源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通过原核系统表达并纯化了重组A137R(rA137R),将其免疫BALB/c小鼠并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到2株能够稳定分泌A137R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3D1和2C3。亚类试剂盒鉴定结果显示,两株MAb重链亚类均为IgG1,轻链亚类均为Kappa链。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得MAb 3D1和2C3的腹水效价均高于10^(5),选取效价较高的MAb 3D1用于后续试验。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制备的MAb 3D1与293T细胞中过表达的A137R(不同剂量)及ASF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后(感染后不同时间)天然表达的A137R的反应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MAb 3D1与293T细胞中过表达的A137R的反应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A137R的293T细胞出现了15 ku左右的特异性条带,且随着转染质粒量浓度的增加,蛋白表达量增加;感染ASFV的PAMs中(感染后8 h)出现了15 ku左右的特异性条带,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蛋白表达量增加。IFA结果显示,在过表达A137R的293T细胞中出现绿色荧光。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MAb 3D1既能够与过表达的A137R反应,也能够与天然表达的A137R反应,反应性较强。将MAb 3D1用于激光共聚焦试验中检测ASFV感染PAMs后不同时间A137R的细胞定位;用于免疫共沉淀(Co-IP)试验中检测293T细胞中过表达的A137R和Flag-Agarose结合的反应性。激光共聚焦试验结果显示,ASFV感染PAMs后6 h出现绿色荧光,且荧光主要在细胞质中,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绿色荧光逐渐增多增强,表明A137R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Co-IP试验结果显示,MAb 3D1可以检测到结合在Beads上的A137R,出现约15 ku的特异性条带,表明MAb 3D1可以用于Co-IP试验。利用一系列表达部分重叠的重组A137R片段并经western blot鉴定两株MAb识别的表位;根据western blot结果合成一系列多肽并包被ELISA板,采用间接ELISA方法进一步筛选MAb识别的抗原表位,并利用western blot验证筛选到的抗原表位。结果显示,A137R氨基酸序列中的18NFHRCAWEE26和64AWHEVPECREFI75分别为MAb 3D1和2C3的抗原表位。本研究首次制备了ASFV A137R蛋白的MAb,并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还对其进行了表位鉴定,为进一步将该MAb利用于ASFV的检测和疫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邓辉雄; 王革非(指导); 李雁嫘; 宋鑫利; 谷李铭; 李蕊(指导)
    • 摘要: 目的:基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全病毒或Spike蛋白作为免疫原可能存在的无关抗原表位干扰,筛选鉴定优势保护性抗原表位,构建候选多价表位疫苗。方法:以免疫信息学确定诱导主要中和抗体、激活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保护性抗原表位,以Raptor X、trRosetta预测蛋白疫苗的二级、三级结构,并对候选蛋白疫苗进行二硫键的设计及对接分析,以C-ImmSim服务器模拟预测分析多表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应答。结果:实验筛选了Spike蛋白免疫原性强的B细胞表位,具有高保守性和人群覆盖度广的IFN-γ、IL-4阳性的Th表位及CTL表位,计算模拟验证了疫苗的免疫应答特性。结论:信息学分析结果初步显示候选表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平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力。
    • 樊志浩; 李玉林; 张恒; 王旭东; 王云龙
    • 摘要: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衣壳蛋白(N蛋白)进行亲疏水性、抗原表位预测及多序列对比分析,构建重组质粒pET28a/N,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体系下通过调整诱导温度和时间,提升蛋白溶解度和表达量,并对表达出的重组N蛋白进行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SARS-CoV-2 N蛋白编码419个氨基酸,等电点(PI)为10.10,无跨膜区,无信号肽序列,局部亲水性较强,全长蛋白抗原指数较高,高度保守,与SARS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同源性为90.5%;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体系发酵,工程菌BL21(DE3)/pET28a/N在IPTG终浓度为0.2 mmol/L、16°C低温条件下诱导20 h,蛋白呈可溶性表达,且此时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占总蛋白表达量的70%;通过Ni-NTA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纯度达90%,分子质量为55 kDa,具有特异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