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7篇、会议论文75篇、专利文献10078篇;相关期刊564种,包括中国中医急症、基层医学论坛、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1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急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由469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新超、秦俭、叶清等。

急性心力衰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7 占比:19.23%

会议论文>

论文:75 占比:0.60%

专利文献>

论文:10078 占比:80.18%

总计:12570篇

急性心力衰竭—发文趋势图

急性心力衰竭

-研究学者

  • 张新超
  • 秦俭
  • 叶清
  • 张健
  • 成少飞
  • 李智成
  • 汤敏
  • 王维俊
  • 赵晓刚
  • 陈长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亚会; 翟丽萍; 高乃坤; 武建慧; 刘锦绣
    • 摘要: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急性心力衰竭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9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另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托伐普坦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β_(2)微球蛋白(β_(2)-MG)、肌酐(SCr)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88%vs.77.55%,χ^(2)/P=5.333/0.021);治疗后2组患者LVEDD、LVESD水平均降低,LVEF水平均升高(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无心血管死亡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58%vs.72.34,χ^(2)=4.597,P=0.032)。结论托伐普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能够改善心功能和肾功能,疗效确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无心血管死亡生存率。
    • 陈彬; 陈智娇
    • 摘要: 目的对比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西地兰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的心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数值改善幅度均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有助于康复。
    • 张辉兆
    • 摘要: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齐河县人民医院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休息时肱动脉内径、含服硝酸甘油肱动脉内径和反应性充血舒张百分比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素水平,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水平。
    • 李颖莉; 陈信
    • 摘要: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与常规对症治疗对急性心衰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衰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低流量氧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 d、7 d后,两组患者LEVF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NT-pro BNP、cTnI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O_(2)、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常规对症治疗急性心衰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心功能及血气指标,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综合临床疗效率,该治疗方案整体优于仅采用低流量氧疗联合常规对症治疗方案,是更适合急性心衰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案。
    • 邹成林; 方璟; 肖厚平; 李红; 涂军; 赵亚洲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CTRP3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早期诊断价值,同时评估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60岁)232例,包括新发急性心力衰竭及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根据入院后48 h内血清肌酐水平,分成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组(AKI组)和心力衰竭未并发急性肾损伤组(非AKI组),测定血清CTRP3、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胱抑素C等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TRP3与各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不良因素。结果:AKI组血清CTRP3表达水平为(231.79±24.63) ng/mL,低于非AKI组的(257.87±24.37) ng/mL(P<0.05),AKI组急性肾损伤分期越高,其血清CTRP3水平越低(P<0.05)。AKI组血清CTRP3表达水平与血肌酐(Scr)呈负相关(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均呈正相关(P<0.05),非AKI组CTRP3与FBG、TG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TRP3表达水平降低(≤248 ng/mL)是心力衰竭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9,95%CI(1.133,7.6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为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CTRP3表达水平降低(≤248 ng/mL)、血肌酐(Scr)、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是患者的近期预后不良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TRP3表达水平降低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不良因素。
    • 何靖; 余莹; 罗曼; 蓝海; 吴伟; 黄晓华; 古学奎
    • 摘要: 目的基于PI3K/Akt通路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Shenqi Fuzheng injection,SFI)防治阿霉素(DOX)所致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DOX+参芪扶正注射液组(SFI组)、DOX+右丙亚胺组(DZR组)、阿霉素组(Model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每组4只,各组经不同处理后,于第9周观察结束时处死大鼠进行取样检测实验指标。结果 1)病理示:Control组无明显病理改变;Model组心肌细胞水肿,轻微纤维化,嵴断裂溶解伴有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肌质网扩张;SFI组及DZR组出血量较Model组少;DZR组更接近于Control组。2)TUNEL结果示:Model组的心肌凋亡细胞较Control组明显增多;SFI及DZR组则较Model组明显减少。3)ELISA结果示:在6、9周Model组c-Tnl、BNP较Control组表达增加;SFI及DZR组较Model组明显降低(P<0.05)。4)WB检测结果示:①Akt、P-akt:Model组Akt、P-akt表达水平较Control组降低(P<0.05);SFI组较Model组升高(P<0.05),DZR组Akt升高、P-akt下降(P<0.05);DZR组Akt、P-akt均较SFI组低(P<0.05)。②Bcl-2:Model组Bcl-2表达较Control组降低(P<0.05);SFI组Bcl-2较Model组升高(P<0.05),DZR组显著升高(P<0.05);DZR组较SFI组下降(P<0.05);③Bax:Model组Bax较Control组升高(P<0.05);SFI组较Model组升高(P<0.05),DZR组则下降(P<0.05);DZR组Bax较SFI组显著下降(P<0.05);④GSK3β、p-GSK3β:Model组二者较Control组降低(P<0.05);Model组较SFI组增高(P<0.05);DZR组较SFI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改善阿霉素引起的急性心衰大鼠的心肌损伤,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P-akt、GSK3β及p-GSK3β蛋白的表达,并作用于Bcl-2、Bax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从而改善心肌损伤及延缓心衰,但囿于样本量有限,后续将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挖掘其作用机理。
    • 李建卫; 黄海兰; 杨庆群; 汪淑琴; 邹荣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进行治疗的4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2组,每组23例。对照组予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疗效、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结果、心率、血压、s NE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SV水平高于对照组,NT-pro BNP、Lee心力衰竭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组干预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组干预后s NE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疗效和心功能。
    • 王京
    • 摘要: 目的:观察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研究组加用无创呼吸机。组间对比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心功能指标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0%),P0.05;治疗后再次对比,两组均有改变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具有更高的氧分压和更低的二氧化碳分压,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具有更高的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更小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并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状况、心功能、运动耐量。
    • 孙洋; 赵俸玉; 刘娇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采用真武汤治疗对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Fas配体(sFasL)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9月黑龙江省中医医院接诊的10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50例)与观察组(西医联合真武汤治疗,50例),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15 d时的中医证候评分与心功能及血清BNP、sFas、sFasL水平,并对比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5 d时,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时,2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减小,观察组较对照组小,2组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时,2组BNP、sFas、sFasL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真武汤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西医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并可显著降低血清BNP、sFas、sFasL水平,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吴文佳; 陆宁
    • 摘要: 目的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59例A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9例患者给予硝普钠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rhBNP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利用超声测量两组患者心脏实施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心室的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和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以及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rhBNP治疗AHF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5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指标均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指标均降低,而LVEF指标升高,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指标均下降,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1.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现,BNP水平升高和晚期rhBNP使用均是影响到AHF患者采用rhBNP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HF患者采用rhBNP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且rhBNP应用时机和患者治疗前BNP水平均对治效果具有明显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