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类专业
电气类专业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82588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职业、实验技术与管理、中国电力教育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一届(2014年)全国高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2013湖南省高校电子信息技术教学学术研讨会、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等;电气类专业的相关文献由34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杨旸、边艳华等。
电气类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2588篇
占比:99.75%
总计:82794篇
电气类专业
-研究学者
- 刘伟
- 杨旸
- 边艳华
- 刘一琦
- 刘万村
- 刘卫民
- 刘星萍
- 包玉花
- 卢秀和
- 吴薛红
- 周美兰
- 唐巍
- 唐杰
- 孙帆
- 孙晓云
- 孙晶
- 宋建伟
- 尚荣艳
- 尹进田
- 廖慧惠
- 廖青华
- 张佳薇
- 张小红
- 张澎涛
- 张锐
- 彭忠利
- 徐萍萍
- 戚本志
- 曹然彬
- 朱群峰
- 李文娟
- 李飞
- 杨丽荣
- 杨德昌
- 林敏
- 梅彦平
- 王恩荣
- 王晓芳
- 王飞
- 罗庆跃
- 耿光飞
- 胡敏强
- 胡晓进
- 贾鹤鸣
- 赵强
- 赵敏
- 邓遵义
- 郑竣
- 郭俊美
- 钱进
-
-
马志峰
-
-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这就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进行校企合作不仅能让高职院校了解企业的需求,还能让企业获得更多高素质人才,是一举两得的事。应明确企业与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需求,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实践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
-
石征锦;
黄越;
刘寅生;
张大伟;
黄海新
-
-
摘要:
针对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以合作学习为主线,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引导,通过对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了电气类专业内涵建设。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效果表明成效显著,研究成果对培养创新型电气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
姜慧;
贺晶晶
-
-
摘要: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自我认知定位不清晰、综合运用各项技能的能力欠缺、课程学习目标单一、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以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核心课程变频器技术及应用为载体,探索并实践了基于CDIO理念的分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
董德智;
朱云国
-
-
摘要:
为了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关注思政元素的选择和隐性融入方法。基于电气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课程思政的现状,提出从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优选思政元素和合理评价体系3个角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以“电路原理”和“自动控制原理”2门专业课程为例,从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实现价值引领、如何结合课程本身坚定理想信念、如何结合所授知识树立文化自信和如何结合内外资源传授职业规范4个层面,分享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和隐性融入的实践经验。
-
-
黄沁元;
熊兴中
-
-
摘要:
电气类人才在振兴乡村产业发展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与产教融合任务是高校电气类专业的责任和使命。然而,目前电气类人才培养仍存在结合乡村发展不紧密、产教融合不深入等现象。为此,分析了电气类人才培养在支撑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中面临的问题,建立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在电气类人才培养中的融入思路,进而以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为导向制定了电气类人才培养改革措施。从落实振兴乡村的产教融合角度为电气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探索和改革参考。
-
-
李飞;
钱进;
赵强;
王飞
-
-
摘要:
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的实践教学要求,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从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实训及专业实习方面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电气类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强化以学生为本的专业认证理念,为我国高校电气类专业完善实践教学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
-
李子云
-
-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工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新工科背景下电气类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育人平台、实践教学,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跨领域联合的师资队伍,从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
-
郑竣
-
-
摘要:
专业小档案电气类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坊间传闻·“我家洗衣机/冰箱/热水器坏了,你知道怎么修吗?”“这个专业不错,以后很轻松,抄抄电表就完成了工作.”……·我为专业正名·电气工程事关国家的能源战略,在我们日常生活和重大工程中,其应用面非常广.从家用电器、电动汽车、工业设备到高铁、神舟飞船,处处都能见到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
-
张静
-
-
摘要: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为导向,以"促进探索、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从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室开放建设、考核评价、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在理念、能力、结构、机制方面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上述教学改革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参与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
康尔良
- 《第二届(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结合已经非常紧密,电气类专业传统课程与现代技术的理论融合为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挑战.只是简单的在电气类专业课程中增加几门现代技术课程难于做到真正的融合,且计划学时越来越紧张,经过几个课程改革周期也证明了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本文阐述了电气类几个相关度较大的专业以电机为核心,整合这些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结合电气类认证课程提出整合方法和保持专业特色建议;在电气类专业工程能力培养上给出了具体的培养方案.
-
-
赵瑞艳;
周晓燕;
林旭梅;
丁新平;
马淋淋
- 《第一届(2014年)全国高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专业基础课是专业培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最直接的基础课程,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在相关专业的继续学习能力.本文在分析专业基础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就如何提高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通过实验课和开放实验室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问题,在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以适应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为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其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
-
颜伟;
吴薛红;
王恩荣;
胡敏强
- 《第二届(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针对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建设及其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举措.根据电气工程高新技术发展与行业应用热点,积极将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培养方案中设置"智能电网"等新技术及应用主干专业课程,并自研建设这些新技术应用的综合性工程训练实验室,建立了以"创新实践"课程和"科技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以及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建设了一支"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有效地推动了我校"电气类"专业的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示范和推广应用意义.
-
-
杨德昌;
唐巍;
耿光飞
- 《第二届(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农业院校电气类专业是中国高等教育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农业院校中电气工程学科的特色,本文以中国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学科的本科教学课程设置情况,然后从培养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探索等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经验,最后对农业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本文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于农业院校电气工程和农业电气化学科的本科教学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金宁治;
李文娟;
周美兰
- 《第二届(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技术是电气类专业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之一.将"三相SPWM发生器设计"引入EDA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加深专业知识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项目采用"自顶向下"的EDA设计思想,各个功能模块均采用VHDL语言编写,并以原理图方式连接组成顶层系统.针对传统EDA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贯穿于EDA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驱动学生自主实施实践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所采用教改措施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设计实施能力和独立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了电气类专业学生电子设计自动化方面的基本技能.
-
-
杨德昌;
唐巍;
耿光飞
- 《第一届(2014年)全国高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农业院校电气类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国内20所农业院校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农业院校电气工程学科分布和专业设置情况,在详细分析电气工程学科内容发展特点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与之对应的农业电气化专业研究的新内容和新方向.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课程实践三个方面对农业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建议,从实用性和创新性两个方面分别对农业电气化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进行了探讨.
-
-
-
-