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应用型人才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006717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实验技术与管理、中国电力教育、中国大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一届(2014年)全国高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2011年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等;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相关文献由337位作者贡献,包括庞永师、杨立军、郭庆等。
工程应用型人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06717篇
占比:99.99%
总计:2006857篇
工程应用型人才
-研究学者
- 庞永师
- 杨立军
- 郭庆
- 鞠银燕
- 丁跃浇
- 于茜薇
- 付焕森
- 冯灵霞
- 刘寒冰
- 刘德仿
- 古天龙
- 周俊
- 周晓红
- 孙国栋
- 宋杰光
- 巴彤
- 张亚娟
- 张国云
- 张长富
- 徐周波
- 徐岩
- 徐明晗
- 景新幸
- 曾红
- 李元贵
- 李学华
- 李宏民
- 李武
- 段芸
- 汪一丁
- 王亚飞
- 王亦斌
- 王学春
- 王瑞花
- 王璜
- 王芳
- 荣军
- 蒋新广
- 裴新平
- 赫东锋
- 赵大兴
- 郁红陶
- 郑全录
- 闫绍峰
- 陈伟
- 黄艳芹
- 丁永红
- 丁虹
- 于景飞
- 付净
-
-
陈霖周廷;
黄芳;
薛九天
-
-
摘要:
工程教育观视域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逐渐引起国内外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者的研究与思考。空天工程作为工程性、创新性、实践性、系统性、团队合作性极强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对工程应用型人才要求颇高。教育者需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大工程的系统思维培养为基础、以设计制造空天装备卓越性能的创新力为目标的工程教育观,强调工程教育的实践性,注重空天工程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培养。
-
-
周晓红
-
-
摘要:
工程应用型人才作为国家经济转轨进程中技术创新的第一执行主体,是未来知识竞争中确立人才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厘清未来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与必然趋势,已成为当前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梳理挖掘近10年我国工程应用型人才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与未来趋势,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研究发现,近10年我国工程应用型人才领域的研究数量呈现平稳增长,中间略有波动;发文机构主力因人才特性主要集中于工程院系、高等教育研究所和理工科类高校;工程实践训练、工程教育改革政策、工程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工程人才培养评估等关键词是工程应用型人才领域的研究热点.
-
-
-
胡慧;
罗毅平;
唐勇奇;
徐运保
-
-
摘要: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十大专项改革试点任务之一.在新工科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作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
-
梁文俊;
刘佳;
李坚
-
-
摘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技术革命的发展,新型教育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步入课堂,正引领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崭新的阶段.针对环境类专业学位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根据课程的特点,加强课程群建设,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打造智慧课堂,促进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综合运用的能力,以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实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
-
周晓红
-
-
摘要:
工程应用型人才作为国家经济转轨进程中技术创新的第一执行主体,是未来知识竞争中确立人才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厘清未来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与必然趋势,已成为当前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梳理挖掘近10年我国工程应用型人才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与未来趋势,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研究发现,近10年我国工程应用型人才领域的研究数量呈现平稳增长,中间略有波动;发文机构主力因人才特性主要集中于工程院系、高等教育研究所和理工科类高校;工程实践训练、工程教育改革政策、工程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工程人才培养评估等关键词是工程应用型人才领域的研究热点。
-
-
-
-
摘要:
机电工程学院是顺应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创办和重点建设的学院。学院现设有机器人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本科专业和物业管理等专科专业。学院秉承"商道惟诚,知行致远"的校训,践行"修德、笃学、精业、创新"的院训,立于"应用引领,技术为本,责任先行"的办学思路,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致力于打造湖北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集群,培养"综合素质高、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
-
周孝军;
彭健秋;
丁虹
-
-
摘要: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的大力实施,社会各行业对工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将要从事土建类行业的学生来说,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土木工程材料学科是土建类专业中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基础专业课,对学生基础专业素养、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要。传统试验教学偏向于演示型、验证型试验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工程实际结合程度不理想的情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高校可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趋势的要求,探讨如何强化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实践教学环节,以期培养出职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
-
周晓敏;
孙政
-
-
摘要:
材料力学的传统课堂教学着力于公式的理论推导,内容相对枯燥;而实验课难以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且无法直观给出除变形以外的其他信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ANSYS引入材料力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动画和云图的方式生动形象地给出材料力学各类变形问题中变形和应力情况,结合理论公式同步讲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类力学概念、知识点以及公式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性思维,有助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
-
无1
-
-
摘要:
食品与生化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二级学院,前身为“柳州师专化学系”,始建于1958年。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学等三个本科专业以及科学教百一个专科专业。学院建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使用面积36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400多万元;拥有自治区级“糖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制糖工程综合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制糖工程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基地”等科研平台以及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在糖资源综合利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检测、农产品加工、广西少数民族药用植物研究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
-
-
高敬格;
刘增环
- 《第一届(2014年)全国高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工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成为工科院校研究探索的热点课题.本文结合电气类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研究和探索了电气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构建课程体系、修订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
-
-
梅雪;
张广明;
王晓荣;
肖迪
- 《2011年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现有条件,以课题和项目作为驱动,培养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介绍了培养的思路和举措,一是创新教育理念,营造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环境;二是对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改革.如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将其教学和课程实习环节打通,考核方式为卷面成绩加课题作品;将课程设计在相应课程开始授课时,以课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按要求分阶段提交成果;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鼓励本科生加入科研团队,以项目为依托,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
-
古天龙;
景新幸;
郭庆
- 《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与世界水平有一定差距.工程人才培养环节存在诸多的问题,高等工程教育关键是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产业需求.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个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校企结合等方面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
-
-
-
-
-
-
-
-
-
-
-
-
- 葛修润
- 湖北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5-16
-
摘要:
一种岩土工程应用中的永久性自由张拉型锚索及其制造方法,由索体及两边的粘接端、张拉端构成。粘接端由冷铸锚及固定杆构成,张拉端由冷铸锚及张拉螺杆、锁紧螺母构成。本发明所有部件均可采用工业化生产,索体由多根钢丝扭铰成形,外面加高密度聚乙烯塑料保护层。施工安装时,只需将本锚索穿入预先打好的索洞中,再向粘接端外压注水泥浆,待凝固即可。本索体的每根钢丝受力均匀,钢索自由张力强,安装及施加张力方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